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湿陷等级属于Ⅰ(轻微)~Ⅱ(中等)非自重性黄土,可以通过对路基基底采用冲击压实的施工方法来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冲击之后对1 m深度范围内土样进行检测,若平均压实度达到90%以上,平均湿陷系数小于0.015,说明湿陷性基本消失;若检测不合格可以通过继续冲击压实的施工方法,达到消除黄土湿陷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土夯扩桩的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和承载能力,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施做了4种不同桩间距和桩长的水泥土夯扩桩.开展桩间土压实度、桩体压实度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探讨桩间距和桩长对桩间土挤密效果、桩体压实效果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锤冲击和水泥土挤密作用下,桩周土压实度增大、湿陷性消除、承载力增大;桩间土挤密效果主要取决于桩间距,因桩体强度限制,桩长对承载力的贡献较低;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为2.7 d时,挤密作用能够消除桩周土体的湿陷性,但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桩间距小至2.2 d时,挤密效果显著提高,桩间土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300 kPa.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河北省张家口至石家庄高速公路保定段中的实际,探讨冲击压实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铁岭(毛家店)至朝阳(三十家子)阜新至朝阳段高速公路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般处理方法,具体介绍了阜新至朝阳段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的具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法处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灰土桩挤密、大面积换土分层压实地基等其他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相比,强夯法具有施工设备和工艺比较简单、效果好、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海珍 《交通标准化》2009,(11):228-230
与灰土桩挤密、大面积换土分层压实地基等其他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相比.强务法具有施工设备和工艺比较简单、效果好、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以上,其中湿陷性黄土占比达到60%左右,山西地区有广泛分布的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特殊的力学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性、欠压密性和湿陷性。正确评价黄土的湿陷性和预测工程运营期间土体饱和度变化所引起的附加变形,对于科学选择技术先进、施工便捷、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简单介绍了几种近年来出现的低碳环保的地基处理新技术,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介绍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方法及处理效果。说明了强夯法不但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具有设备简单、施工便捷、见效快、经济实用的优点,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几种处理方法的经济比较,详细介绍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在邯长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对强夯地基物理力学指标的综合评估和强夯前、后对比,提出几点强夯法应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朝高速公路K459+500~K462+559段共有3375m为非自重Ⅱ级湿陷性黄土,结合阜朝高速公路工程实际,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并阐述了如何运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相似文献   

11.
处理湿陷性黄土在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尚属首次,朝阳至阜新高速公路约100km位于黄土状亚粘土地区,地质资料表明,其中50km的黄土属Ⅱ级湿陷,需要对基底进行技术处理.本文结合朝阳~阜新高速公路施工,介绍强夯技术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质量检验,旨在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盖常顺 《北方交通》2009,(6):139-141
通过对朝黑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强务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施工工艺及监理过程的总结,论述了监理控制措施,为今后对强夯法的施工监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阜朝高速公路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中的应用原理、施工方法、质量控制与检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阜朝高速公路灰土挤密桩的施工注意事项、质量控制与检测要点,为高速公路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朝阳~阜新高速公路施工,介绍强夯技术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强夯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机场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攀枝花机场高填方地基处理的现场试验 ,采用夯击能 2 0 0 0kN·m和 30 0 0kN·m以及 4 5× 4 5m的正方形布点、两遍夯对原地基进行了单点夯击试验 ,并通过夯后地基强度和承载力试验对夯后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最后给出了地基强夯参数 ,以供指导工程  相似文献   

17.
冲击压实和强夯加固地基效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在黄土地区陕西某高速公路段对原地基分别进行强夯与冲击碾压处理,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对比了地基处理前后不同深度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干密度、压缩模量与湿陷系数)和微结构特征,以及载荷板试验、触探试验、旁压试验结果,研究了采用强夯和冲击碾压处理后黄土地基强度的形成机理、地基承载力变化、处理效果与有效影响深度。结果表明冲击碾压的有效影响深度在1.0~2.0 m,在0~1.5 m处形成连续、均匀、密实的加固层;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达4.0 m,有效影响深度在5.0~6.0 m,在加固深度内湿陷性均被有效消除。  相似文献   

18.
童云 《交通标准化》2014,(16):33-36
在采用强夯法对杂填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地基的强夯效果受杂填土的构成成分、所在区域的水文地理环境、强夯设备的性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从强夯的作用机理和杂填土的受力特性出发,针对影响杂填土地基强夯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围海造地是解决土地紧张的有效途径,其中对软弱吹填土地基进行有效加固处理是围海造地的关键.结合强夯法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工程实例,通过MTS动三轴试验研究强夯冲击荷载作用对饱和粉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动三轴试验采用不同的围压、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对饱和吹填粉土进行动力固结,结合静三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冲击荷载作用后试样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是影响饱和粉土地基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存在一个最佳的夯击方式,在该方式下强夯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