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与巴盟公路总段在巴盟临河首建了太阳能及远红外综合加热沥青装置。该装置主要组成部分是太阳能油池,远红外电热管加热沥青锅、电器自动控制三部分。太阳能加热沥青油池是一种无集热板的平板集热器,远红外电热管加热沥青则是将涂有氧化铁涂料的电热管置于装有沥青的熬油锅内,通电后,在额定时间内则沥青可以升温至使用温度;电器控制部分是在电器控制柜中,装有WTQ-288型电接点式压力温度计;配合继电器;根据需要自动控制熬油锅沥青加热温度。太阳能油池方位取正南向,玻璃采光面  相似文献   

2.
为了高效、高质量地修复钢桥面病害,采用微波对钢桥面浇筑式铺装层试样进行加热,采集了沥青混凝土及钢板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参数,加热结束后对沥青混凝土与防水层进行了分离,并对单个磁控管、磁控管阵列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阵列加热5~6 min,钢桥面浇筑式铺装层表面温度为170℃左右;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与防水层结合面温度为80℃左右时,沥青混凝土与防水层容易分离,加热温度越高越容易分离,但加热温度过高会引起沥青混凝土表面产生老化、烧焦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道路养护车辆作业时路面材料就地再生利用的工艺特点,探讨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的加热工艺和加热温度的选择。基于混合料中各种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数据得出了其在1~15μm的远红外波段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热吸收特性,而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中的沥青和水的热吸收峰值波长范围相近,其平均值范围为3.5~4.0μm。由混合料受热过程的热平衡方程得到混合料加热时其中沥青和水的加热为主要的耗热因素,特别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温度为160℃以上,明显超过了水分的沸点,其再生成品料中的水分必须在加热过程中以气体的形式向外蒸发,由此提出了沥青混合料加热过程中预热-汽化-升温的3阶段,其中用于水分蒸发的汽化阶段耗热较大,而混合料中各种级配矿料的加热过程相对耗热较小。基于材料光谱和能耗方程分析的结论,并将相关数据代入维恩-葛利琴位移定律(Wien displacement law)得到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450~550℃。根据这些分析设计研发了热风循环加热系统以实现上述目的,并作为道路养护车完成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生利用过程中材料加热的工艺手段,亦对其工程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沥青是一种有机胶结材料,它的形态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常温下呈固态或熔融态,而在高温(100~180℃)时则呈液态。公路黑色路面施工中,要求被使用的沥青呈粘度较低的液态,这就需要对沥青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沥青的工序俗称化油,太阳能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采用旋转压实试验,通过对2种类型再生料的密实曲线计算所得的斜率K1和K2、压实能量指数CEI、交通密实指数TDI1和TDI2分析各旧料在不同加热温度和掺量下对再生料压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旧料加热温度升高能提升旧沥青与新沥青的融合,可增加再生料中沥青的粘度,但并非旧料加热温度越高再生料越容易压实,在100℃、120℃和140℃三种温度条件下,120℃掺加旧料的再生料更易压实;2)旧料掺量越大,再生料越难压实,但使用过程中其抗变形能力越好;3)AC-20普通沥青再生混合料更易压实,但抗变形能力明显不如AC-13改性沥青再生混合料。  相似文献   

6.
程英伟  何晓鸣 《公路》2012,(4):54-58
利用正交试验对剑麻纤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成型工艺进行研究。在固定配合比的前题下,以拌和方案、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和成型温度为试验因素,模拟路面施工的各种拌和成型情况设计了L9正交表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纤维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的优选方案为"同步法拌和+沥青加热温度为175℃+集料加热温度为206℃+成型温度为165℃"。最后分析了几种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波对物质的加热特点即是从物质内部向外加热的方式,且其对沥青混合料加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本文将微波这种特有的加热技术引进到路面养护中来,对相同级配不同种类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多次作用后进行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分析,总结出微波这种作用方式对路面材料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并与普通热拌路面材料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初步探讨了微波这种加热方式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多次加热的可行性,颠覆了沥青混合料不能进行多次加热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8.
橡胶沥青材料是近年来出现和应用的一种新型筑路材料,它能有效地防止沥青路面及路层间的裂缝产生,从而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然而,橡胶沥青由于在熬制时需加入粒度较小的橡胶粉,且还要边加热边搅拌,因此,在橡胶沥青路面施工中,除了配备必要的搅拌设备外,还必须配套一种橡胶沥青加热搅拌锅,用以熬制橡胶沥青。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的现行标准文件中,沥青加热参数只规定有两个:温度和时间,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就没有其他限制。这些规定是否正确?目前在设计加热设备和实施沥青加热过程中,对沥青性能的全部特点是否都考虑到了?本文通过实践探讨了这些问题。根据目前采用的工艺,沥青在沥青混凝土工厂中的处理过程是在储房主室内预热到50~60℃,在地坑内加热到80~90℃,然后在锅炉内脱水并强制加热到工作温度。130—150℃,将此沥青贮存在常用的槽车内,少量(一次拌和用量)沥青从槽车灌入搅拌机内。沥青在储房内用排管放热器、盘管、电热  相似文献   

