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上海城建集团总承包的首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大型公路隧道--外环隧道工程目前已经进入主体施工,这标志着这条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规模的沉管隧道建设已经全面启动,计划于2020年底竣工。上海外环隧道位于正在建设中的外环线北环,是外环线在上海北部穿越黄浦江的重要交通枢纽。外环隧道东起浦东三岔港,西至浦西吴淞公园附近,距吴淞口约2 km,设计时速为80 km,全长2 880 m,其中沉管段长736 m,共设7节管段,管段宽度达43 m,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中铁隧道集团近7年艰苦奋战,我国"极高风险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右线超前导洞于2015年12月15日20:00贯通,这标志着我国攻克世界级隧道工程难题取得重大突破。兰渝铁路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873 km。木寨岭隧道长19.06 km,为双洞单线特长隧道,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地处震区中心,遭遇前所未见的极高地应力、软岩地质大变形,被称为"全国铁路高风险隧道之最",实行动态设计,国内于2009  相似文献   

3.
山岭隧道"控制排水"原则下的围岩注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会锋  秦忠诚  席健 《公路》2006,(10):219-222
通过对山岭隧道新的排水原则的理解,指出了要在隧道开挖前进行预注浆堵水,从而达到“控制排水”原则的目的;提出了在围岩注浆情况下隧道的两种外水荷载的概念;并分别对加固圈和衬砌结构的外水荷载进行了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单纯的围岩注浆,虽然可以达到堵水的目的,但并不能保证衬砌结构的安全,还必须采取“小排”的方式,排除衬砌背后多余的水,以消除衬砌背后的外水压力。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英国伦敦附近的Stratford Box,一派繁忙的工地景象.工人们在工地阶梯上爬上爬下,来来去去;一座混凝土搅拌站正工作着,一辆接一辆的Dux卡车有规律地驶出隧道口,前来装载混凝土;装满混凝土的卡车,又开进隧道内.这就是英吉利海峡隧道连线铁路(CTRL)第220号合同标段(C220)的工地现场,该标段由两孔单线隧道组成.  相似文献   

5.
坑面兰进口"一暗一明"连拱隧道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锦兴  陈晓钜 《公路》2003,(11):126-129
坑面兰隧道是京福国道主干线福建省境内的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从设计的角度,对该隧道进口段冒顶处理的不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探讨,突出“一暗一明”连拱隧道处理方案的优点所在,并重点叙述了“一暗一明”连拱隧道处理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22,(3):48-49
2022年3月1日,2022年度《关于中心城区高峰时段桥隧桥隧错峰通行的通告》正式施行,在2021年度的基础上新增西部片区"一桥三隧",即双碑大桥、双碑隧道、大学城隧道和中梁山隧道,其他通行规则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城市暗挖大跨地铁车站"洞柱法"施工沉降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车站穿越粉细砂层、热力隧道、上水、污水、燃气管道等不良地质,周围毗邻使馆区等重要建筑物的特点和难点,介绍了暗挖三联拱地铁车站采用"洞柱法"施工所采取的优化方案、超前探测加固措施以及二衬施工中采用的主动换撑技术,确保了地下车站结构施工的环境安全、地表一级风险源管线安全,满足了工期要求.最后,探讨了目前城市大跨暗挖隧道施工中沉降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沉降分配系统,取得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隧道洞口零开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工程实际,在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洞口的情况,与等高线正交的洞门零仰坡开挖进洞,与等高线斜交和存在偏压的洞门采用"明洞暗进"法,通过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多因素比选,在基于零开挖的基础上选择更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的隧道开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成兵  刘丰军  王士民 《公路》2007,(2):168-173
隧道的开挖引起围岩应力状态的变化,改变了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能。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隧道开挖全过程中隧道围岩应力、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开挖结束后隧道周边的应力、位移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的开挖是一个先加载后卸载的过程,隧道开挖卸荷效应在隧道拱底表现最为明显,拱顶次之;在隧道轴线方向上开挖对周边围岩的影响范围约为掌子面前后各1倍的隧道跨度,在隧道横断面方向上约为2倍的隧道跨度,对隧道截面中心岩体的影响范围在隧道轴线方向上约为掌子面到达该断面前1倍的隧道跨度。此外,文中还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进行了定性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山岭隧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隧道建设离不开隧道的勘察设计,隧道围岩判定在整个隧道勘察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隧道围岩判定又离不开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由于隧道区勘探工作量的限制,隧道区地质调绘在隧道围岩判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方法是隧道地质调绘较为直观及有效的方法,在隧道地质调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前者根据地貌的形态特征,推断其形成原因及条件,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后者根据植物群落的种属、分布及其形态特征,推断当地的气候、土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结合工程实例来说明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在隧道地质调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隧道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隧道开挖中围岩的应力及位移,对于浅埋隧道,由于上下边界的不对称,稳定性分析存在较大困难。目前众多隧道稳定性计算方法都基于隧道深埋假设,针对一般浅埋隧道的分析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及数值模拟等方法上或未深入分析浅埋隧道失稳破坏机制。文中开展浅埋隧道围岩弹性研究,基于隧道在无限空间下的弹性解,运用镜像法,考虑隧道周边非均匀收敛情况,得到非均匀收敛条件下浅埋隧道的弹性解。  相似文献   

