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竞争情报的视角看船舶工业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竞争情报作为分析企业或者行业竞争态势的一种方法,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船舶工业要成为第一造船大国,必然要与世界造船强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如何分析竞争态势,找出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采用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巩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和“双碳”目标实现,介绍国内外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的提出背景、发展现状,总结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的跨行业合作成果及先进经验做法,提出我国参与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的思路和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长三角港口的合作与发展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湛江港时指出:“要发挥优势。一个地方的发展要抓住优势,发挥优势。所谓发挥优势就是扬长避短,扬长避短才能使各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抓住发展机遇。思路决定出路。思路要符合本地实际,只有符合本地实际的思路才能带来发展。”胡总书记的讲话辩证地揭示了优势、机遇、思路三的内在关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罗凯 《世界海运》2009,32(8):42-43
港口行业已逐步实现标准化经营,围绕货物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从而使得港口企业服务日趋同质化。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差异化优势,除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外,对港口企业“软实力”的建设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港口企业文化作为近几年“软实力”研究的热点,首次将人的因素和企业效率挂上了钩。而事实也说明,中国港口历经近60年的发展,粗放型、“经济人”式思路的经营理念已暴露出很多问题,强调团队合作、注重以人为本正成为我国港口企业管理新的风向标。本文旨在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探讨我国港口企业管理的新思维,以此为改善港口企业管理绩效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18日,广交会上公布了一份《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详细提出未来10年中国将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双双实现“倍增”,未来20年初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首次明确后危机时代的外贸“发展战略图”。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18日,广交会上公布了一份《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详细提出未来10年中国将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双双实现“倍增”,未来20年初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首次明确后危机时代的外贸“发展战略图”。  相似文献   

7.
《水运文献信息》2006,(10):17-18
与欧美港口致力解决拥堵危机一样刻不容缓,东南亚港口正尽力扩大规模,创新服务,升级“发展概念”,以确保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编按]  相似文献   

8.
王乐林  真虹 《水运管理》2009,31(7):21-25
为解决“直航”后厦门、高雄两港的合作竞争问题,阐述双枢纽港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与优势,借鉴国内外双枢纽港发展经验,分析厦门港和高雄港的战略定位及环境特点,建设性地提出厦门港和高雄港可以采取双枢纽港发展模式,对外竞争、对内合作,在提升台湾海峡港口群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带动海峡经济圈腾飞。  相似文献   

9.
艾菁  袁正明 《中国水运》2006,4(12):114-115
自从加入WTO,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历史生飞跃,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鼓励创新、倡导竞争、发展科技的竞争优势理论,更符合当今以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对于我国外贸易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蒋伟 《世界海运》2010,33(9):23-25
"后危机时代"的特点、经济特征为中国港口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对后危机时代港口发展基本走势的分析,指出未来港口竞争新优势必须要转型发展,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09,32(3):21-22
我国的对外贸易90%由海上远洋运输,港口是我围进出口贸易的“桥头堡”。建设保税港区既是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心节点,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建设保税港区,对于加快上海、天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我图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经济形势,确保中燃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并不断发展,中燃公司通过确立企业发展架构、确立和贯彻核心理念、执行“两个接轨”经营方针、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三学一创活动和凝聚力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中  相似文献   

13.
薪酬体系     
是“薪酬”,“心愁”,还是“新仇”?每一次的薪酬改革都会让HR经理们的“心”犯起了“愁”,而薪酬体系改革不合理也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新”的“仇”视。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薪酬问题无疑是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如何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变革中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的港口企业目前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张江南 《港工技术》2021,58(4):94-97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港口在全球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我国也开启了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奋进的新征程;但在港口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港口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港口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绿色港口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贯穿于港口的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又要贯穿于港口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本文以日照港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的行动为实例,围绕粉尘、水体等污染防治、景观绿化的花园式规划,探讨港口绿色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为我国“碧海蓝天”的绿色港口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期是广西北部湾港口助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服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战略机遇期。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北钦防一体化融合发展等国家及区域战略都对广西北部湾港口“十四五”期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总体部署,着眼更好地融入国家立体交通网、更好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更好地服务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型临港产业,观大势、立长远、览全局、抓机遇,总结广西北部湾港口发展现状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期广西北部湾港口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运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事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保障。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面深化,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已从传统的安全生产层面,拓展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安全层面,“保障战略物资运输安全,保障重要战略通道支点安全,实现物流供应链畅通和海运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海事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海事系统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要的抓手之一。  相似文献   

17.
莫宝民 《水运管理》1998,(10):12-15,26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港口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区位优势的竞争,也存在价格和服务的竞争,更是发展力的竞争.一、港口服务特征分析港口是以货物装卸服务为主的特殊行业,港口服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港口产品的特殊性.港口企业产品是提供货物(旅客)装卸(到离)服务.港口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这就决定了港口本身属于第三产业.同时,港口属于交通运输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港口服务的地域性.即港口有一定的服务区域和服务范围,受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李为 《中国海事》2021,(4):23-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描绘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体交通人倍感兴奋、倍受鼓舞、倍添力量。海事部门肩负着“让航行更安全、让水域更清洁”的神圣使命,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责无旁贷。《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  相似文献   

19.
视点导读: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担当起“世界制造工厂”的角色。近年来,以汽车、家电、机电制造、食品、服装以及纺织制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日本企业,纷纷将生产加工贸易的基地转移到中国大陆。贸易结构和方式的变化引发了海上班轮运输及其相关的贷代服务、物流供应等产业链的变革,在市场更趋激烈竞争下,贷代服务不断受到挤压,盈利空间急剧压缩。何以走出困境,从新的发展空间中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已成为眼下众多贷代企业为持续生存与发展而苦苦追寻的一个热点。上海远新国际运输有限公司在开辟与扩展物流加工业务中完成了贷代企业的“转型”,掘到了又一桶金。  相似文献   

20.
现在以及不远的将来,一个企业能否持续保有竞争优势,将主要取决于其人才的创新力、个人能力及团队合作。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国内外历史经验也表明,谁拥有人才,并能合理配置、管理、开发和利用好人才,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人力资源作为最为稀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