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论述建设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提出通过提升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机制、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及营造安全氛围建设北京西站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铁路安全文化是铁路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安全意识、行为准则、管理理念等因素的总和,主要内涵包括四个方面:铁路安全理念文化、铁路安全制度文化、铁路安全行为文化、铁路安全物质文化。铁路机务段安全文化建设应主要遵循以下基本途径:坚持教育先行,引导培育共同安全理念;强化安全风险责任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导向;注重安全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加强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设铁路安全文化的意义及其具有的基本特征,从提升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机制,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及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铁路站段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4.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铁路生产永恒的主题。从国家来讲,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铁路企业来说,安全生产事关经济效益的提高,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员工来说,安全事关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它一直是铁路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们谈论最多、思考最多的话题。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应对铁路安全生产,把握好它、攻克掉它。但事故这个恶魔,却一直困扰着铁路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与员工们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本文从安全文化的涵义和功能出发,阐述了武汉机车检修基地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设好武汉机车检修基地安全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徐海 《上海铁道科技》2012,(2):97-98,100
追求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目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铁路人工作的根本宗旨。它不仅关系到铁路自身的效益,而且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安全密切相关。在当前铁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各项制度健全的情况下,加强铁路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如何有效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促进安全生产,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积极探索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做好安全"内功",有利于贯彻铁道部《"十二五"铁路职工生活规划》及盛光祖部长对当前安全工作的要求,有利于基层安全管理,有利于和谐铁路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6.
王俊峰 《中国铁路》2004,(12):63-65
针对铁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提出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文化提升铁路安全管理水平,对如何把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控制理论、安全心理学理论、安全权变管理理论和安全激励理论运用到铁路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铁路“十一五”规划进程中,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养和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观念是当前全路安全运输生产全新形势的重要基础。安全培训是提高和检验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的方法,强化安全培训则是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并将其运用到安全管理实践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阐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介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途径,指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文朝晖 《铁道勘察》2011,37(6):96-99,103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条例实行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建设已成为各铁路局铁路安全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铁路线路沿线地理及土地权属等情况错综复杂,在安保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条例规定的内容,正确进行安全保护区标桩的设置正确进行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的划定,成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本职工作经验,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建设中安全保护区范围划定、安全保护标桩设置、埋设及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平面图绘制等方面,阐述了铁路安全保护区建设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建好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大科技含量强化法制管理确保铁路平交道口安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我国铁路平交道口交通事故现状及事故原因分析,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大道口安全的科技含量,强化法制管理,确保铁路平交道口安全的观点。通过立法,确定铁路平交道口的铁路生产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双重属性,从而确定铁路和地方在道口建设、改造、维护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责任,为道口建设筹集资金和安全维护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强化道口规范的实施,依法约束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