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机载荷作用下铁路起重机伸缩臂模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箱形伸缩式吊臂的可靠性分析是铁路起重机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在载荷随机情况下,利用摄动随机有限元,结合板壳元,推导单元应力的均值和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铁路救援起重机基本臂最大应力单元主应力的均值和方差,并与强度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在强度为随机变量的情况下,把结构从安全状态到失效状态的过渡性考虑成一模糊事件,采用线性隶属函数,计算了QTJS160铁路起重机伸缩式吊臂的模糊可靠度。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可靠性与载荷离差及相关系数有很大的关系;把载荷处理为随机载荷,把失效事件处理为模糊事件,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实际工程中的大型金属结构往往是一个由多个构件组成的结构系统,对其构件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应从整个系统角度考虑。用基本随机变量表达来自系统中各个构件的不确定因素,如材料、几何、载荷等;针对随机结构构件的疲劳可靠性问题,提出建立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和有限元法基础上的估算方法;由于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求解构件疲劳可靠度时,功能函数不能表达为基本随机变量的显式函数,故采用数值方法和对有限元求偏导的方法,进而获得功能函数的偏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可靠性的模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建立了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在大量调研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梯形模糊变量描述接触线、承力索和绝缘子的故障率和修复率,用三角形模糊变量描述接触网其他部件的故障率和修复率,将接触网系统的故障率、修复率和可用度等可靠性指标视为随机模糊函数,利用可信度理论实现了接触网可靠性的模糊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只要掌握各部件故障率和修复率的大致分布,就可以较准确地计算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误差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隧道围岩处于各种结构面环境中,加之取样过程中具有随机性,准确获取围岩力学参数较为困难。应用随机模糊理论,建立隧道围岩参数随机—模糊评价模型,对室内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围岩力学参数可信度数学模型,评价参数取值的可靠性,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围岩力学各个参数,且每个参数都有相当程度的可信度。应用该方法确定了关山特长隧道围岩的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地铁站台屏蔽门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屏蔽门系统模态和结构刚度,得到屏蔽门系统的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和屏蔽门整体及各关键部件的变形及应力分布.运用该分析方法对屏蔽门整体机械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可行性进行评价,为屏蔽门机械系统优化和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信息熵等效转换原则,将模糊变量转变为随机变量,并给出了模糊结构弹塑性分析的一阶摄动有限元递归列式,推导了含不确定性材料参数的结构刚度矩阵对随机变量的偏导表达式以及对位移向量求导的近似计算式。采用增量理论结合弹塑性分析的摄动递归列式编制了有限元计算程序,并对具有模糊材料参数的板壳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动车组高压电连接器组件较多,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电连接器整体结构强度有一定影响。为保证动车组高压电连接器的可靠性,应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软件计算应力。计算结果表明:高压电连接器所有组件在静态载荷作用下受到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其材料屈服强度,整体结构满足强度要求。依据GB/T 21563—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要求,对高压电连接器开展振动和冲击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工况下,高压电连接器整体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在动态载荷作用下,高压电连接器能够抵御工作环境中振动和冲击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动车组高压电连接器组件较多,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电连接器整体结构强度有一定影响。为保证动车组高压电连接器的可靠性,应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软件计算应力。计算结果表明:高压电连接器所有组件在静态载荷作用下受到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其材料屈服强度,整体结构满足强度要求。依据GB/T 21563—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要求,对高压电连接器开展振动和冲击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工况下,高压电连接器整体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在动态载荷作用下,高压电连接器能够抵御工作环境中振动和冲击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规模大、结构复杂、要素繁多,系统设计难度大.为降低系统设计复杂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RITS逻辑结构分解方法,通过建立模糊关联强度矩阵描述过程间的关联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将RITS逻辑结构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使系统分解过程更为精细和严谨,为系统物理实现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参考TB/T 1335—1996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设计GCY-600重型轨道车车体。介绍GCY-600重型轨道车车体结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GCY-600重型轨道车车体仿真分析模型,对车体强度进行仿真分析。依据TB/T 2541—2010 《机车车体静强度试验规范》和TB/T 1335—1996的要求,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GCY-600重型轨道车车体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带有随机模糊损耗的运输路径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方法建立最大到达流模型;设计了通过模拟获取染色体适应度的遗传算法来求解问题,并处理了运输中的"必经点"问题;最后进行了算法实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有关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模糊控制器较之传统的PID调节器的主要优点,以及计算机在模糊控制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模糊控制的一些应用实例及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供应商选择问题中的不确定因素,采用模糊随机参数进行刻画,并建立了模糊随机期望值模型,最终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为合理地选择供应商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接触网进行可靠性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接触网是电力牵引供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它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才能保证机车安全运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可靠性分配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分配进行最优决策,即确定影响接触网各部件可靠性水平的因素集以及因素的权重集,再根据接触网每一类部件对各个因素的隶属度作出模糊综合决策,把接触网规定的可靠性指标合理地分配给组成该系统的每个子系统,既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保证又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并把它的算法编成了程序。研究结果:结果接触悬挂分配的可靠度最高,其次分别为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研究结论:为铁路部门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方法,有待在设计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考虑调查数据存在的偏差,将路段流量视为一个模糊数,在此基础上构造一个OD反推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上层为一模糊期望值模型,即以路段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的偏差模糊期望值最小为目标;下层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为求解该模型,将模糊模拟、二分法、人工神经网络以及遗传算法相结合,给出一种混合智能算法及其步骤.通过一个简单的路网进行仿真试验,最后对这一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两种铁路信号系统双机热备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机热备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现代铁路信号系统中,国内外学者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区分不同的系统结构,鉴于此,分析传统的仅具有故障自检和同时具备自检与比较程序互检的两种不同的双机热备结构。综合考虑共因失效、在线诊断、多故障模式等因素,建立两种双机热备结构的同构马尔可夫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两种双机热备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带比较程序的双机热备结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适合在铁路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梯形模糊数语言指标值的工程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折中型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对工程中的总体方案进行评估。基于折中型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的思想和梯形模糊数期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梯形模糊数的相关定义和公式,给出语言多指标决策问题的折中型分析法。给出的算法使决策方法更具柔性,决策结果更加贴近于实际。最后用所提出的方法分析了1个算例。  相似文献   

18.
地震波本质为非平稳随机过程。为了准确分析地震波对车辆?轨道系统非线性振动行为及动力可靠度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轨道不平顺概率模型和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建立考虑轨道随机不平顺作用的横向地震?车辆?轨道系统随机分析及可靠度计算模型。以地震波演化功率谱模型为例,峰值加速度取为1.96 m/s2,对地震和轨道不平顺联合作用下的车辆?轨道系统随机响应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考虑轨道不平顺和地震波的联合作用时,车体横向加速度和轮轨横向力较仅考虑地震波作用下的系统响应增大约10.92%和24.97%;轨道随机不平顺与地震随机波的耦合将进一步增大结构动力响应的离散性,故而开展地震和轨道随机不平顺的联合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是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自然语言中某些单词,词组等通过模糊集合的描述和模糊揄转换成计算可以接受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实现计算机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