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从证据法角度讲,电子文件的凭证性保障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国家立法对电子文件凭证(证据)资格的认可;二是司法实践中将电子文件认定为证据,即满足证据可采性的条件.新修订的三大诉讼法已将电子数据作为独立的诉讼证据之一,从法律层面认可了电子文件的证据资格.笔者认为,实践中电子文件凭证性的认定和保全应以提前介入的"档案化"管理为前提,只有满足可靠性、完整性条件的电子文件才能作为证据被采信.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计算机磁盘、光盘等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由于电子文件修改后难以发现修改痕迹,使得它的法律凭证作用产生了问题。作为新的档案形式,电子文件能否具有原始凭证作用,能否作为法律凭证?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1996年在北京大学发生了一起有名的电子邮件案。在该案中电子邮件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院的认可,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电子文件的一系列思考:电子文件何以能作为司法凭证?其司法凭证证据效力有多大?电子文件在法律上如何才能取得同其他形式的证据对等的地位?这些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其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等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归档工作始终是档案部门的重要内容.笔者以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程度为基准,从归档对象纸质文件数量和电子文件数量的变化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出企业归档模式的发展阶段,并据此对企业归档模式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鉴定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如何更好地管理与保存电子文件是新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挑战.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问题的研究成为电子文件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真实完整可靠的电子文件才有保存价值,才能为日后各项工作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6.
凭证价值或凭证性是世界档案学理论中的重要术语,也是我国档案界人所共知的概念,所谓凭证价值是指原始凭单或凭据对形成者或形成单位所呈现出的有关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方面的价值类型,所谓凭证性是指能呈现出凭证价值的人或物所拥有的属性,因此,凭证有人证和物证两类,文件发挥凭证价值属于物证范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双轨制"面临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的论述,充分阐明了实行"双轨制"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它不仅有利于档案的保管与利用,还能有效保护档案原件,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将取代纸质文件发挥重要的凭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子文件归档时的鉴定,主要是鉴别它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并据此删除已收集积累但无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鉴定是保证归档的电子文件准确、系统、完整.并且确定其属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国家教学与科研的文化机构。产生的电子文件逐年增多。但是目前对电子文件的开发利用却不容乐观,归档后的电子文件原封不动地存放于库房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对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开发利用,使之由静态管理状态变为流动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其信息价值,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亟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科研档案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真实的、具有原始记录属性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重要宝贵财富,其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一国实力的重要凭证。科研档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科研技术成果转让应用和科技创新,影响到科研档案体系的完整与准确,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电子文件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技术基础.电子文件的问世,深刻地影响着档案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进程,给档案界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本文基于事实和数据,对二十余年来电子文件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2.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归档电子文件是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一、认识电子文件的特性 1.电子文件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产物电子文件在计算机中产生和处理,其信息形态是数字化的。而在计算机内部,无论是传输还是存储等处理,电子文件均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在。人们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由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构成的电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文书处理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书处理与档案工作的衔接主体是公文,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业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离开撰制有序、齐全完整的公文,档案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科学严谨的档案整理工作.公文的凭证性、依据性、历史的见证性也就无从体现.文件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件的归宿,两者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4.
保管档案最基本的目的是发挥其事实凭证作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网上档案信息,能否象传统档案那样发挥应有的事实凭据作用,或者说,其潜在的事实凭证作用能否为法律所认可,能否作为法律上可接受、可信用的证据,从而具有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同的法律地位,对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文件属性、文件价值的呈现及其变化规律与文件形成时所用的载体类型与记录方式无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电子文件具有同纸质文件相同运动情形的结论,而纸质文件的运动情形是复杂的、多样的,笔者认为,不少纸质文件,除拥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所揭示和描述的纵向运动外,还客观存在有横向运动,因此,电子文件同样具有纵横运动的特性。具体可作如下描述。一、一般电子文件的运动状况描述  相似文献   

16.
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不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而且是企业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承担围家军工科研研制与生产任务的科研院所更是如此。开展对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会计电子档案可重复利用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结合本单位的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实践,对其作如下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文件“单轨制”运转及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进程的加速,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与可用性的研究与保障就愈加迫切。本文阐述了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四性”的含义,分析了影响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四性”保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文档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需重点保障的特性,希望为“四性”全程保障的技术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文件管理中的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多个方面,分别对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进行对比研究.指出正确认识电子文件的特点及其在新时代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不应忽视传统纸质文件管理的成功经验.由于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各自具有优缺点,两者在一定时期内会共存.因此,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就成为可能,这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完善和传统纸质文件管理的改革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是一项更为艰苦细致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电子文件形成者或囿于传统观念,误认为电子文件不是文件而忽视其归档:或怕增加工作量而不愿承担此项工作;或由于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使其必须借助计算机编目归档,这对不熟悉操作技术的立卷人来说,不像从事纸质文件立卷工作驾轻就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20.
CAD电子档案是指由CAD电子文件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产品和软、硬件说明”。档案形成规律表明,归档文件只有在档案人员对其进行整理、编目、赋予档号等一系列的工作之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馆藏结构,以实现有效管理和提供利用。这是所有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