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桥梁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结构分析计算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比较成熟,但是在桥梁绘图方面主要还是限于一些标准跨径和基本结构形式的桥梁设计图绘制,系统适应性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对于目前公路和市政道路工程中常见的互通立交连续梁桥,由于其结构种类繁多、受力复杂、规律性差、异型结构多等特点,其互通立交构造物的计算机自动绘图一直未能实现,成为桥梁设计中的瓶颈。针对这种状况,本文以互通立交匝道内弯梁段箱梁一般构造图的设计绘图为例,对互通立交曲线箱梁桥上部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艳  符锌砂 《公路工程》2010,35(1):95-97
目前桥梁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结构分析计算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比较成熟,但是在桥梁绘图方面主要还是限于一些标准跨径和基本结构形式的桥梁设计图绘制,系统适应性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对于目前公路和市政道路工程中常见的互通立交连续梁桥,由于其结构种类繁多、受力复杂、规律性差、异型结构多等特点,其互通立交构造物的计算机自动绘图一直未能实现,成为桥梁设计中的瓶颈。针对这种状况,本文以互通立交匝道内弯梁段箱梁一般构造图的设计绘图为例,对互通立交曲线箱梁桥上部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7,(9)
近年来我国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立交系统日益完善,异形桥梁结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规范、设计方法及对异形结构的本质分析亟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以典型匝道桥"人"字异形梁作为分析对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模型,首先将异形梁与同等尺寸条件下的直梁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梁的应力、挠度参数结果大于异形梁结构,异形梁的低阶频率大于直梁结果。其次,提出设计参数跨径长度、箱梁宽度及匝道半径为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其对异形桥梁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跨径长度、匝道半径对静力学指标影响较大且规律性强,而跨径长度对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远大于桥梁宽度和匝道半径,为异形桥梁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一般情况下,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上设置缓和曲线(回旋曲线)时,道路两侧的边线是不用考虑计算的。而在立交线型设计和立交桥设计中,当在立交主线或匝道上设置缓和曲线时,设计人员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当一些建筑物邻近立交桥主线或匝道时,需保证立交设计主线或匝道与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匝道设置缓和曲线时,要求出匝道与主线的交点位詈(座标);当桥梁位于缓和曲线段时,需确定其准确的外型尺寸讲行结构设计;如在曲线内侧  相似文献   

5.
小西湖立交改造工程为我国Ⅷ度以上高震区较大规模的互通式立交,桥梁面积26 512.7 m2,桥梁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类型较多,环形匝道采用平曲线最低指标,最小半径仅15m,主线共布置了16种桥墩类型,匝道布置了6种类型桥墩。该文重点介绍该立交改造工程的方案设计思路、技术难度、结构与构造形式及受力状况,可为同类立交桥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文中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了正交试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GPS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座互通式立交共14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3段,即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典型立交型式大多数存在交织问题从而影响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介绍了消除交织的新型立交结构———自由流半苜蓿叶立交。研究采用我国规范设计新型立交时匝道段缓和曲线长度不够和跨线桥最大纵坡等问题,达到对新型立交的线形设计进行探索的目的。最后,通过设计案例证明,在我国自由流半苜蓿叶立交结构的线形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定位与选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亚丽  武钰  周斌 《中外公路》2008,28(1):185-189
该文结合枢纽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定位影响因素和选形的一般原则,指出匝道形式决定着立交的规模和形式.提出枢纽互通式立交的选形从匝道的基本形式出发,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立交功能、转弯交通量的组成和大小以及地形、地质等条件,初步拟定匝道设计速度和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形式,进行立交形式的分析评价和设计.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三路、四路枢纽互通式立交,分析了各枢纽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止立交匝道中的小半径曲线钢箱梁支座脱空、梁体侧倾事故的发生,结合城市立交实际工程,设计采用一种新型小半径曲线刚构体系桥,提出了一种新的"戴帽法"预制吊装施工方法,并通过运用三维空间计算软件MIDAS/CIVIL建模计算,分析了此体系桥梁的结构受力特点。结果表明,纵向采用一个固结墩就可有效防止支座脱空、梁体侧倾问题的出现,可为同类小半径曲线梁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快速路转向交通流量大、线形设计标准低,快速路立交匝道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利用上海市快速路3年事故数据和交通流量检测数据,以上海市浦西地区快速路立交匝道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辆在匝道上的行驶特征以及车辆交互特性,将立交匝道划分成出口段、衔接段和入口段及左转匝道、右转匝道等5个研究单元,针对各单元分别建立负二项模型分析匝道几何设计及其组合参数、交通流特征对于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段及入口段的安全性与几何特征的联系较为紧密;迂回式左转匝道相较于右转匝道受几何线形影响大;流量越大、长度越长,事故风险越高,但出口段的长度与事故发生呈负相关关系;出口处为直线、入口处存在长直下坡路段、入口处线形与主线差异大的立交匝道安全性差;迂回式左转匝道上存在过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将小半径曲线设置在出口处,会极大增加事故几率。  相似文献   

11.
