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眠打鼾的司机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问题也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在美国,每年200万次的交通事故中有4~5万人丧身,而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白天嗜睡导致警觉下降,反应迟钝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一切均与现代医学所称的鼾症(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驾驶员表现为日间嗜睡,驾驶中易发生错误操作,因而导致交通事故。为降低事故发生率,应识别 OSAHS 驾驶员发生事故前的驾驶状态。从驾驶员的生理角度,通过脑电波识别驾驶状态,提出交通事故前的预警指标。招募20名已被确诊患有 OSAHS 的驾驶员在模拟驾驶舱中进行模拟驾驶试验。被试者的驾驶环境、驾驶要求(如驾驶中不能接打电话、不能超速等)相同;在驾驶中采集 OSAHS 驾驶员的脑电波(α和β节律)变化、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类型。通过宏观(波形图)及微观(数据)2个方面分析脑电波在不同驾驶状态下的变化。研究得出,交通事故发生时脑电波α节律受到抑制或消失;正常驾驶状态下和发生事故前的β/(α+β)均值具有显著差异性。以上2项均可作为驾驶嗜睡预警的指标。此外,提出事故发生前30 s的β/(α+β)均值作为预警的临界阈值。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事故与路况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山东省4200km公路,近2400起各级事故的调查研究,阐述了各等级公路的交通事故率与路况关系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事故模型的影响因素、事故的调查和整理,给出了低等级公路事故率的预测经验公式,对如何建立高等级公路事故模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本期起,本刑分两期连续刊登有关“辽宁省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一文,文章通过买际调查研究对2002年辽宁省道路交通事故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其分析结果对于道路交通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期刊载文章上篇:辽宁省2002年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之成因分析篇。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社会公害。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汽车碰撞交通事故日益严重。为了保护行人安全,必须对交通事故进行细致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再现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因此行人交通事故的再现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考虑车队安全氛围与驾驶员多种个人特征对公共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设计了营运驾驶员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车队的安全氛围,驾驶员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睡眠状况、驾驶行为与驾驶愤怒.对公交客运企业的13个车队,共计844名驾驶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双层Logit模型用于分析车队特征与驾驶员个人特征对事故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队层面,安全氛围对交通事故发生有显著影响,可解释约9.2% 的模型方差;在个人层面,驾驶员年龄、在所调查企业工作的时间、睡眠状况、普通违规行为、侵略违规行为、失误驾驶行为、积极驾驶行为以及驾驶愤怒对交通事故发生均有显著影响.基于随机森林中的平均准确度下降方法对显著变量的相对重要度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驾驶行为与睡眠状况是对驾驶员事故发生贡献最高的因素,车队安全氛围次之;其中4类驾驶行为对事故的累积贡献率为68.2%.研究结果可为公交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与驾驶员安全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安全教育应给予对事故贡献度高的因素教育优先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哈大高速公路运营以来的交通事故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就哈大路特残断面形式对事故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半幅高速公路是造成哈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根据交通事故资料,建立了半幅高速公路的事故率模型。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安全》2005,(9):44-47
对已发生的大量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研究车辆碰撞与人体损伤之间的相关性联系,作为事故再现的辅助性依据。国外的许多研究成果已表明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交通事故人体损伤的必要性,以此了解人体与车辆及道路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辅助再现事故发生的过程,探求预防和减少人体损伤的技术措施。国内对事故损伤的统计研究相对较少,尚需运用大量实际数据并结合交通事故再现分析加以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道路交通伤害对家庭、社会的中远期影响,对100名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残5年以上的城镇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对致残人群家庭带来的生理、心理、观念及其他影响,分析了其家庭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对社会带来的负担与矛盾。  相似文献   

10.
文龙 《汽车导购》2006,(4):86-87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自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通讯手段日益普及的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一些国际大都市,移动电话的个人拥有量令人欣喜地逐年上升,然而,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多。那么,移动电话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电话的使用究竟对现代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有无影响。如何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移动电话及其使用对交通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然后通过对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调查研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使用移动电话会增大交通事故风险”的结论。最后对上海市移动电话及交通安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技术及大范围应用”项目重点研究了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及现场防护、交通事故调查与鉴定、交通安全执法取证与处理、车速管控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交通事故现场防护、交通事故调查分析鉴定、交通安全执法现场取证、车速管控集成等方面的系列化新技术装备;开发了多功能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系统、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因素特征信息集成数据库、重特大交通事故调查与鉴定技术分析平台、交通安全执法信息数据库、交通安全移动执法平台等.通过实施规模化示范应用,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实现示范区道路安全执法状况的明显好转,为构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提供体系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地处寒冷地区的黑龙江省,辽宁省1992~1995年发生的39741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处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地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月份分布,事故形态和事故与道路类型,等级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到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规律及相应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4.
图片报道     
李宏 《汽车运用》2007,(6):47-47
众所周知,在交通肇事案件中,《交通事故贡任认定书》的作用举足轻重,往往具有一锤定音之效。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一种书证,其认定实际上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危害机理,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基础。将道路交通事故的位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联,实现数据可视化,确定事故热点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调查了道路工程和交通设计中死亡事故点的应用情况,并对事故发生与伤亡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交通事故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分配,为我省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了一种创新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姚明 《汽车运用》2008,(3):36-36
前不久,一单位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在行车过程中。由于驾驶员接听电话。致使轿车方向失控,与迎面行驶的一辆大型货车相撞,造成3死2伤、轿车报废。此单位在进行挖根源、谈教训时。一位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人的话发人深思:“此事故的发生。完全是由于一时疏忽造成的……”一起如此严重的交通事故.竟用“一时疏忽”作为开脱责任的理由。那么试问:一时疏忽究竟“输”在哪?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开展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深度调查、数据分析和安全缺陷治理的机制和方法不够完善,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外事故车辆深度调查与安全缺陷治理经验,提出改进我国事故车辆深度调查与安全缺陷治理工作机制和方法的建议,并结合我国交通事故现状,提出加强对重点车辆调查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研究,揭示形成交通事故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交通事故的机理。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的核心是"危险形成—避险失误"机理和"环境—危险"作用律。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可以指导事故调查、事故鉴定、判断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从而比较准确地认定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  相似文献   

19.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增加,致死率居高不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低致死率得益于完善的交通事故紧急处置系统,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于2002年同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合作初步建立了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抢救机制,运行一年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致死率降低至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驾驶人心理》2007,(5):39-40
调查显示:不同气质类型司机交通事故发生率不同,胆汁质的人被认为是“马路第一杀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