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对八里关隧道衬砌裂缝、隧道渗漏水、衬砌脱空等病害进行整治,对隧道病害进行了病害分析和方案制定,提出了采用衬砌病害治理及结构补强处治、衬砌施工缝渗漏水处治、隧道衬砌后空洞注浆处治、非施工缝渗漏水处治、砌裂缝处治和点状渗漏水处治等方案,对隧道进行整治加固。施工完成后隧道外观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行车安全。实践证明,实施整治方案后,延长了隧道的使用寿命,并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盾构隧道结构性态多参量感知,构建盾构隧道运营期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考虑盾构隧道运营环境振动及粉尘、电磁干扰等特点,针对盾构隧道结构病害种类及特征,采用微机电系统研发适用于盾构隧道的无线倾角传感器、渗漏水传感器和接缝传感器。针对盾构隧道超长线性特征,采用二层网络拓扑技术,基于ZigBee协议和3G协议构建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实现对盾构隧道结构性态的多参量实时无线监测,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隧道邻近基坑开挖过程中,无线传感系统可实时反映隧道结构性态变化规律。在基坑开挖不同阶段,结构变形速率与渗漏水状态实时发生相应变化;多种感知参量间数据相互支撑,盾构隧道横向收敛、纵向相对沉降与渗漏水发展规律一致;多种传感参量综合分析可更好地掌握隧道结构状态,如通过接缝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数据综合分析,可知隧道结构发生向基坑侧旋转。因此,综合多种结构状态量监测可更加完整有效地反映盾构隧道在运营中的结构状态,从而为结构安全预警及合理养护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使用传统测量仪器对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结构体进行变形监测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预报过程相互独立,很难及时反映隧道自身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隧道自动变形监测进行了研究与实现,介绍了以测量机器人为变形监测仪器,通过光纤和网络技术,使用VB编程语言和GeoCOM接口技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实现远程控制测量机器人进行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并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自动预警和报警,从而达到自动监测隧道变形的目的,为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从整个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构成及设计开发、成果处理及输出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提出的隧道施工自动变形监测思路和方法,对隧道信息化施工中自动变形监测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力隧道一般修建于城市的主干道及中心区,周边开发强度大,电力隧道在运营期容易受到近距离施工扰动影响,产生沉降与裂缝,严重危害到电力隧道的运营安全。通过对上海市已建的17条电力隧道进行现场调查,对电力隧道病害的现状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将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接头张开量以及结构裂缝变化量作为电力隧道运营期的监测目标。针对上海电力隧道现有的三种不同结构类型(盾构,顶管,明挖)和电力设施安全运行要求,设计了电力隧道实时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和数据管理。在杨高中路电力隧道进行了系统的安装并实施了长期监测,并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测系统运行良好,监测数据灵敏可靠,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周边施工做出及时反应,可以实时准确的评估结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京雄城际铁路机场隧道面临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面异常入侵等风险,为了更加迅速、直观地了解隧道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及健康状态,需要对其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京雄城际隧道的结构健康监测工作中,先结合BIM技术对高铁隧道的分层沉降、衬砌环向应变、渗漏水、火灾、异常侵入、变形缝变形等多参量开展智能化、高精度监测技术研究;再结合相应评估指标与预警阈值构建基于多参量传感技术的高速铁路隧道形位感测管理平台展示系统。该系统集数据采集、监测预警、安全评估以及可视化展示于一体,能够实时反映隧道所处的安全状况,为高铁隧道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并为"智能京雄"工程提供强有利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为依托,对废水系统排水能力的确定、废水提升方案的选择及废水泵房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废水排水能力确定的关键在于隧道的结构渗漏水的定量,常规的水下隧道的结构渗漏水量数据不一定适用于海底隧道,必须实际测量后确定; 2)废水提升方案关系到排水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心在于选取安全可靠的水泵类型; 3)废水泵房优化主要从废水池有效容积、结构设计及设备检修等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4)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必须从隧道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以达到安全、经济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
郝俊锁 《隧道建设》2018,38(Z2):278-284
为解决当前隧道瓦斯监控系统存在的不足和实现监控系统“多网合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瓦斯隧道安全监控系统架构,从功能上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3层结构,并就其中涉及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人员定位、无线甲烷监测系统、MIMO无线传输技术、智能视频系统、手机短信报警系统、爆破监控系统等实现瓦斯隧道内环境、人员、设备状态等全面监控所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和智能瓦斯报警矿灯等新设备在瓦斯隧道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实现了瓦斯隧道全面感知,传感数据无线传输,瓦斯移动与定点监测,人员精确定位,爆破人、机、环闭锁,远程与多级多员监控,充分实现了施工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起到了科学有效的监测监控和预警作用,提升了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冯亮 《隧道建设》2009,(Z2):214-216
