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用中国铁路综合业务和信息化的需求,十分有必要建设中国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为铁路提供综合语音、数据和图像的移动通信,满足各部门对调度通信、公务通信的功能需求。本文从中国铁路无线通信的现状和不足、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必要性、系统制式选择等几方面,阐述了中国铁路建设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前提条件和推动力,从总体发展思路和系统模型等方面阐述了建设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
为适用中国铁路综合业务和信息化的需求,十分有必要建设中国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为铁路提供综合语音、数据和图像的移动通信,满足各部门对调度通信、公务通信的功能需求。本文从中国铁路无线通信的现状和不足、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必要性、系统制式选择等几方面,阐述了中国铁路建设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前提条件和推动力,从总体发展思路和系统模型等方面阐述了建设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胶济线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综合网络方案,重点描述分散自律调度集中广域网组网方案及利用GSM-R铁路专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解决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无线通信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铁路专用通信系统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传输语音模拟信息为主向传输数据、图像数字信息过渡,从有线通信为主、无线通信为辅的通信方式向有线、无线网络并驾齐驱的通信方式转变,为高速铁路运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以保证信息传输快捷畅通和安全可靠。特别是,以GSM—R为代表的专用无线通信网络与以往传统的铁路无线通信网络相比,它不仅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冗余的铁路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而且也是实施高速铁路列车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等关键任务的核心通信网络,其具有高技术、高集成、高安全性、多系统联动等特点。为此,从高速铁路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出发,通过对系统的技术分析,以探讨专用无线通信网络更新换代的需求,以及未来专用无线通信网络应用诸如LTE-R、卫星导航等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可行性,是提高铁路专用无线通信网络合理运行和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1概述 GSM-R(GSM for railway)为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目前世界最成熟、最通用的公众无线通信系统GSM(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平台上的、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可满足铁路通信列车调度、列车控制、高速行驶等业务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正在向高速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对铁路专用移动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SM-R网络以其高效、安全的性能为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系统提供了基础平台,针对GSM-R网络先期规划及建成后的网络优化和运营维护等问题,提出无线环境测量在网络建设和维护中的几点应用,并给出几种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7.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在新建铁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斌 《电气化铁道》2005,(1):42-44,50
集群通信系统是基于数字时分多址(TDMA)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可实现多业务、高质量、高速率的移动通信。集群系统由集群交换机、集群基站、终端设备、网管工作站、铁塔和天线、调度系统等组成,多种呼叫优先级、故障弱化功能、虚拟网功能等特点适应了铁路无线通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铁路通信技术从专用调度话路逐渐发展成话音、数据共存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无线列调发展成铁路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在列车与控制领域又出现了现场总线、列车总线和通信信号共用的综合光纤安全局域网技术,使铁路通信步入了数字和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9.
无线连接超时是影响CTCS-3列控系统安全平稳工作的重要问题,CTCS-3通信接口监测系统是维护铁路移动通信系统GSM-R网络安全工作与稳定性的最主要措施。简要研究CTCS-3无线通信超时的问题,根据日常接口监测系统对无线通信超时问题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无线网络超时的原因过程。  相似文献   

10.
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移动通信业务需求不断被拓展,现有的铁路窄带无线通信技术已不能满足未来铁路移动通信发展的需求,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被提上了日程。针对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业务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按应用进行分类,初步分析各种业务对于传输时延、传输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建立了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业务需求模型,为我国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体系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