AutoCAD在东南公路曲线桥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君  李研文 《东北公路》2001,(B07):46-48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AutoCAD(以下简称CAD)系统强大的绘图及测量功能,通过几何绘图方式,完成曲线桥梁弯桥正做的平面设计,然后利用CAD测量出曲线桥设计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识别喇叭形互通式立交事故多发位置,分析喇叭形互通式立交事故成因,以便为喇叭形互通式立交设计及事故黑点处置提供借鉴,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浙江省已运营的喇叭形互通式立交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施工图及事故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喇叭形互通式立交事故主要集中在互通出入口、A式喇叭形互通半直连式左转出口匝道S型曲线后半段、B式喇叭形互通环形出口匝道圆曲线前半段以及收费站内广场。该结果以期为喇叭形互通式立交安全设计指标的选取和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桥梁,由于曲线的影响,一般采用现浇连续箱梁结构,但在桥墩较高的情况下,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国内近几年已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某高速公路B匝道桥的设计实例,介绍在小半径曲线上设计大跨径预制结构的成功经验,解决了上部结构设计和架设方面的难题,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金象湖公园1号人行桥跨越公园水域、景观要求,以及保障行人和消防车辆通行,采用"空间曲线桥型、网状异形支撑"设计思路进行桥梁设计。该桥设计为全长79.48m的上承式钢结构刚架拱桥,拱肋及主梁均采用异形钢箱梁,拱梁结合段处拱肋与主梁结合为一整体,基础采用斜PHC管桩基础。通过将拱桥平面投影设置于圆曲线上,达到"空间曲线桥型"的桥梁造型要求;在拱座顶部设置树杈形装饰构件既实现了"网状异形支撑"的生态景观效果,也使得主体结构受力模式更明确、合理;通过优化拱桥平曲线半径,使结构静、动力性能与景观需求达到平衡;采用斜向PHC管桩群桩基础,增强了基础抗推刚度、节省了工程投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应力、变形及自振竖向频率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6 互通式立交   美国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按其职能共分为两大类,即一般型和立交枢纽型,前者指高速公路与一般干线、集流道路和一般城市道路相交叉的互通式立交,后者指两条高速公路相互交叉的互通式立交。   自从美国州际公路系统形成以后,互通式立交的基本形式亦趋于成熟,其主要形式有:3肢(喇叭、直接式T形和Y形)、菱形、苜蓿叶形、部分苜蓿叶形、带环道的直接式和完全直接式。   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互通式立交匝道均不设收费站,因此4肢喇叭形几乎是没有的,一般互通式立交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菱形和部分苜蓿叶形。   今天,美国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趋势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形式的单一性;②运行的一致性;③造型的规则性(减少匝道数量和形状);④合并出口车道,避免左侧流出匝道(避免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分散)。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在立交匝道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了钢板组合梁、槽形组合梁和窄边箱组合梁的结构性能;并结合日本的相关工程实例,对窄边箱组合梁和钢筋混凝土箱梁桥的经济指标进行了详细计算对比。结果表明:窄边箱组合梁最适宜于立交匝道桥梁工程,且当跨径布置为N×40m时最具经济性。相比以往立交匝道桥梁工程中连续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桥,连续窄边箱组合梁造价预计可节省约20%,且综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在已建高速公路上增设服务型互通立交时3种常见立交方案的优缺点;考虑到长深(长春—深圳)高速公路葵岗互通立交的限制因素较多,经多方对比论证,确定采用B形单喇叭立交(A匝道下穿主线)方案;为降低下穿主线匝道(A匝道)施工对主线交通的影响,提出3种桥梁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单孔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城市的建设发展,工程实际中经常会遇到匝道大修改造的问题。这类项目往往具有工期紧、用地条件紧张等特点,若项目位于建成区,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建设条件,对工程造价、施工工艺都有较高要求。现以南浦大桥W3匝道大修工程为例,详细探讨了城市立交匝道大修改造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及技术措施,介绍了桥梁顶升利用、减少开挖的异形挡土墙设计,以及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填料的运用情况,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钟澄平  黎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20-22,M0005,M0006
基于安全性设计原则,具体分析匝道平、纵指标,讨论了T型立交匝道设计速度的合理取值。以"高接低"与"高接高"两种情况为例,分别探讨了A型和B型喇叭立交安全方面的优劣性与适用范围。结合T型立交与喇叭立交,提出了三岔互通立交安全性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的大量修建,路线线形标准的不断提高,曲线形桥梁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我国以往的曲线型桥梁数量少,结构简单,施工时多采用现场浇筑,设计人员在曲线分析和计算中,大都采用近似方法试算解决,工作效益低,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在立交匝道上的缓和曲线桥梁,曲线的分析颇为复杂,使设计人员感到棘手。本人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缓和曲线桥梁的曲线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推导出考虑到桥梁内外缘和内缘加宽等因素的参数方程,从现论上解决缓和曲线桥的曲线分析和计算问题。目前我院已就此内容,在IBM微机上开发计算程序,届时程序的使用将会对曲线桥梁的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