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管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滨海电厂排水工程,随着新工程的不断建设,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施工工艺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依托国内外已建及在建沉管工程,针对排水沉管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处理方法、接头处理方式及浮运安装工艺等相关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了排水沉管安装、回填、使用及检修过程中的受力工况,针对电厂排水沉管结构内力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计算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有限元软件ANSYS实现了沉管全生命周期受力分析。通过对电厂排水沉管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方法研究,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是提高潜艇损管指挥效能的有效途径。根据潜艇不沉性理论,结合潜艇不沉性的数学模型,针对潜艇水上和水下发生破损情况,建立辅助决策模型,给出了包括浮态、稳性、破损舱室灌注时间等信息的计算方法。基于潜艇水下抗沉要求,提出了高压气使用的优选方案和平衡艇体步骤,对潜艇抗沉训练、战场抢修和生命力保障提供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中分析了海中沉管隧道回填防护的功能需求,充分考虑海上施工作业的特殊性,通过工程类比、物理模型和理论分析,给出推荐的沉管隧道回填防护的形式、构成、范围和材料的分析与确定的方法与流程。为将来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深中通道钢壳沉管隧道工程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针对该工程所在区域的海底环境,参考陆地隧道临时用电系统的框架,结合船电和陆电相关规范,设计一套海底钢壳沉管临时用电系统,探讨其采购与布置方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该系统由沉管配电系统、临时照明系统、压载水系统、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系统和施工用电系统组成。工程实践结果显示,该临时用电系统运行稳定,施工现场反馈良好。该临时用电系统的实用性较强,不仅适合在海底钢壳沉管隧道工程中使用,而且可应用于其他类似工程中。  相似文献   

5.
HDPE管段的沉放工艺直接影响管段水下对接的效率以及成功率,是HDPE管段水下安装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的灌水沉放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将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首次提出采用气囊配合"牺牲绳"控制管段灌水沉放的方法,并得出确定气囊数量的方法与原则,进而提出满足变水深条件下的大直径超长HDPE管的灌水沉放工艺。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沙特吉赞JIGCC取排水工程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安装工程中,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潜艇是现代海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具有隐蔽性好、远程性及突击性强的特点。抗沉性是潜艇的重要性能之一,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仿真引入到潜艇抗沉领域是未来发展趋势,即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详细阐述潜艇抗沉性的概念内涵以及常用的潜艇抗沉方法,深入分析国内外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现状,给出典型的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并对潜艇抗沉辅助决策未来发展趋势和尚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展望与阐述。  相似文献   

7.
《水道港口》2014,(3):271-276
采用侧扫声纳结合GPS、陀螺仪等,构建深水沉排水下自动成像采集系统。给出了系统数据采集、去噪、数据成像等关键技术的设计和实现方案。研究了深水沉排水下声纳成像色彩映射及图像增强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伪彩技术增强深水排体声纳图像清晰度方法,构建了综合图像清晰度评价指标的图像清晰目标优化函数,实现了水下声纳成像色彩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下游土桥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为工程背景,提出了水上沉排质量控制措施,探讨了垂直水流和顺水流沉排施工方法,从水上沉排轨迹控制、软体排入水时牵引控制、排尾处理技术措施等角度阐述了航道整治水上沉排关键技术,并总结了水上沉排工艺的施工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浅水区管节沉放和对接对自动化、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定位的需要,设计了基于测量塔全站仪和GPS的精密定位系统,并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将该系统应用于管节沉放对接试验中,取得了优于2 cm的定位精度,从而验证了该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筒型基础结构是适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港口与海岸工程结构型式,依靠沉人地基的下部圆筒的嵌同作用维持结构的稳定性.文中给出了构造筒型基础结构-地基系统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型的要点,提出了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结构稳定性判别的准则,建立了筒型基础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单元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筒型基础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是准确、可靠的,可用于港口与海岸工程结构稳定性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般的水下机器人难以有效地实现不同种类的水下沉物打捞问题,研制一种高机动性、适应多种目标的深海探测打捞系统。该系统配备多个推进器实现水下打捞作业的灵活控制,安装5功能液压机械手实现小体积沉物的打捞,设计专用打捞工具,实现大体积、大质量沉物的打捞。针对不同沉物目标给出了具体的打捞方法,为深海沉物的打捞系统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的沉管作业系统进行分解研究,分析动力系统集成、作业绞车系统、压载调驳系统、气象观测系统、拉合系统、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DP)系统、施工管理系统和船管对接等设计和建造方面的技术要点,阐明沉管作业系统的装船精度控制关键点,提出可行的工艺控制方法,为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的研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构建舰船抗沉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舰船抗沉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提供抗沉决策系统构建的几项措施,建立抗沉的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提出了抗沉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方法和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伍雄庄 《船舶工程》2020,42(S1):283-285
沉管运输安装工程船是连接岛屿和岛岸之间的管隧工程施工的必须工程装备,鉴于沉管需要在岸边的坞内制作,然后使用船只运输到施工地点进行安装。在如何实现海上运输安全、快捷、高效是当今的一大难题,回顾以往的施工,采用了驳船捆绑着沉管,通过多台拖轮进行拖行,此过程既耗时也耗费多方资源,更需要海事局配合保证航行区域无其他船只,以便驳船将沉管拖行。本文以中交一航局的深中通道项目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为工程应用实例,系统的介绍推进电控系统的设备配置、设计过程和控制逻辑。此技术方法应用于大型隧道沉管运输沉放工程船的运载航行寻迹及水下定位的推进电控系统领域。  相似文献   

