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大运量轨道交通与中低运量系统的互联互通,在一些城市的主城区与副中心衔接区域内逐渐显示出必要性。为此,有必要对既能停靠地铁列车又能停靠有轨电车的复合车站站型及线路布设进行研究。[方法]以不接入出入段线的地铁B型车、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研究案例,根据地铁和有轨电车间的接驳需求,分析了两种制式间无缝衔接的技术难点。从折返形式上提出了4种复合车站站型方案,分别为方案1(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2(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3(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方案4(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岛式站台、侧式站台的布置要求,进一步细分了各方案的组合方式,并对各种组合方式的车站布置型式、配线设置、折返方式、换乘距离等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复合站台站型及线路布置形式可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与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提供参考,为乘客同站台换乘两种制式轨道交通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也为有轨电车和地铁间跨线运行及场段资源共享等提供了线路条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高架车站设计选型,通过对岛式车站和侧式车站设计介绍,对2种型式的车站客流特点、站台至站厅提升设备布置、车站的管理与使用、与区间的衔接、高架车站的景观、环境及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侧式车站型式更适合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高架车站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志民 《铁道建筑》2001,(11):30-32
论述电厂铁路联轨站站场合一布置的优越性,着重阐述站场合一布置的关键--卸车系统的平面布置,提出五种适应不同情况的总布置图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杭州地铁1号线接触网工程设计、供货、施工优化方案。刚性接触网采用“之”字形布置代替正弦布置,减少接触线磨损,弹性绝缘悬挂装置的选用增加受电弓的稳定性。提出电分段采用小交路模式,缩小事故范围,并列举了4种类型。根据运营需求制定了3种衔接方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列车衔接时间的影响因素和列车相对延误不同状态下的衔接关系,考虑列车运行延误影响及乘客换乘满意度,提出了西安地铁北大街站列车衔接时间的组成及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北大街站1号线下行换乘2号线下行的具体算例,利用基于随机延误的换乘站列车衔接时间优化模型,运用Mathematica软件确定了北大街站该换乘关系的最优列车衔接时间,并给出了时刻表协调方法,从而为1、2号线列车运行图协调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集运站和疏运站设计对重载铁路的运输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分析不同的装车方式和卸车方式与不同型式的集运站和疏运站布置形式的适应性,对于集运站,主要研究传统装载机装车和现代化定量装车系统2种装车方案及纵列式和环行式2种布置型式,提出装车线是整个装车系统的瓶颈,装车线的能力决定整个集运站的能力;对于疏运站,主要研究翻车机方案和底开门卸煤坑卸车方案及折返式、环形式2种布置型式,提出采用底开门卸煤坑卸煤效率高于翻车机卸煤,其中卸煤坑方案环形式疏运站卸煤方式用时最短,作业流程最顺畅。同时提出在重载铁路车站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集、疏运站能力的匹配,道岔及钢轨的选择,以及线间距和限界的要求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站场布置、站房及广场设计、与城市交通衔接、车辆及旅客流向分析、分期建设及主要工程投资等方面分别论述了南京南高速站高架方案及落地方案,通过综合分析论证推荐高架方案。  相似文献   

8.
罗毅 《铁道货运》2013,(10):20-25
在分析翻车机和卸煤坑2种主要的煤炭卸车方式特点的基础上,对二者的主要优缺点进行比较。根据相关设计经验,通过分析翻车机和卸煤坑2种卸煤方式下的不同站型布置形式及特点,提出2种情况下车站作业能力的计算方法。以神华宁煤工程项目为实例,经过方案比选推荐采用相应的站型布置方案,为铁路煤炭卸车站的设计及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苏嘉甬铁路是一条设计速度为350 km/h的高速铁路,苏州作为该线路中的一个重要地区节点,其引入方案及线路走向是通苏嘉甬铁路整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通苏嘉甬铁路引入苏州地区的线路方案进行研究,提出苏州北并站修建苏州园区联络线方案、苏州北并站经苏州园区站方案和苏州北交叉布置经苏州园区站方案。通过对各方案工程数量及投资、站型布置形式、优缺点的比较分析,认为苏州北并站修建苏州园区联络线方案线路比较顺直,运行时分短,工程投资省,市政配套齐全,与轨道交通衔接较好,旅客出行较为便利。故研究后,推荐苏州北并站修建苏州园区联络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地铁4号线官州站为例,结合该车站的建筑形式,对变电所的布置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2种不同的变电所设备平面布置方案。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地铁变电所设备平面布置方式达到减小车站规模的目的,以及在变电所设备布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经过方案比较,选取了最优的设备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简要分析了机场群轨道交通衔接方案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机场群轨道交通有效衔接的界定条件。结合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方案及机场群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提出了京津冀机场群空铁联运组织方案。提出了对京津冀地区机场群轨道交通衔接的优化建议:(1)实现京沈高铁与首都机场的间接衔接;(2)开通由唐山经天津北部新城站至天津机场的直达城际列车;(3)津承沧城际铁路衔接天津滨海机场。  相似文献   

