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障现象一辆2011款上海通用别克新君越2.4L轿车,行驶里程约为2.3万km,出现ESP(电子稳定控制)故障灯和ASR(驱动防滑)黄色指示灯均常亮的现象。故障诊断该车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是由电子制动控制模块(EBCM)根据发动机工况、各轮速传感器信号及多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等来控制的。多轴加速度传感器是一个将车辆横向偏摆率、横向加速度和纵向加速度传感器集成于一体的装置。于是连接故障检测仪,进入电子制动  相似文献   

2.
陈胜金 《汽车电器》2004,(11):60-61
1ESP控制原理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SP(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是汽车新型主动安全系统,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ASR、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主动车身横摆控制系统AYC(ActiveYawControl)的结合。在ABS和ASR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转向行驶时横摆率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ECU通过庞大的监视网络监测车辆的状态和驾驶员的需求,发出各种指令确保汽车在制动、加速、转向等情况下行驶的稳定性。ESP系统根据“从外部作用于汽车的所有力(不管是制动力、驱动力,还是任何一种侧向…  相似文献   

3.
洪治平 《汽车知识》2012,(6):104-105
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人们熟知的ESP(电子稳定程序)就是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础上进化扩展而来的车辆动态电子稳定功能。如今,ESP的诸多子功能中又增添了一项新的主动弯道辅助功能——XDS(防滑电子差速锁)。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手动机械驻车系统也开始发展为电子驻车系统(EPB)。它是继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P)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制动控制系统之后,在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汽车电子制动控制技术。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是在传统手动机械驻车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电子控制方式实现停车制动的一种技术。我们知道,传统的手  相似文献   

5.
电子感应制动控制(SBC)系统与电子行车稳定(ESP)系统和车身主动控制(ABC)系统同时工作,当转弯或者制动时,后者把车体的侧倾降到最低限度。当驾驶人把脚从加速踏板上迅速地移到制动踏板上,SBC系统即可以捕捉到紧急情况的早期信号,制动器能够以最大的制动力起作用。SBC系统反应  相似文献   

6.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能够纠正汽车的各种不稳定行驶状态,提高汽车线内行驶的稳定性,缩短在弯道或湿滑路面上紧急制动时的制动距离。文中分析了ESP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博世汽车电子在2008年启动三条新的汽车电子生产线中,有用于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停车辅助系统传感器生产线,新增安全气囊电控单元生产线及先进混合工艺技术(防抱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SP)电控单元)生产线.  相似文献   

8.
《汽车驾驶员》2008,(8):14-14
2008年5月,博世开始生产新一代ESP制动控制系统,它将测量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的传感器集成于电子控制单元。在过去,这些传感器分别装在通用壳体内部,通过线束与ESP电子控制单元连接。现在,集成化大大降低ESP对车内空间的需求,简化汽车制造厂商对整个ESP系统的装配。  相似文献   

9.
<正>1.智能电子稳定程序智能电子稳定程序(ESP)集成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智能电子差速锁(EDL)和驱动防滑系统(TCS)等3个功能模块。通过对相应车轮施加制动,智能电子稳定程序可以降低汽车发生侧滑的危险。在发动机运转时,智能电子稳定程序方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汽车底盘技术,包括BBW、ESP、AFS、RWS、ABC、CDC、FOUR-C等,阐述它们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并且描述未来底盘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消费者开始关注汽车底盘性能的各方面,包括安全性、电子新技术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并对汽车底盘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汽车底盘新技术主要包括线控制动系统、转向控制系统、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底盘线控系统和连续控制底盘系统。最新研究和发  相似文献   

11.
例一车型:宝来1.8T,AT。故障诊断:利用V.A.S5051分别对发动机电控系统(地址 01),自动变速器(地址02)及ABS控制系统(地址03)进行系统检查,结果只在ABS控制系统中有故障存储,故障码为01486 (system control test activated),无法清除。而此故障码的含义为:ESP的系统检测启动。ESP检测启动通常都是路试时检测 ESP元件的可靠性的,包括转向盘转角传感器G85、横摆速率传感器G202及制动压力传感器G201,当出现这个故障码时表明ESP系统检测没有完成。另外,ESP系统检测启动多是在更  相似文献   

12.
ESP系统实际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ESP系统包含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及ASR(防侧滑系统),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  相似文献   

13.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为ESP(Electronic Stabily Program),但车型不同,其缩写有所不同.沃尔沃称其为DSTC,宝马称其为DSC,丰田凌志称其为VSC,其原理和作用基本相同.ESP功能是监控汽车的行驶状态,在紧急躲避障碍物或在转弯时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时,帮助车辆克服偏离理想轨迹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高强 《汽车维修》2013,(10):30-31
一、故障现象有1辆PASSAT领驭轿车在正常行驶中出现ESP/ABS报警灯偶点亮,且稍后报警灯自动熄灭或者在发动机熄火后重新起动,报警灯能熄灭。连接故障诊断仪V.A.G1552对车辆的制动系统进行检测,显示同时存在2个故障码:00526,制动灯开关"F"故障;01435,制动压力传感器"G201"故障。二、故障诊断经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检  相似文献   

15.
汽车在紧急情况下,尽管司机作出迅速反应,但往往不能对制动踏板施加足够的压力。许多_过于犹豫,全力制动往往太迟,甚至作出错误反应。 因此,继防抱制动系统(ABS)、加速防滑系统(ASR)及电子稳定性程序(ESP)之后,奔驰公司为进一步提高有效安全性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开发出电子制动助力系统(BAS),并从1996年开始装车使用。 制动助力系统被安装在制动加力器中。在自动紧急  相似文献   

16.
电子感应制动控制(Sensotronic Brake Control)简称SBC,是一种电子线性液压制动系统。2001年第一次随奔驰230系列SL车型(见图1)面世,除此之外还装配在车型改进前的211系列E级车和CLS级车上。一、概述与ESP和ABR一样,SBC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制动控制系统,它提供了所有基本的行驶辅助功能。SBC与其他制动控  相似文献   

17.
汽车的行驶性能同汽车与路面的关系不可分割。不论是加速还是制动,汽车除了受到本身性能的限制,同时也受到路面条件的限制。无限提高发动机功率并不意味着可以获得无限的加速能力。同样,制动时的车轮制动力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必需结合地面制动力考虑,所以才会诞生ABS,ESP等制动力调节技术。本文对转向中进行制动的情况进行理论计算和定性分析,对制动系统的设计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ny program,ESP)是汽车在各种路面和工况下都能获得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方向性的一种新型主动安全控制技术。利用Matlab/simtllink建立了以横摆角速度为控制变量的模糊控制仿真模型,并结合状态流ststeflow设计了制动车轮选择逻辑。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ESP控制器可以很好地对最有效的单个车轮制动产生补偿力矩,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树生 《汽车与安全》2005,(10):56-59
制动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核心。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EBD(Electr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A(Electronic Brake Assist)电控制动辅助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装置、SBC(Sensotronic Brake Contr01)电子感应制动系统等先进的电子辅助系统都是通过制动系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3.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ESP)主控制单元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ESP)主控制单元(N47-5)包括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ESP)、速度感应动力转向系统(SPS)和制动辅助系统(BAS)控制单元。ESP主控制单元位于发动机舱中驾驶员侧信号采集及促动控制模块(SAM)控制单元(N10/10)的左侧(见图10)。它的任务包括读取传感器、检波器的信号,评估计算各传感器输入数据,控制各种功能,促动执行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