15.
大型沉管在狭窄航道上沉放水动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大型沉管在狭窄航道上沉放的工程实践为背景,对狭窄航道沉放大型沉管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商用软件FLUENT对沉管沉放过程中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计算结果分析、观察了大型沉管在狭窄航道上沉放过程中的主要水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6.
孔维达 《水道港口》2021,(3):399-403
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断面大等优势.香港沙中线隧道横跨维多利亚湾,连接九龙和香港岛,由11节沉管组成.文章针对沙中线隧道建设中遇到的异形沉管的安装难题,在研究异形管节坐标系建立、姿态监测系统建立校准、RTK GPS校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沉管安装对接监控系统,指导了异形沉管E1、E10和E11的安装对接.此外,给出了沉管...  相似文献   

17.
过江管道在沉放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直接影响管道的水下定位、沉放安全性及稳定性等,研究沉放过程中过江管道沉放过程水动力行为具有重要工程价值,可以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安全可靠性。以南宁市邕江过江管道工程水上施工过程为研究背景,对长大弯曲型管道沉放过程中多个浮体之间的复杂耦合作用、整体沉放系统复杂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应用非线性时域动力分析方法、莫里森水动力理论、水动力多体耦合理论、长大弯管理论等,借助OrcaFlex软件,建立了考虑多体耦合的长大弯曲型过江管道沉放过程水动力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基于数值仿真模型,运用全耦合方法,进行系统时域仿真计算分析,获取了计算工况下沉管过程管道的动力响应和锚索及吊缆的受力时域图像。对影响沉放过程动力表现的关键施工变量,如气囊放气和管道下放的配合、气囊放气时间、吊缆预张力等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施工安全性控制技术及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为依托,分析影响隧道线形的主要因素,研究线形控制方法,将导向系统、相邻管节相对偏差及贯通测量结合端钢壳及端面间距数据分析,对沉管线形进行预估并给出施工建议,确保隧道线形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沉管隧道最终贯通.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桩基码头原地重建工程水下障碍物较多的特点,以沉桩施工工艺方案研究为主,结合桩基设计选型和布置,通过直接清障沉桩法、冲孔灌注桩法以及冲桩管助沉法等多种施工工艺方案的综合比选,对该工程中首次提出并成功采用的"冲桩管"这种助沉桩新工艺进行详细分析与总结,为类似工程的结构设计选型和施工方案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外已建沉管隧道相关施工技术为依托,对常用管节沉放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常用管节沉放方法如浮吊法、浮箱沉吊法、升降平台法和抬吊法的施工流程及技术措施,并对4种管节沉放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比较,给出每种管节沉放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方法的选择、工艺优化以及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