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压注浆补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及养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适应高速公路快速、安全、畅通等需要.改变高速公路桥涵构造物台背下沉及养护中路基面下沉等技术难题已迫在眉睫.而对桥涵台背及路面下沉进行静压注浆补强、碎石挤密桩补强等技术方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简述钦防高速公路路基填土及桥背填方下沉等情况,采取加铺钢筋混凝土路面,调整路面标高,化学灌浆加固挤密使路面复位,灌浆填缝和支承桩加固等处理方法,着重介绍化学灌浆使下沉变形的混凝土路面复位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行车舒适性是目前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类型.占高速公路路面总量的90%以上。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通车二.三年后即出现路面早期病害。最常见的病害有裂缝车辙.坑槽和局部沉陷等。本文仅就笔者在泉厦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对高速公路路面早期病害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石宜清 《交通标准化》2008,(19):182-184
对濮阳至信阳高速公路濮阳段路基高改低设计中桥涵设计要点加以简述.并通过增设天桥和下挖通道降低路基填土高度,解决由此引起的通道积水问题,从而实现了降低路基高度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裂缝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红外线加热技术在处理路面裂缝等病害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路面可能发生裂缝、车辙.坑槽、拥包、沉陷、桥头跳车等常见病害。产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很多,路面渗水是造成早期病害的原因之一.渗水的产生是因为沥青路面出现了裂纹和裂缝,以及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不良接缝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项目概况 高速公路某标段全长3.056km.当前路面病害多有反面复.结构层厚度为20cm.本段路面病害从路面表面看来总体情况横缝病害较为严重.伴随部分纵向裂缝和网裂现象。该工程沥青路面病害治理工程设计中首次采用了厂拌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路面病害治理使用冷再生基层约8万吨。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是高速公路路面主要病害形式之一,在北方寒冷地区,通车时间比较长、交通量较小的高速公路路段由于温缩、贫油引起的路面龟网裂、疲劳开裂(Topdown裂缝),已经成为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介绍了一种抗裂薄层罩面技术,通过在材料、级配、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革新与优化,实现了应用2cm薄层罩面技术解决路面中轻程度龟网裂问题,延长了路面寿命。2019年该技术在内蒙G45大广高速下洼至赤峰段预防性养护工程中应用,路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雨季是公路、桥梁最易遭受破坏的季节、水毁、沉陷、裂缝、路面结构破坏等病害频发,桥涵附属结构损坏,基础沉陷、淘空,甚至冲毁。需要投入很大人力、物力抢修建的公路毁于一旦。据统计,全国公路因水毁每年损失可达几十亿至上百亿之间,相当于损失几百公里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行车舒适、噪音小、扬尘少、维修方便等优点被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市政道路等广为应用。但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裂缝的出现不仅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品质下降,而且带来路面病害的恶性循环。降水可导致路基整体强度降低.在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随着此局部区域的逐渐弱化,外部水更易侵入,引起路面下陷,如果冻胀,路面会隆起,春融季节发生翻浆。沥青路面裂缝的检测是沥青路面养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里程长或破坏严重或兼而有之,具有工作量大等特点.现场往往采用手工绘制草图.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某隧道出现下沉后,路面和衬砌出现开裂,为了防止病害继续发展,同时保证运营安全,采用了微型钢管桩进行加固后,隧道病害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石安高速公路路面病害主要为横向裂缝.以及少量纵向裂缝和网裂,自2002年.石安高速公路管理处对全线路面病害较严重的行车道,分阶段、分段落地进行了处理。石安高速公路河北段自通车以来.交通量增长十分迅猛.重车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而现有路面的结构层厚度偏薄(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5cm,目前新建高速公路的面层厚度一般为18~19cm),已不能适应“大交通量”及“重载交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常用的路面类型,具有抗滑持久、坚实平整等优点,能够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舒适的条件。但是,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局部沉降、车辙、泛油、裂缝等病害。本文简要论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的成因.并针对病害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现象,从地基基础下沉,路基填土压缩,路面结构层压缩引起下沉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因施工原因引起的沉降,可通过对台背填土,路面垫层,基层施工时增加小型垂直夯实机械,采用人工夯实等方法,因结构原因引起的,可通过填土预压,桥头踏板,地基加固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沥青路面因其行车舒适性好、行车时产生噪音小、便于养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已有多年。在各条高速公路的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裂缝是较为普遍的路面病害.在路面研究和技术改进日益成熟的今天.仍然是较难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平原区修筑的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土高度一般都在四五米以上,在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完成后。高填土路段经常会出现路堤整体沉降或局部沉陷的现象,导致路面破坏,公路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故应针对下沉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公路工程施工中,桥涵过渡段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做好桥涵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有利于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整个公路桥涵工程质量,避免出现桥头跳车现象,为车辆安全通行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等因素的制约,桥涵过渡段施工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不仅会影响整个公路桥涵工程质量,降低公路桥涵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跳车现象,对车辆通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今后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及病害防治对策,确保整个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为车辆安全顺利通行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雨季是公路、桥梁最易遭受破坏的季节,水毁、沉陷、裂缝、路面结构破坏等病害频发,桥涵附属结构损坏,基础沉陷、淘空,甚至冲毁,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而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刚度大.承载力强.耐久性能好、可就地取材、建设使用经济等诸多优点被广泛采用。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路面相继出现了各种病害问题.其中”裂缝”是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在我国已发展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很多路线通车运营已经超过十来年的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路线交通紧张,超载现象严重.因此这些高速公路的路基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例如:纵横裂缝、网裂、龟裂、车辙等病害.这些病害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道路的使用寿命,及时对病害采取彻底、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概况 宣大高速河北段作为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交通量大且重载、超载车辆很多。自2000年通车至今10余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加之雨、雪、老化、气温等自然因素作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碎板、错台、唧泥、露骨、沉陷等路面病害.部分路面已经碎板.路面使用状况性能衰减。为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近年对水泥路面进行了“白改黑”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