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采用以m序列为基础生成的周期编码对地铁列车的运行线路进行位置编码标定,通过车载检码单元对沿线的标定码进行检码,获得列车实时位置信息,实现精确定位.基于周期编码的地铁列车精确定位技术,提高了地铁列车的定位精度、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封闭曲线线路列车定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在线路上循环运行的特点,在分析现有列车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封闭曲线特征轨道线路基于绝对位置编码的列车定位技术。在轨道线路沿线每个待定位置上设置一个0或1的二值标记,对待定的绝对位置进行编码,通过检测唯一的绝对位置编码值来实现列车的定位。结合封闭曲线线路的特点,线路上的二值标记按照m序列布置,绝对位置编码序列由n次本原多项式生成。根据封闭线路待定位置的总数,对m序列采用截短或补零的方法,确定绝对位置编码序列的长度。当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通过车载阅读器顺序检测二值标记,在移位存储器中构成绝对位置编码值,利用生成绝对位置编码序列的反馈逻辑函数进行容错处理,输出定位信息。二值标记采用附加的扣件螺母或射频电子标签等方式实现。该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列车定位。  相似文献   

3.
邱成  朱衡君 《铁道学报》2007,29(3):118-122
介绍在轨道交通中常用的列车定位技术,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绝对位置编码的列车定位技术。利用优序列(最大周期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对轨道线路上的绝对位置进行编码,当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通过车载阅读器顺序检测设置在轨道线路上的二值标记,在不同位置上读到的标记在移位存储器中构成唯一的位置编码,以此位置编码值作为地址与车载阅读器所处位置的坐标信息相对应,就可以实现列车的绝对定位。二值标记可以根据列车定位精度的需要等间隔或不等间隔布置,既可以对整条轨道线路统一编码,也可以与既有应答器相结合应用,每段应答器之间的轨道线路采用相同的编码。该定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务接发列车人员使用计算机联锁仿真培训系统开展培训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在既有计算机联锁实训设备上增设接发列车故障设置盘方法实现故障设置,满足接发列车人员实训需要。通过梳理车站固定信号联锁设备故障实训项目,基于TYJL-ADX计算机联锁设备工作原理,提出接发列车故障设置盘的设计和电路实现。经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仅满足“故障-安全”的设计原则,而且能有效解决仿真培训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较强的通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技术难点以及安全计算机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并对二乘二取二结构安全计算机、三取二结构安全计算机、编码处理器安全计算机的有关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基于移动通讯网络的提速列车接近报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速列车接近报警方案,它以铁路移动通讯网络(GSM-R)为基础,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铁路地理信息系统(GIS),实时监测在线运行列车的位置和速度,通过计算机网络汇总数据到报警服务器,由报警服务器向有报警接收设备的报警点发送报警信息。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可在全铁路范围内实时、动态传送在线运行列车速度、方位,自动推算列车接近时间等报警防护信息,更有效的实现列车安全运行,保障沿线施工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CTCS-3级列控系统中的车载设备和RBC之间通过避撞协议进行协调控制。根据列车避撞安全需求,采用安全UML中的安全用例图和安全类图表示避撞协议模型,实现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列车运行速度不超过期望速度,并且列车位置永远不能越过行车许可(MA)的安全功能。避撞协议的安全功能通过连续避撞策略和离散避撞策略的形式化精化实现。前者给出了列车速度和位置为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避撞协议的静态结构、动态交互和连续控制策略;后者利用离散逻辑实现了连续避撞策略的离散化。通过对离散避撞策略的进一步精化,生成避撞协议的实时程序代码。严格的形式逻辑WDC*的推理保证了连续避撞策略、离散避撞策略和最终代码精化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ZPW-2000型自动闭塞设备在哈局实际运用中的问题,提出现有情况下编码电路隐含的危及行车安全严重缺陷,并从电路时序设计角度提出改进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结合乌石站在进、出站信号机间增加了一架进路信号机实际情况,分析区间三接轨(3JG)UM71编码电路的特殊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乌石站区间3JGUM71编码电路修改方案,解决列车因错误接收黄2码而制动停车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车载计算机作为车辆微机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其自身安全性及可靠性至关重要。列车实际运行时,对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有着严格要求。考虑到安全计算机高可靠性冗余容错的特点,研究设计列车车载冗余计算机时应着重研究拓展新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了列车车载计算机运用场合;概述冗余技术之间比较、选择和应用,包括冗余模式、同步技术手段的设计和表决器的设计;提出硬件可靠性设计措施和软件设计思路与方法,探讨冗余容错的硬件实现技术方法及软件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