瓦斯隧道现代化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加强瓦斯隧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障,同时也是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在瓦斯危害严重的隧道中,矿井瓦斯自动监测系统已普遍采用。为了提高瓦斯隧道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作者结合工程实际,就瓦斯自动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与设置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渗漏是隧道的常见病害,其不仅降低衬砌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恶化隧道内环境,影响洞内设施的性能和寿命,并给维修管理带来困难,防渗漏水已成为重要的问题。针对蓝小汽车专用公路牧护关隧道渗漏水病害现状,进行了实地详细调查,分析了病害的成因,进而提出了该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治理方案和施工工艺及要求,可为类似隧道病害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依托某高铁隧道施工概况,基于安全风险开发隧道监控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基于现场检测组网的理论基础,包括检测数据的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及远程接收子系统等部分,运用该系统对隧道围岩变形、锚杆应力、围岩与钢架之间喷锚混凝土应力开展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形成监测量程应变、应力及压力时程曲线。该系统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检测和环境净空扫描检测,及时掌控隧道地质情况和环境安全,为隧道施工方案调整和变更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增加了现场管控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公路隧道,需要对既有隧道进行实时的自动化监测。全站仪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三维测量设备,可较为方便的在狭长型分布的地下隧道内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全站仪的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探讨了隧道沉降、收敛、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从多个工程实例来看,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用于隧道的监测精度较高,可满足实时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常规隧道电视监视系统都是将模拟视频图像信号就近集中于管理所或分中心来进行监控,这种监控模式满足不了上级管理部门或相关管理人员异地远程监控的需求。利用具备视频信号压缩和网络链接功能的网络视频服务器,使异地远程监控成为可能。通过在原有的模拟视频集中监控系统中加装网络视频服务器,使管理者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内网系统任一终端上在线监控实时图像,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方便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监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服务水平,为检查、监督、决策及抢险指挥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赵晓锋  盖琛  张豪祺 《隧道建设》2018,38(5):873-878
在运用模板台车进行隧道全断面二次衬砌施工中,模板台车初始位置的定位和浇筑过程中对空洞的判断一直是施工过程中的2个难点。模板台车定位通常采用悬挂铅坠和全站仪相结合的人工测量方法,但垂线对正的方式存在较大误差,定位过程繁琐且非常依赖施工经验;传统空洞检测方法工作效率低,并具有一定危险性,补浆时会损坏拱顶浇筑结构。为改善这些问题,针对定位和空洞判断,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并介绍相应的施工方案。该控制系统同时具备激光定位和空洞监控功能,利用高精度激光传感器对模板台车进行定位,采用电极液位传感器对是否存在空洞进行监控。此外,该系统还配套开发相关信息化软件,具备视频监控、同步数据等功能,实现人机交互及模板台车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沉管隧道运维技术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与数据挖掘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沉管隧道的国内外概况、运营与病损情况、检测与评估技术、病害预防及处治等方面的技术成果。以沉管隧道用途、管节长度与埋置水深等关键信息为基础,阐释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简述了沉管隧道运营现状,并重点对沉管隧道接头、主体结构、附属结构与设施的常见病损特征进行了数据挖掘;对隧道检测、监测与评估技术进行了对照剖析,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检测与评估技术的进步与不足;从前期预防与后期处治的双角度,阐述了沉管隧道的不均匀沉降、裂缝与渗漏水等常见病害的预防与处治;并从沉管隧道运维信息的角度,对其运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沉管隧道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诸多运维技术难题;在役沉管隧道出现了过大(差异)沉降、裂缝、渗漏水等病损,其中管节不均匀沉降最为常见;沉管隧道检测仍以结构检测对象和传统周期性检测方法为主;沉管隧道评估诊断多侧重于沉降量控制标准的角度,考虑多因素综合角度的服役性能评估尚处于空白阶段;沉管隧道常见病害应坚持建设期预防和运营期处治双管齐下的对策。未来,沉管隧道运维将向运营环境全要素拓展,并更注重实时自动化监测技术、大数据智能评估技术与基于状态的养护策略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李明 《隧道建设》2014,34(4):368-373
为解决对盾构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高速铁路沉降监测问题,以天津地铁3号线金狮桥站—天津站站盾构施工为依托,对既有城际铁路进行自动化监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为:1)介绍该工程穿越城际铁路情况及高铁监测特点和需求,说明高铁监测中必须实施自动化监测手段;2)高铁监测项目较多,对路基及钢轨沉降自动化监测重点项目进行研究;3)结合铁路特点进行静力水准和自动全站仪2套自动化系统的测点布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说明只有充分考虑环境特殊性才能有效发挥每种自动化监测手段的预期效果;4)通过数据比较,发现两者稳定性较好,说明采用智能型电子全站仪加棱镜监测手段解决目前钢轨自动化监测难题的手段是可靠的,为以后的高铁钢轨自动化监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管廊建设已成规模,并以给水管、中水管、电力和通信排管入廊的单舱支线管廊为主,少数建设有污水舱、雨水舱和燃气舱。由于重力雨水、污水管对高程、支管衔接和运维的要求较高,建设工程中雨污水入廊并线案例较少。以成都市玉虹路综合管廊为例,从工程总体和污水入廊方案分析,介绍综合管廊横断面、入廊管线、管廊平纵、典型节点设计,根据污水入廊方案介绍污水管材、接驳井、自动冲洗系统等针对性措施,总结污水入廊的基本条件,以期为类似管廊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岩溶隧道排水系统中普遍存在岩溶水碳酸钙结晶堵塞反复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发隧道渗漏水加剧,危及隧道运营安全.在依托工程中,对岩溶地区运营公路隧道衬砌施工缝渗漏水进行了引排水处理,并在排水半管的混凝土基面上施作了疏水涂层以减少结晶的附着,针对该疏水涂层的长期工作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选取基面接触角作为表征指标,通过室...  相似文献   

18.
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新  孙辉 《公路》2006,(2):176-180
黄土连拱隧道断面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开挖方法,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实施的关键。结合我国第一座黄土连拱隧道——离石隧道,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文中介绍施工过程及其重点难点问题,并根据全程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黄土连拱隧道施工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