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各省、市、自治区机械厅(局)汽车工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有关企业: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七五”、“八五”期间,许多企业经过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使汽车零部件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和独立的配套市场、社会服务市场。但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历史流长、涉及部门众多、企业分散、企业性质多样、水平和规模相差很大,经营和市场十分繁杂。为了帮助国内有关领导部  相似文献   

2.
三月上、中旬记者以“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走联合发展生产道路”这一“七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方针为主题,采访了杭州万向节厂、萧山方向机厂、杭州汽车配件厂、无锡汽车配件厂.所得印象是“高起点、专业化……”方针的春风正在吹进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记者注意  相似文献   

3.
王珣 《时代汽车》2006,(7):8-12
2006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近日在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落下帷幕:这次会议对“十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了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面提升竞争力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主要目标。会议还公布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完成的《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等讨论稿及四个汽车零部件“十一五”重点专题发展规划概要,以供零部件企业发表意见,并最终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早在“七五”、“八五”期间就被列为汽车工业重中之重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企业形态方面的反映就是诞生了大量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前者是解决轿车国产化方面的主力军,而后者则是售后市场及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但随着入世之后,大量车型的引进,及国内市场汽车需求大增,在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势上,“重中之重”已显得名不符实,徒有虚名。行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造成了新一轮零部件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利润大幅度下降.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面临“3道坎”:一是“成本关”.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都在怎样“降成本,增效益”上各显其能.2005年可以说是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风暴年”.二是“融资关”.目前,对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都存在“缺血”的危机.三是“核心技术和品牌关”.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称雄于市场的核心技术”,必须拥有优质产品质量和一流的品牌,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否则,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将会被强劲的国际国内竞争对手一步一步地“吞食”掉.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原名中国汽车附配件工业联营公司)于今年3月经国家经委批准成立。这个公司成立后工作上有什么打算?这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满足读者要求,现将该公司董事长刘金钺同志就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六五”后三年和“七五”规划的初步打算和意见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No.50刊出了“揽天下之合力助中国汽车零部件之发展(一)”。本期作为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之收官篇,刊出“揽天下之合力助中国汽车零部件之发展(二)”中的主要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内投资和产品情况。  相似文献   

8.
当前,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摩托车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什么样的工艺装备把我国摩托车工业带入二十一世纪? 一、现状与差距 1.国内基本情况“七五”期间,国家批准的19家  相似文献   

9.
新春伊始,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为基础,重新组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历史上一件大事。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更加成熟了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和汽车工业的技术经济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七五”期间,以至更长  相似文献   

10.
“七五”期间,“一汽”出口创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口创汇额逐年增加,从1986年的73万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1571万美元;整车和零部件产品出口地跨亚、非、拉、欧和北美五大洲;整车和零部件出口产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积极创造条件扶植和建设了散热器、锻造、车轮等重点出口创汇基地;注重在握国际汽车市场行情;广泛参加各种汽车和零部件展览会;做好企业和产品的宣传;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灵活性;实行全方位、多元化、重点市场重点突破;建立健全出口工作体系;对出口基地实行必要的政策倾斜;搞好售后服务工作,此外,“一汽”的出口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数值小、资金不足、整车缺乏竞争性、生产体系与出口体系不健全等,展望“八五”到2000年出口工作,总的形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由于过去诸多原因使其基础十分薄弱,难于生产较高水平的轿车零部件。然而,企业可以经过主观努力以提高自己改善内外部分环境,并向前迈出试探性的一大步。现在谈一些看法供共同商榷。一、当前零部件市场趋势 1.长短并存,结构性矛盾很大,占汽车保有量1/3的老车型将面临淘汰危险,其配件库存最大,而“七五”开发的新车型及部分进口车型配件紧缺。 2.由于传统的修理将被换件所代替,汽车配件消耗总量呈增加趋势,配件总资源将不足。 3.随科技发展和引进车型需要,配套市场将继续转旺。  相似文献   

12.
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精英,终于脱颖而出,奔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受到散、乱、差的困扰,无法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七五”时期在“重中之重”方针的指导下,全国建设和改造了113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同时引进了66项国外技术和关键设备,总用汇8亿美元,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3.
何勇 《汽车与配件》1999,(50):19-20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滞后于整车的发展,虽经“七五”、“八五”乃至“九五”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落后的局面有所好转,但是,与国外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机械加工行业普遍存在利润分配不合理:即利润体现在主机成品上,毛坯及零部件产品的利润率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面对越演越烈的降价趋势,微型汽车零部件行业面对着空前严峻的挑战。仅以微车前、后驱动桥为例,国际汽车前、  相似文献   

14.
黄为民 《天津汽车》2010,(1):21-22,30
“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潮流和趋势。我国各级政府、各类企业要充分认识“低碳革命”给产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影响。汽车零部件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实现工业低碳化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应重点抓好观念创新、战略创新、结构创新、科技创新以及管理创新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厂与二汽联合开发的DHZ140T型(简称T型)客车底盘,自1984年以来已有近万辆投放市场,并已被国家定为“七五”期间的主要发展车型.早期出厂的T型客车有的已行驶30余万公里还不需大修,可靠性较好.然而随着产量的增加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制动.据了解,有的T型客车行驶一定里程之后,制动时会发出“尖叫”、“发啃”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制动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还会使汽车产生剧烈的振动(尤其是前轮).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已对制动器的结构有所改进,为使用户了解和掌握,特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及我国部分汽车企业都把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纷纷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相对明确的时间表和技术路线。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技术的发展,这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应把“混合”和“电”作为零部件技术研发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宁波市“十二五”规划引导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企业升级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阻碍因素.本文在调研了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升级的主要阻碍因素,提出了零部件产业升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与汽车零部件企业聊天时,常常听到他们抱怨,哪里的客户一不留神没”盯紧”,就又“溜”了,等“回过神“的时候,客户已经给竞争对手下定单了。的确如此,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各行各业,汽车零部件行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严峻。文章从发展效益、经济规模、管理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和企业形象及行业地位5方面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针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的高调浮躁心态、不利的发展环境以及产业边缘化问题,提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树立“归零”意识。实现理性思辨、拓展视野、自我完善、蓄力跨越、激发动力与保持后劲。  相似文献   

20.
(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汽车主机引进国外技术,各方面重视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强调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中之重。先后引进了66种零部件制造技术,积极吸引外资,已兴办23家合资企业。在“七五”期间,对131个汽车零部件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计划总投资为14.1亿元;到1990年底,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2.2亿元;有108个项目已经竣工,其余待1991年后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