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陆港普遍存在对国内国际双向开放认识不足、对海港的功能依附性较强、就物流论陆港而导致功能设置单一、陆港特点和规划重点不清晰等问题,进行陆港发展阶段及功能演进特征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功能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得出交通运输、物流和供应链、口岸和双向开放、保税和自由贸易、港产城融合发展五维视角的国际陆港规划要点,并应用于赣州国际陆港规划。结论表明:国际陆港不能照搬海港运行逻辑,国际陆港规划要避免就港口而论港口的狭隘专业路径,要深度嵌入属地产业链和供应链,创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港产城规划体系,为探讨我国陆港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推进我国水运港口与内陆港联动发展及其EDI网络建设的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指出:解决陆港的港口功能及其与水运港口的联动问题,是形成"一带一路"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战略格局的关键点之一。我国不少沿海港口已经与内陆省市建立了100多个"内陆无水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基于信息化从资金、技术、管理"三轮驱动"模式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本文从新疆陆港建设出发,深入剖析,希望能为"双港联动"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兴未艾,给陆港建设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对各地竞相发展陆港提出了挑战。在金城兰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陆港发展研讨会上,“一带一路”和物流两个热词交汇,成为讨论的热点。面对机遇和挑战,解决好我国陆港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产业布局、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千绿 《港口科技》2014,(5):48-49
经国家交通运输部人教司同意建立的“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于2014年5月16日在西安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人会,并同期举办“中国陆港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赛宝恒瑞(北京)管理咨询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对于亚太国际港口、航运发展的发展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港口发展的格局,遏制了中国港口集装箱到境外港口中转的势头,2006年,长三角港口的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已经达到近200万TEU。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向港口功能建设与拓展为主,从各港自行发展为主转向港口群有序协调发展为主。最近,上海和宁波两大港口集团的携手合作,开启了“强强联手”、合作交流的新篇章,说明我国港口资源整合与和谐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在此,我们高兴地将沪甬两港集团的合作交流情况作一报道,同时也将继续进一步关注他们合作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席平 《水运管理》2012,34(1):22-24
为推动港口理论发展,指导我国港口发展实践,提出"联营合作子母港"的概念,即以大型海港为母港,以国际陆港、支线港和设在内陆的港区为子港,形成母港与各个子港共生共荣、联合经营、合作发展的子母港群,并认为这些港口群以网状形式在间接和直接经济腹地拓展业务,为内陆地区提供港口服务,促进内陆城市建立国际陆港,带动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助于海港在此基础上的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沿海港口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建设投资、运输需求、功能创新、短板差距等维度,总结“十三五”期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十四五”期社会经济发展新环境对沿海港口的影响和要求,研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沿海港口需求趋势,从强化枢纽能级、提升品质、创造价值、融合开放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期沿海港口发展思路与建议,为我国沿海港口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速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港口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建设投资、运输需求、功能创新、短板差距等维度,总结“十三五”期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十四五”期社会经济发展新环境对沿海港口的影响和要求,研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沿海港口需求趋势,从强化枢纽能级、提升品质、创造价值、融合开放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期沿海港口发展思路与建议,为我国沿海港口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速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跨入新世纪的短短数年,中国大陆港口新的一轮建设发展热潮涌动,而扮演领头羊角色的长三角港口更是如火如荼.随着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崛起,长三角地区港口在国家勾画、确定第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的背景下,将面临新的格局之变.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期是广西北部湾港口助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服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战略机遇期。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北钦防一体化融合发展等国家及区域战略都对广西北部湾港口“十四五”期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总体部署,着眼更好地融入国家立体交通网、更好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更好地服务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型临港产业,观大势、立长远、览全局、抓机遇,总结广西北部湾港口发展现状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期广西北部湾港口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港口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紧扣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的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港口是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形成了干支衔接、层次分明的集装箱运输格局,是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服务国家“双循环”格局的战略平台。根据大湾区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特点,本文采用分集疏运方式的外贸集装箱结构化预测模型,对未来大湾区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针对大湾区港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推进航道、锚地的共享共用、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大湾区内港口群高水平互联互通、提升港口服务能级等方面提出促进大湾区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建议,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叶杉 《水运工程》2024,(5):36-41
