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拌混凝土测试仪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主要针对FCTl01新拌砼测试仪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使用该仪器可以在工程当中现场得出新拌合砼的水灰比,坍落度和预测出其28d强度。  相似文献   

2.
新拌混凝土潜在强度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需在试件标养28d后进行测定之不足,分析了国内外测定新拌混凝土潜在强度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论证,提出了一种快速检测新拌混凝土潜在强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用的原材料控制中,最重要的是严把水泥质量关。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应尽量选用同一厂家在同一时期生产的同一标号水泥。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测试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现今改性混凝土,坍落度作为稠度指标与工作性能指标均不理想。建议使用振动粘度系数来表征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公路、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与日俱增,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使用期限长,后期养护费用低、绿化环保程度高等优势而被广泛采用,其设计往往配少量钢筋或不配钢筋,面板厚度的计算是以混凝土的抗折(抗弯拉)强度为依据的,所以相应的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也应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为指标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提出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配合比,以建立高性能路面混凝土耐久性指标体系,对于解决目前混凝土耐久性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即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强度、计算水灰比、计算用水量、计算水泥用量、计算集料用量和配合比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即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强度、计算水灰比、计算用水量、计算水泥用量、计算集料用量和配合比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颗粒形态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说明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概述水泥混凝土以其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公路建设中。随着公路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尤其是重型和超载车辆急剧增多,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过早破坏,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颗粒形态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说明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市场的发展,公路工程质量有了新的含义,不仅要求内实,而且要求外美,就混凝土工程来说,不仅强度要满足要求,而且对外观(几何尺寸、线形、色泽及大面积平整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就现况而言,混凝土外观质量并不理想,我们对本地区域的几座桥梁进行了调查,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外观上的缺陷,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水泥混合料路面维修的原则,介绍了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适用范围,以及维修与诊断。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该在保证设计强度和施工和易性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本文为笔者在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东线工程收费广场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混凝土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众所周知,混凝土具有经济、耐久、抗压强度高等优点。但是要发挥混凝土的最佳性能,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养护,提供充足的水分来保证水泥水化将孔隙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要求,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振捣密实等方面阐述了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质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一些办法 ,提出了控制材料配合比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泥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用途最为广泛、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了解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对控制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明确控制管理检查工作重点,结合着近几年来桥梁工程中预拌混凝土应用情况,从桥梁施工现场和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等方面探讨其预拌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并对混凝土试件的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确保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每年都要新改建公路钢筋混凝土中小桥梁100多座,高效、环保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