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单点弯沉值判定水泥路面板底脱空中存在的问题,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典型路面结构不同脱空深度和不同脱空尺寸三维模型,分别在考虑温度场和不考虑温度场两种情况下施加5t荷载,模拟分析了不同脱空深度、尺寸和环境温度对单点弯沉值进行脱空判定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总结了单点弯沉值脱空检测的适用范围,用来指导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板底脱空检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弯沉检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瑛  尹利华 《公路》2011,(11):143-147
水泥混凝土板底脱空的检测和评定是路面检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目前,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基于落锤式弯沉仪的多级荷载回归法.该方法判定板底是否脱空时,没有考虑接缝传荷效率的影响,同时该方法限值0.05 mm的制定主要通过经验总结而来,忽视了路面结构的差异.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不同荷位、不同脱空位置、不同脱空面积时水泥混凝...  相似文献   

3.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的弯沉判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丽章  王端宜 《公路》2006,(11):5-9
根据试验路几种脱空检测方法的结果,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脱空的弯沉判据,提出了以一定保证率下板角弯沉值与板角弯沉差作为路面板板角脱空的弯沉判据,为施工单位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识别脱空板。  相似文献   

4.
采用Winkler地基不等平面尺寸双层双块板模型,分析了基层横向超宽Ba、板角脱空尺寸Lv及不同结构组合对板中、板角弯沉及弯沉传荷效率W、弯沉指数DI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组合中,板中、板角弯沉不同,基层超宽Ba、板角脱空尺寸Lv的变化对板角弯沉影响比较显著,对板中弯沉影响不大。弯沉传荷效率W、弯沉比DI随脱空量变化曲线具有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采用弹性地基板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落锤式弯沉仪(FWD)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弯沉值的变化规律。提出以弯沉率作为评价指标,得到了弯沉率与板角脱空面积的近似关系式。根据不同路面结构参数下弯沉值的变化对关系式进行修正,尝试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面积的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分析方法判别水泥混凝土板角脱空面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板下脱空是水泥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之一。由于脱空的隐蔽性,其判别需要借助于特殊设备,根据大量的PFWD实测弯沉数据,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水泥板各点弯沉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路面脱空的发展演化规律。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路面实体进行建模,分析在PFWD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同脱空面积的路面弯沉响应,最终回归得到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的弯沉评价指标,用于指导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的快速判定。该技术手段在界阜蚌高速公路水泥路面试验段中实际运用效果良好,并推广至合六叶高速公路大顾店至叶集段水泥路面白加黑改建施工中。  相似文献   

7.
在旧水泥混凝土改造技术中,旧水泥混凝土板的脱空评价是该项技术的难点之一。为了合理的评价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脱空状况,以安徽省界阜蚌高速公路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为依托,采用手持落锤式弯沉仪检测水泥混凝土板的板角、板边和板中弯沉,采用理论计算得到弯沉值作为脱空评价标准进行水泥混凝土板的脱空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结果可靠,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范晓燕  侯忠非  台电仓 《公路》2022,67(3):65-70
板底脱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复合路面最典型的病害类型,对于板底脱空的检测评价,一直是路面维修养护工程面临的难题,由于复合路面铺设沥青混凝土表面功能层,而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受温度影响的黏弹性材料,因此,复合路面结构弯沉在沥青层厚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其脱空判断更具复杂性。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因素影响下板底脱空引起的弯沉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弯沉变化规律,为复合路面板底脱空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FWD检测混凝土板底脱空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方法,但目前我国公路管养部门极少配备这种仪器。为满足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的需要,本文探索用贝克曼梁检测混凝土板横缝处和板中弯沉,应用Winkeler地基板的弯沉与荷载关系式,反算板中和板边处地基反应模量,通过对比该模量判定混凝土板底是否脱空。该法得到了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EverFE及利用ANSYS自建模型的计算结果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建模中采取的荷载处理、单元选择、单元划分及面板尺寸对弯沉结果的影响,给出推荐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对板中、板角计算弯沉与理论公式的对比,分析模型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并在单层板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双层板模型等效处理方法的计算结果精度。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研究地震波法检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脱空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隅脱空试验,采用室内地震波法检测缩尺试件的试验方法,得出水泥混凝土路面角隅脱空路面板在含水和不含水不同振动参数状态下应变值的变化情况,分别对比不同角隅脱空面积的试验数据和不同锤击高度的试验数据,发现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隅脱空面积的增大,脱空区域的应变值也会随之增大;对于不同锤击高度的试验数据分析发现随着锤击高度的增大,对应脱空区域的应变值也会增大。另外,针对含水状态的分析,发现含水状态下脱空区域的应变值明显大于不含水状态下的应变值。  相似文献   

