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7月1日,在推迟半年之后的中国商用车国Ⅲ排放法规全面实施。但令人不解的是.本来就历经坎坷的国Ⅲ排放法规在实施前后却再起波澜,国内商用车企业在如何实现国Ⅲ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选择上陷入争议之中,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巧合的是,在这场争论之前,北美大陆的重卡发动机市场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不同的技术路线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后果。那是个什么事件?  相似文献   

2.
6月19日,“2008国Ⅲ重卡用户财富之旅”在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是在7月1日国家将全面实施国Ⅲ排放标准的大背景下,用户不得不面临因购车、使用、维修等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收益下降等问题而举办的,旨在让用户真正了解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使用正宗国Ⅲ重卡创造更大财富。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因此,在汽车业有句老话:"得发动机者得天下".对商用车,特别是中重型商用车而言,由于柴油机得天独厚的节油性能、优良的可靠性和比汽油机几乎长一倍的使用寿命,故在全球中重型商用车行业中,柴油机的采用率超过90%,另外不到10%是汽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国内外商用车行业,特别是卡车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再加上各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和排放法规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商用车行业,特别是卡车及相关发动机行业合作重组不断,发动机产品及技术也升级、变化不断.那么,全球不同区域中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排量>4L,下文中简称中重发动机)的生产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该行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助发动机性能模型,研究了发动机性能退化对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未燃碳氢化合物(UHC)与碳烟颗粒(Soot)排放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飞行参数与发动机性能模型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估算方法。利用ICAO排放数据拟合得到发动机地面状态下的参考排放指数,利用相对法模型得到飞行状态下的排放指数,根据航班飞行参数和发动机性能模型估算航班污染物排放总量。研究结果表明:性能退化对污染物的排放指数影响较大,仅考虑进对燃油消耗量的影响,性能退化对NOx排放总量的影响较小,但会引起CO、UHC与Soot排放总量的上升。执行中短途航班的双发民航飞机的NOx排放总量最高约为100kg,其次为CO,约为20kg,而UHC和Soot的排放总量较低,小于1kg。老化发动机的CO、UHC与Soot的排放总量增加约为10%,而NOx排放总量增加约为2%。  相似文献   

5.
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在汽车发动机排放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神经网络用于检测发动机排放,可以很好地解决汽车发动机排放的非线性问题和实现发动机的软测量,解决测量仪器设备不足、测量点无法布置等问题,从而实现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实时检测控制,对研究汽车发动机检测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风商用车公司最新经营快报显示:搭载dCi11发动机的高端重卡和搭载4H发动机的中卡6月双双突破700台。这两款由东风商用车公司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正以锐不可当的态势迅猛成长。dCi11与4H系列发动机是东风商用车公司为满足市场的全新需求,吸收了世界先进的柴油发动机技术而开发的两款车用发动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品质卓越、高性能、低排放。它们在生产过程中所有关键工序均采用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制造水平与国际同步。  相似文献   

7.
《交通标准化》2010,(2):61-62
欧盟委员会日前通过了一项旨在限制轻型商用车CO2排放的法案草案。该草案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新轻型商用车的平均CO2排放应达到175g/km的标准。这项新的法案草案仅针对满载时重量不超过3.5t或空载时重量不低于2.61t的N1类轻型货车,这类车型大约占到整个欧洲轻型车市场的12%。  相似文献   

8.
全国“两会”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召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带来了深思熟虑的提案。晏平认为:”应该把3.5吨以上的中重型商用车作为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和降低重点.建议国家对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中重型车辆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9.
汽油发动机富氧燃烧可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文中对汽油发动机燃烧循环波动和NOx排放的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模型验证发动机试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发动机燃烧循环波动和NOx排放模型与试验结果一致。富氧燃烧可以降低发动机燃烧的循环波动,同时降低发动机CO、HC排放物,但NOx的排放物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研究增压发动机动态排放问题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采用了增压发动机动态性能模拟与稳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准线性动态模型,利用稳态试验数据建立神经网络排放模型,提出了一种将2种模型结合起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增压发动机动态排放预测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1.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100台营运的出租车在月度维护保养前后的废气排放进行双怠速、怠速测试,研究维修保养对排放水平的影响,分析车龄与排放的关系以及发动机燃油供给方式与排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废气排放应视为发动机性能参数的综合反映。应在二级维护中增加尾气治理一项,尽力做好公交车的使用、维护,有效地控制排放有害物,争取让所有在用公交车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曾荣获瑞典社会责任大奖的斯堪尼亚一贯坚持将环境保护作为其产品研发及商业运营过程中优先考虑因素。日前.斯堪尼亚全新推出了环保产品——EEV版及欧5版发动机,标志着其发动机技术上的全新突破。全新直列发动机系列无需排气后处理系统即可满足欧5排放标准和EEV(环境友好汽车排放)标准。该系列发动机将被陆续应用于斯堪尼亚卡车和巴士系列。另外,斯堪尼亚还供用户选择使用EGR(废弃再循环系统)或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单缸喷式柴油机上进行的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试验结果表明,双燃料发动机没有出现功率损失的现象,热效率在高负荷时有一定改善;着火滞燃期比纯柴油长,燃烧持续期缩短;同时,双燃料发动机能降低N0X和微粒排放.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发动机水温测试汽油发动机起动时的转速、喷油时间、当量比及HC的排放量,并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汽油发动机起动时冷却水温度和发动机性能及HC排放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冷起动时HC的排放量大大高于热起动时HC的排放量,且在发动机水温低于70℃时,提高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能大幅减少HC的排放;在发动机水温度超过70℃时,提高发动机冷却水温度对减少HC的排放作用不大;提高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还有利于改善发动机的燃烧,从而提高其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2008年7月1日,在推迟半年之后的中国商用车国(Ⅲ)排放法规全面实施.但令人不解的是,本来就历经坎坷的国(Ⅲ)排放法规在实施前后却再起波澜,国内商用车企业在如何实现国(Ⅲ)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选择上陷入争议之中,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巧合的是,在这场争论之前,北美大陆的重卡发动机市场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不同的技术路线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后果.那是个什么事件?  相似文献   

17.
从研发生产和应用成本看SCR与EGR+的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业内众所周知,为了满足欧Ⅳ欧Ⅵ排放法规,欧美中重型商用车及柴油机企业主要采用了两条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其一是优化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路线,简称SCR路线,它是通过优化喷油和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颁布的GB14761-1999<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17691-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和GB3847-1999<压然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已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于新法规与过去法规在污染物限值、测试方法和计量单位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因此,本文对新法规实施的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进行介绍.并提出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捷达电喷发动机在外特性和4 000r/min负荷特性下燃用93#汽油、乙醇汽油(E10,E20)、甲醇汽油(M15,M30)和液化石油气(LPG)时的排放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测试了CO,HC和NOx3种常规污染物.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M30可降低显著降低NOx和HC的排放质量浓度;发动机燃用LPG时,CO的排放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燃料.  相似文献   

20.
电喷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性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多点电喷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并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量了目前法规尚未限制的甲醇和甲醛排放,探讨其排放特性及生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特性工况运行时,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在高转速时略高于汽油机,有效燃料消耗率比汽油机低,有效热效率比汽油机高;在负荷特性工况运行时,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有效燃料消耗率和有效热效率与汽油机基本相当;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CO排放有所降低,NOx排放几乎保持不变,THC排放在大负荷时略有升高;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甲醛排放明显高于汽油机,并且随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甲醇排放低于汽油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