12.
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城际铁路引入特大、大中城市需要新建客运站时,面临的车站站址方案选择、站型确定、站场设备布置以及站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从新建城际站的站址选择、车站布置、站区规划等角度开展研究,并以新成都站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提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的站址选择原则和方法,系统的阐述了车站布置要点,讨论了站区道路规划、交通衔接、换乘设计等站区规划问题。研究结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和铁路客运双方的需求,通过优化车站布置和站区规划实现铁路客运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西安地铁1号线、6号线和临潼线的建设实际,分析了将纺织城站设置为3线换乘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合纺织城站最大断面客流量预测和分析成果,通过分析客流流线和车站周边控制因素,分别提出了3种3线换乘布置形式.通过比选确定采用地下二层3线平面双向同台换乘的方案.结合车站客流仿真模拟和布局优化,对车站客流疏散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强,以克服3线换乘车站的弱点.  相似文献   

14.
西安局集团公司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作业组织复杂、安全风险高、用时较长,对车站技术作业及衔接的铁路干线运输秩序影响较大。阐述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概况,从施工作业、安全保障、运输组织方面分析施工组织难点,提出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的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安全方案和施工期间的运输组织方案。根据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实际完成情况,探讨施工作业、施工安全和运输组织方面的经验,以提高大型站场改造施工组织水平,有效降低施工中的非必要成本,提升施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招宝山站前后2个区间分别采用圆形盾构和类矩形盾构施工,然而目前对于与类矩形盾构隧道衔接的车站型式研究较少。文章基于招宝山站两侧采用不同的盾构型式,研究提出地铁车站与不同盾构型式区间衔接方案及车站型式。  相似文献   

16.
龙川地区铁路设计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一处刘海信京九铁路赣州至龙川段在龙川与广梅汕铁路衔接,为了作业的需要,除改造原广梅汕的龙川中间站外,还需兴建编组站及其线路疏解区,站后配套设施等。广梅汕铁路与京九铁路在龙川构成三角形布置,如何合理布置各专业站,处理...  相似文献   

17.
新成都站位于成都市东郊沙河堡地区,车站北端衔接达成线、成绵城际线、枢纽环线和动车出入段线,南端衔接成昆线(环线)、成乐城际线及成渝城际线。在确定车站站型为城际、达成二场布置形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车站咽喉设计方案和引入线路疏解方案,合理确定平行进路;同时在节约工程数量和不改建相关城市干道的前提下实现引入线路的疏解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东京城市轨道交通过轨车站站型布置方案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的过轨线路走向,相应的过轨车站站型布置方案也有所不同。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铁路线过轨运营下过轨车站的基本布置形式。考虑过轨车站承担的作业量不同,给出了直线型过轨站、Y型过轨站、交织型过轨站的典型布置图形及适用性分析。以东京地铁线路为例,分析了东京地铁过轨运营的基本特征及现有的过轨车站布置方案,并对比参照相应的折返站与接轨站作业性质,研究得出的过轨车站站型布置方法对实现过轨运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重载运输是现代货运发展的方向,卸车站作为重载铁路运输通道上的关键节点,对通道运输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从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站内主要技术作业内容和卸车站能力3个方面阐述重载组合式列车卸车站平面布置方案的影响因素,提出重载组合式列车车场布置形式,以及卸车站基本平面布置可以采用尽头式和环形式2种布置图型.结合实例,在调机、本务机...  相似文献   

20.
在单城市发展空间继续向外拓展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求下,中心城与卫星城、中心城市与相邻城市之间的联系大幅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衔接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城市结构布局和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发展模式也不同。在市郊线与市区线在外围衔接的发展模式下,为满足多层次旅客出行需求,需要灵活多样、便捷高效的运营组织方案支撑,进而对衔接站配线的功能设计提出要求。文章针对不同的运营组织模式,基于功能需求分析,研究衔接站的配线布置形式,并以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为案例进行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