13.
以兰海高速公路(G75)南间至钦州段工程为依托,运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在对运营期桥头跳车、路面脱空、错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实际,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成因及破裂缝的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进行了研究。三个方向边缘中点的应力呈不规则波动变化,当脱空达到一定状态时,三个方向的应力达到最大,随着分析步的推进,应力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弯沉差和唧泥程度与板底脱空的关系在规范中并未有明确说明,且国内外研究也较少的情况,以烟台—威海高速路试验段为依托工程,对板底脱空的弯沉评价指标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BB)和落锤式弯沉仪(FWD)对比测量,计算了同板板中、板边中点、板角弯沉差;通过对唧泥观测记录统计分析,提出了根据唧泥高度判别脱空程度的评定标准,分析了唧泥高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合实际钻芯检测数据,建立了唧泥高度与板底脱空量的对应关系。试验路的钻芯复核结果表明,基于唧泥高度的板底脱空判别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弯沉测量结果上的差异,以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2种弯沉测试方法为例,分析了板角弯沉测试时测点偏移对弯沉测试结果的影响,引入了测点偏移影响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允许偏移范围内实测弯沉的修正方法。结果表明,测点偏移对弯沉测试结果影响非常显著;测点向板内侧偏移时,2种测试方法均可引入测点纵向和横向偏移影响系数用来修正实测弯沉值,影响系数与荷载向板内移动的距离以及地基板相对刚度半径有关。因此,可以将测点偏移情况下的弯沉测试值转换为标准测点位置的弯沉值,方便了实测数据的统计处理,拓展了弯沉测试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弯沉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路面的病害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针对混凝土路面下出现的板底脱空,提出了采用车载弯沉仪与探地雷达相结合的方法,探测板底脱空部位及板底路基病害,并对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灌浆处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王晋璧  惠阵江  王乾 《公路》2012,(1):19-22
针对同一路面板的板中、板边、板角之间弯沉差与板底脱空的关系在规范中并未有明确说明,且国内外研究也较少的情况,以烟台~威海高速路试验段为依托工程,对板底脱空的弯沉评价指标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BB)和落锤式弯沉仪(FWD)对比测量,并计算同板板中与板边中点、板角弯沉差,在此基础上,经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静动弯沉值判定脱空的评定标准。试验路的钻芯结果表明,基于同板弯沉差的板底脱空判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胡新民 《公路工程》2010,35(2):28-30,46
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弯沉侧定值结果的因素诸多,其中温度梯度的影响对其测定值结果最为复杂,依托不同时段温度大量测定数据,研究和分析了路面板翘曲变形对弯沉的影响规律,进而,总结归纳出二个温度梯度界限;不需要修正的"温度梯度下限"和可予修正的"温度梯度上限";提出了修正方法和相应回归公式,为发现与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弯沉测定值的失真和科学有效的确定测定结果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弯沉侧定值结果的因素诸多,其中温度梯度的影响对其测定值结果最为复杂,依托不同时段温度大量测定数据,研究和分析了路面板翘曲变形对弯沉的影响规律,进而,总结归纳出二个温度梯度界限;不需要修正的"温度梯度下限"和可予修正的"温度梯度上限";提出了修正方法和相应回归公式,为发现与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弯沉测定值的失真和科学有效的确定测定结果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苏鹏 《中南公路工程》2014,(2):154-157,184
采用有限元分析改进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厚度设计的弯沉法,考虑多指标因素的影响,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及其基本假定,通过分析旧水泥混凝土板和补强层的模量、厚度与弯沉差之间的关系得出:旧板与加铺层材料的模量与厚度越大,旧板弯沉越小,不同的材料性能存在不同的最佳补强厚度范围,在底板厚20 cm,模量为30000 MPa条件下,最佳补强厚度为12~20 cm,各向应力均在1.2 MPa以下,在合理厚度范围内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