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亚市城市现状防洪能力除西河三亚桥至新风桥河段能通过 2 0年一遇洪水外 ,其余河段均未达到 2 0年一遇防洪标准 ,且人为设障、侵占河滩现象严重 ;现有防洪能力与城市地位、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 ,防洪形势严峻。防洪工程作为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城市发展。针对三亚市现状防洪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尽快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 ,提出了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9):207-211+23
日照市依山傍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鲁东丘陵区,境内河流纵横,地貌类型多样。近年来,日照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外部环境和下垫面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对防洪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落实总体规划相关内容,与城市人口及发展规模相适应,进一步完善主城区防洪体系,巩固提升重点区域防洪保障能力,明确城市防洪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及防洪建设项目等。做好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可为北方滨海丘陵城市相关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洪涝灾害多发重发的态势愈发强烈,城市河流的防洪保安能力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筑起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牢固防线。为研究城市河流在防洪能力提升过程中的治理对策,本文以某城市河流为例,考虑增加调蓄区容积、退建加高河流堤防、增加泵站外排能力等措施。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分析不同措施的优劣性和可行性,综合提出城市河流治理的设计方案,对比各方案实施的效果、影响、投资、难度、管理等因素,综合选定治理对策。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河流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城市防洪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城市的防洪系统不够完善。防洪技术和管理的落后,以及防洪规划的滞后等制约着我国城市防洪的发展。为此,探究城市防洪系统的综合评价问题有较大的意义。该文阐述了城市防洪系统综合评价指标的体系及其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到现实的城市防洪系统综合评价中,以期为防洪系统规划建设与改进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城市水环境状如“头顶太湖水 ,脚伸长江潮 ,腰裹大运河”,防汛任务繁重。 1 996年~ 2 0 0 0年期间 ,无锡市城市防汛工作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成为历史上全面实践“五结合”路子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时期。前瞻刚迈过新世纪门槛的无锡市城市防汛 ,三点值得一道 :从一般防洪城市到“重要防洪城市”的性质定位 ,表明防汛设施达标建设的任务更趋繁重 ;城市行政区域的调整和建设特大型城市目标的敲定 ,无锡市城市防洪与所在的太湖流域防洪治理的分工和互动将置于新的背景之上 ;城市排水管网标准偏低 ,加上低洼地区的旧城改造迟后和管网养护管理上的问题 ,城市内部抗御短历时急暴雨的能力脆弱 ,内涝的挑战机率远远大于高水位洪水 ,要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市民呼声颇为强烈。  相似文献   

6.
防洪规划关系着城市安全,随着城市的向外拓展,以往的防洪规划出现了新的盲区。该文以太原市南部新区概念规划为例,对新形势下的城市防洪规划应把握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多年来参加城市防洪抢险工作的经验,认识到,一座城市在雨季的防洪抢险工作能顺利进行,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实用方案。为此,提出了编制“城市防洪预案”的提纲式的程序与有防洪业务的城市交流,共同探讨编制最佳的、最实用的城市“防洪预案”的方案,为城市防洪指挥调度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铁工程的防洪对策与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上海市城市与交通科学促进会组织的“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开发与利用”课题的有关防洪部分的内容 ,包括地铁工程中防洪规范与标准以及防洪对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1987年芜湖市被列为全国25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1992年至水利部、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通过《芜湖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并立即付诸实施,至1996年春全市已建多功能防洪墙315公里.其中空箱式多功能防洪墙2.1公里.取得了良好效益。本文从芜湖市原防洪状况回顾:城市发展呼唤高标准防洪工程;防洪工程规划编制;开拓创新一流防洪屏障;空箱式多功能防洪墒建成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等五方面.综述芜湖市防洪工程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了城市地下交通设施和城市交通隧道关于防洪、排涝、排水的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其现状执行情况,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城市地下交通隧道防洪排涝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苏州城市中心区是苏州政治、经济、商贸中心,由于地处太湖之滨,水网稠密,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现状防洪排涝标准偏低,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实施苏州市城市中心区防洪大包围工程调整原防洪分片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防洪工程,是消除水患保证城市防汛安全的屏障,是保证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在城市里,人们在治理城市水环境的实践中,对水利工程兴利除害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城市防洪与城市环境结合建设已成为当代城市建设的亮点。本文介绍丹东市十年来有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将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治理结合,是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追求可持续发展,理性总结水利工作和城市防洪实践经验之后,在认识理念和实践上的一大进步。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卓有成效地开创了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治理结合的先河,具有夺人眼目和启人心智的示范意义。进入新世纪,无锡市坚持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整治结合有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实践内涵具有了崭新和革命的意义。就宏观和全局而言,与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比较,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治理结合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河道堤岸的功能不再仅仅是防洪减灾,更多集防洪、生态、景观的功能于一体,满足生态城市发展景观要求,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要介绍南京城市概况和水情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新时期南京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提出了南京城市防洪面临的主要挑战 ,并提出了加强南京城市防洪发展建设的主要对策 ,以保障南京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分析深圳在打造生态型防洪工程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创新治水理念、综合整治河道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城市生态与防洪之间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 ,小清河是济南城区唯一的排洪河道 ,在历年的防汛抗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因长期未经治理 ,造成河道断面缩窄 ,淤积严重 ,防洪能力低 ,远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 996年对小清河干流进行彻底综合治理 ,济南城区段治理是重中之重。治理后大大提高了小清河的行洪能力 ,设计防洪标准由 2 0年一遇提高到 50年一遇。本文概述了小清河济南城区段的防洪工程情况、流域气象、水文特性 ,进行了工程治理前后暴雨洪水分析 ,并通过治理后两年的运行资料 ,客观进行了防洪工程防灾、减灾计算 ,综述了小清河治理后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