12.
高继锦  黄彪  张威  陈锦剑 《隧道建设》2018,38(5):818-823
为研究地面堆载作用下交叉穿越隧道的竖向位移特性和快速分析评估地面堆载对交叉隧道的影响,考虑土体与隧道、隧道与隧道的相互作用,基于Boussinesq解和Mindlin解,提出交叉穿越隧道竖向位移的解析公式,并通过土与隧道的位移协调、隧道结构的弯曲变形分析进行编程求解。与地表堆载作用下的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误差在10%左右,验证本文解析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参数分析探讨交叉隧道间距及交叉角度对竖向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隧道交叉穿越的相互影响导致上部隧道位移减小、下部隧道位移增大; 这种影响随隧道间距和交叉角度的减小而增大,交叉隧道由正交变为上下平行时,上部隧道最大位移减小30%,因此在小角度交叉穿越的隧道中更应考虑两隧道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爆破荷载作用下双洞大跨公路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洞近距公路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公路隧道的稳定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公路隧道向大跨方向的发展,使得近距公路隧道的相互影响更加明显和重要。由于现阶段一般公路隧道的修建仍然采用爆破法施工,这使得大跨公路隧道在爆破时程荷载作用下,爆破施工隧道对邻近隧道的影响明显区别于在静力作用下的影响。采用m idas GTS有限元软件,对在重力和爆破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大跨双洞公里隧道进行了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相互影响研究,得出采用爆破施工的条件下,在不同布置情况下的双洞大跨公路隧道的相互影响特征,得出隧道围岩和邻近隧道衬砌中的位移和震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目前国内长隧道及特长隧道的通风方式,并结合隧道施工经验,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良的长隧道通风方案,该方案能较好的解约隧道通风工程的施工和运营成本,并且在隧道火灾危害控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既有隧道旁施工新建隧道时,开挖过程中需考虑对既有隧道支护安全性的影响。分析邻近既有隧道的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相互影响因素,并以福建省长安连拱隧道为计算模型,详细分析新建双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围岩影响范围、塑性区、既有隧道衬砌位移及内部应力的影响,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市政隧道施工为研究对象,在有效模拟盾构施工顶推力和脱环瞬间应力释放的基础上,考虑土体、既有结构、盾构机体、新建结构多体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单线和双线贯通对地层变形、既有隧道内力和变形、围护桩变位以及盾构隧道自身内力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盾构下穿时,既有矩形市政隧道水平向附加拉应力主要出现在隧道底板,竖向最大附加拉压应力出现在两管盾构隧道中心上方隧道边墙底部位置;在盾构隧道正常施工条件下既有隧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隧道塌方已经成为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文章从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出发,以明山隧道为实例,在此基础上论述隧道塌方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的运营管理设施,随着隧道的重要程度不同,设置标准可以有很大差异。运营通风,运营照明,安全管理设施的设置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路隧道的服务水平。在保证隧道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隧道运营管理费用主要体现在运营照明、运营通风上。在满足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公路隧道照明通风方案及运营费用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降低隧道运营管理费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较山岭区公路隧道而言,由于城市人口、设施较为密集,城市隧道的实施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因而城市公路隧道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应有更高的要求,即在充分考虑隧道使用功能以及工程造价的同时,应尽可能将隧道的实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隧道景观设计,加强环境保护将成为城市公路隧道建设的重要理念。本文结合烟台市西山隧道工况,介绍了城市公路隧道设计、施工的方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南宁南湖隧道工程是在南湖湖底打通一条隧道,将南湖南路与青山路连接起来,隧道设计为双向6车道。南湖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与南京玄武湖隧道很相似。隧道采用明挖方式,也就是通过围堰将南湖水体抽干再进行开挖。建成后的隧道结构净高约为5.5m,而隧道的顶部距湖面约为2m。中建五局南湖隧道项目部将在下部采取止水帷幕、上部XMW工法的作业方式来解决洞底的止水问题。其中,XMW工法是第一次在南宁市的隧道建设中采用,具体地说,就是采取水泥搅拌加钢筋立支撑方式,使隧道形成一个密闭不透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