港口新城是港口城市拓展发展空间、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发的重要抓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承担着更重大的发展使命,亟需从规划设计角度开展系统性研究。以武汉经开区港口新城为研究对象,基于调研分析得出港口新城具备优质岸线和充足用地资源,主要存在港口现代化水平低、临港产业发展不足、多式联运未成体系、城市配套不完善等发展问题。以“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为引领,高标准谋划港口新城发展目标、空间规划格局、总体发展路径,针对性提出升级港口基础设施、构建临港产业集群、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优化城市配套服务等规划发展策略,以引领推动港口新城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内陆港口城市规划建设港口新城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港口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也要求了发展智能交通。但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我国部门与港口的各自为政,我国“数字港口”研究突显不足,“数字港口”建设也缺乏规划和统筹,本文从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数字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我国当前状况,提出“数字港口”概念和“数字港口”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港口建设管理新形势的主要特点1.港口经济发展迅猛,要求港口建设跨越式发展近10年来,中国港口生产屡创新高,对港口通过能力、港口布局及功能调整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按照交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我国“十五”期沿海港口将建设深水泊位140个,其中集装箱泊位50个,新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港口:比肩争锋还是竞合共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入新世纪的短短数年,中国大陆港口新的一轮建设发展热潮涌动,而扮演领头羊角色的长三角港口更是如火如荼。随着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崛起,长三角地区港口在国家勾画、确定第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的背景下,将面临新的格局之变。服务区域经济、振兴发展自身,长三角港口在集聚对外辐射、参与国际竞争的合力中将如何举棋?日前,以“新形势、新格局、新观念”为主题的长三角地区港口合作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这一由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上海市港口管理局、江苏省港口管理局、浙江省港航管理局等共同搭建的“平台”,让长三角地区各港口的主管部门的官员、企业老总,以及港口专家、业内人士充分表达了各自对未来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成果,在观念、思路的交流和碰撞中逐步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我国集装箱港口的竞争力,促进我国港口良性发展、合理竞争、科学合作,从经济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影响因素,分析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家战略、发展理念、行业趋势"等3个方面提出提升我国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航运格局的不断变化,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智慧化经营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集装箱港口将实现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将有力保障我国从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8.
肖钟熙 《集装箱化》2005,(7):19-20,22
“走出去”和“引进来”都是利用国际资源更高级的形式。港口是我国国内(不包括港、澳、台,下同)交通部门中,最早引进外资的领域。在引进来方面,十几年来,中外合资的港口已遍布全国,新建的集装箱码头除洋山一期外,几乎都有外资的介入,这些对我国港口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保证了我国在加入WTO 后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使港口成为开辟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有力工具。但在“走出去”上,我国虽已经启动了走向国际港口市场的步伐,两个大型航运企业已经在国外投资建设了自己的码头。但与我国国家实力,我国港口企业的实力和我国港口在  相似文献   

19.
胡文华 《珠江水运》2009,(12):48-51
无水港,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水的港口。相对临海港口而言,也叫内陆港,是依托区域通关政策、便捷交通环境、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起来的内陆区域性物流中心。自2002年10月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港签署直通协议,首开“无水港”先例后,在短短七年时间里,各地无水港建设纷纷扬帆起程,无论是沿海港口与内陆省市合建,还是内陆省市自建,都在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中央、地方和引进外资相结合,加快了港口建设步伐,港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缓解了港口“三压”(压船、压车、压货)现象,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运输市场开放后,抓宏观调控和全面统一规划力度不够,“在一些地区和货主专用码头建设,确实存在着重复建设、盲目发展问题。”(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交通计划前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有些煤炭码头建设超前过度,供过于求,港口市场大于货方市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铁海联运的基本格局。”在煤炭出运铁路通道的出海口集中建设煤炭装船港口是必要的,但从煤炭装船港现有的、正在建设的码头泊位能力看,不仅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