10.
对常用于钢桥面铺装表层的SMA沥青混凝土和环氧沥青混凝土进行-10℃、0℃和15℃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得出疲劳曲线和疲劳方程;使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Q800动态热机械分析仪(TMA)和UTM-25伺服液压系统对SMA沥青混凝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凝土、Eliminator防水黏结层、环氧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等常用钢桥面铺装材料进行动态力学试验,获取黏弹性力学参数,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荷载温度耦合作用下铺装表面最大横向弯拉应变.计算江西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不同温度区域下的交通量,根据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预估钢桥面铺装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优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后者更适合于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增加Eliminator防水黏结层后能显著提高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目前鉴定沥青材料质量的最普通方法,是用各种仪器(针入度仪、软化点仪、标准粘度计等)来测定沥青材料的条件粘度;鉴定地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最普通方法,是在不同温度(22℃、50℃)下,测定混合料试件的极限抗压强度。这些试验方法由于与实际使用情况脱节,所得数据,不能完全准确地说明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物理状态或力学性质。例如沥青材料的测定法,局限于一种正温度,不能判断路面在天然条件下全部温度范围内(通常为—40°~+60℃)沥青材料粘度变化的大小和性质;地沥青混合料的测定法,在刚性压模下所进行柔性路面材料的静力试验,不能完善地反映汽车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因此,这些方法有商讨和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钢渣在沥青路面感应热自修复技术中的可行性,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掺钢渣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分析了试件的膨胀温度和升温速率,得出了裂缝愈合的最佳时机。结果表明:掺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感应加热温度不超过95℃,否则试件会膨胀松散;沥青混合料平均升温速率随钢渣掺量和粒径的增加而提高;75℃可作为感应加热的最佳修复温度;综合试验结果,粒径1.0mm、掺6%的钢渣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PRPLAST.S沥青混合料温拌效果,对AC-20CPRPLAST.S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加热温度、沥青加热温度进行室内试拌试验及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当该混合料集料加热温度为160-170℃和普通沥青加热温度为150-160℃时,既可使PRPLAST.S抗车辙剂软化,又可以达到温拌施工的效果。对PRPLAST.S温拌及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对比,发现PRPLAST.S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基本相当。与浸水马歇尔试验相比,以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标准作为PRPLAST.S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控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钢桥桥面铺装,为研究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并确定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我国严寒地区使用时低温性能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补充完善钢桥设计施工相关规范的空白。本研究系统调查了内蒙古地区气温状况,分析了我国现行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小梁弯曲试验,低温劈裂试验和低温弯曲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随温度变化规律,劈裂强度随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弯曲蠕变柔量随温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普通基质沥青混凝土和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试验结果,得到了不同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随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普通基质沥青混凝土和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相比,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具有更好的低温性能。在-26~-6℃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劈裂破坏强度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脆点温度为-16.1℃,明显低于普通基质沥青混凝土和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鉴于此,推荐采用劈裂试验作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判断其低温性能。建议将劈裂试验得到的破坏强度作为严寒地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优化系统结构以及采用PLC进行电气控制,改进了传统沥青灌缝机的加热方式,实现了温度的自动控制。独创的热气流加热方式以及沥青温度的精确控制,使得设备工作时间节省50%,整机能耗节约30%。经多个不同工况使用,结果表明:该机操控灵活,灌缝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6.
我区首座太阳能远红外线综合加热沥青、渣油装置(以下简称太远装置)在巴盟临河建成。于1986年8月通过了内蒙经委和交通厅的技术鉴定。该装置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推广的价值。现简介如下: 一、太阳能远红外综合加热沥青装置的作用“太远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太阳能油池;远红外电热管加热沥青锅;电器自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然气作为沥青混合料拌和楼加热材料的技术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文丽  杨文苑  陈维华 《公路》2012,(7):273-279
通过对沥青拌和站使用不同类型加热材料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了天然气这一全新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楼加热材料,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优越性能,为后续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施工加热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 ,沥青用量大幅度增加 ,对沥青油库数量及质量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由于原沥青油库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而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单位的需要 ,所以我们在原有 4只 30 0 m3 沥青罐的基础上新建 3只 80 0 m3沥青罐 ,形成年周转量约 10 4 t,并可同时贮存 3个品种沥青的规模。1 沥青加热方法的选择导热油加热沥青就是通过导热油这个传热介质来实现沥青的预热、脱水并加热到使用温度 ,是属于间接加热方式 ,其工作特点是压力低、温度高、加热均匀且容易控制、热效率高、节省能源。2 系统设计思路导热油沥青加热设备主要分为两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高温指标软化点、60℃动力粘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以及动力粘度对水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提高薄膜加热试验温度的方法判定沥青的老化程度,建议沥青在163℃薄膜加热的损失小于0.3%。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其力学行为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显著的时间相关性和温度相关性。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抗老化性能会逐渐发生变化,加热温度和时间对沥青混合料老化都具有显著影响,比如高温生产对掺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性能就有一定的削弱作用。文章主要概述了沥青混合料这种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时间-温度-老化等效性原理,并采用材料粘度的自由体积理论研究材料特征时间变化,推导出了沥青混合料的时间-温度、时间-老化、温度-老化的等效关系,这对于研究沥青混合料以及其他粘弹性材料的力学和结构分析、寿命估算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