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隧道施工如果出现断层及破碎带会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应该加强断层及破碎带施工中技术的运用,确保隧道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达到预定的标准。根据断层及破碎带隧道施工的实际,从技术的角度展开了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的研讨,对技术的运用起到强化的作用,进而保障断层及破碎带隧道施工的速度、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近水库穿越F4断层的汤山铁路隧道为背景,阐述了断层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富水断层条件下超前地质预报、加固圈3 m超前预注浆、洞身长管棚及三台阶四步开挖方法相结合的隧道施工方案;因隧道近水库,二次衬砌施工中加强防水措施;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过程中隧道洞内变形和地表沉降进行了详细监测与分析,验证了隧道穿越F4断层施工控制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影响范围内,该施工方案较好的控制了隧道变形,后期变形不明显;断层破碎带影响范围外,因未采用该施工方案,受断层破碎带围岩质量、进口斜井双重施工等因素的影响,隧道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均较大,在远离贯通断面80 m左右范围内,应加强监测,适当时辅以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隧道施工中,涌水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岩体破碎、节理特别发育、透水性较好的富水区施工,其情况尤为严重,安全隐患巨大。三清山隧道通过F1断层破碎带、强富水区,下穿河道,施工过程中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周边预注浆和加强支护等措施;为防止隧道断层段洞顶地表河流的水直接流向隧道洞内,在洞顶地表沟谷采用浆砌片石铺砌处理。有效的控制了掌子面涌水,保证了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同类隧道断层破碎带的涌水整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回山隧道洞身穿过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拱顶出现下沉现象,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改善施工工艺,有效抑制了拱顶下沉速率,从而指导隧道施工的掘进速度和支护时机,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存在断层破碎带段的长大隧道极易发生突泥涌水危及施工安全的事故。实际施工中可通过注浆堵水加固围岩等措施防止突泥涌水确保施工安全。对循隆高速公伯岭1号隧道防突泥涌水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得出了断层破碎带防突泥涌水措施的一些共性特点,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仰口隧道是青岛滨海公路北段的控制工程,左右线分离式2车道隧道,其中右线全长3 888 m。右线进口段埋深浅、通过F3宽大断层破碎带。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洞外地表注浆加固和洞内加强支护相结合的方法顺利地通过了F3断层区段施工。此工程施工实践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断层等较为复杂的地段,首先介绍了断层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对小断层地段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岩溶地区出现了公路隧道,可是高压富水断层处的高效安全施工技术始终是限制岩溶地区隧道建设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此,主要对隧道工程中高压富水断层的施工技术作阐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丘林1号隧道断层破碎带塌方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对隧道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的施工风险性做出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不良地质地段是指滑坡、崩坍、岩溶、高应力、松散地层等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的地质环境。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不良地质地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通过实践总结和有关隧道施工方面工具书的查阅,重点对黄土、断层、溶洞三种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故障树理论的公路隧道冻害分析方法,以隧道冻害发生为初始事件,以隧道衬砌漏水结冰、路面溢水结冰、衬砌剥落掉块为后续事件,建立隧道冻害故障树,采用T-S模糊故障树计算方法对各底事件的重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水层破损、注浆堵水层失效、地下水侵入是导致隧道衬砌漏水结冰的关键问题;围岩中地下水丰富、排水设计施工不当、排水沟结冰冻胀是造成隧道路面溢水结冰的主要原因;衬砌施工质量不合格和衬砌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是造成隧道衬砌剥落掉块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寒区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重视防排水工作,同时需要加强对衬砌材料劣化和材料耐久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外已成功修建多条海底隧道,发展了很多成熟的施工技术,其中注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隧道则面临诸多困难。国内钻爆法修建山岭隧道施工技术成熟,采用注浆法处理复杂地质条件方面,隧道工程界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国内采用钻爆法修建海底隧道的例子相对较少,高水压海水环境下注浆技术的研究及相关施工经验相对匮乏。胶州湾隧道,处于高压海水环境下,且穿越数条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坍塌、突水突泥等事故,给安全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结合胶州湾隧道工程,对海域段注浆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应对措施,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某客运专线长城岭隧道F6断层为富水断层,在涌水前后施工过程中采用TSP探测、红外探测、钻孔探测和地质素描预报探测,通过对其结果分析对比,说明各种预报手段在富水断层预报中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论证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取长补短的重要性。该种预报方法可为隧道施工提供可靠、准确的地质预报信息,并及时有效地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中针对某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出现地下水突发大量涌出的不良地质现象,从隧址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洞内涌水量与地表水体水位的联系、洞内掌子面地质条件、隧址地表山塘地质条件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之间的连通使得山塘与隧道涌水段(RK5+917~RK5+903)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是突发涌水的主要地质成因。  相似文献   

15.
隧道防排水设计以"防、排、堵、截相结合"为原则,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在保证隧道防排水效果的前提下,加强防水、堵水措施,尽量减小隧址区地下水的流失、避免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依据某隧道实际水文地质情况,计算该隧道的理论涌水量后,进行了防排水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加强防排水施工过程控制,有效地保证了防排水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马壮 《交通标准化》2011,(9):101-104
茅荆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表明,该隧址区内基本稳定,无影响场地稳定的断裂构造,以及泥石流、崩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适宜修建隧道,此次勘察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绵竹至茂县公路云湖1号隧道F29断层破碎带,选取围岩级别、开挖宽度、地下水、不良地质、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5个对塌方影响较大的因素,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对该不良地质段进行了塌方风险分析,确定了云湖1号隧道F29断层破碎带发生塌方的风险等级,有助于指导设计与施工采取合理措施确保隧道安全。该方法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为以后类似的隧道工程进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裂缝渗漏现象是明挖隧道的一个通病.文中结合佛山大道张槎一人民路口下沉式立交工程的施工实践.并参照广州大道北、天河北路路口下沉立交工程的施工.主要从混凝土配合比及其原材料的选用、隧道分节施工长度、混凝土养护等方面进行施工裂缝控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导超前,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综合分析,反馈施工"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时、准确地监测熊洞湾隧道的地质状况,弥补了勘察设计对地质资料的遗漏,指导在断层、煤层、瓦斯、煤窑采空区、岩溶等不良地质段的隧道施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20.
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埋富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较为严重的涌水问题,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而隧道的建设亦会给隧址区地下水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定性分析对于解决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及影响这一问题是不够的,只有定量分析隧道涌水和地下水环境受隧道的影响,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隧道与水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从而在实现隧道建设目标的同时.使自然环境也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