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TS系统中交通流特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体系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其精度.结合现代常用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特点,介绍针对不同道路的交通流特性及特殊地理环境合理选择交通信息采集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车辆检测器是目前现代交通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信息采集设备,测速精度是衡量车辆检测器性能好坏的关键指标。现行标准中并未对测速精度的检测方法做出明确规定,如何科学准确的检测出测速精度指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工程应用实践角度出发,对车辆检测器测速精度的检测原理、检测地点的选择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手持式雷达测速仪、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型测速装置3种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优点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日常检测经验对它们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该检测方法对车辆检测器测速精度的测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瓶颈路段和事故易发段,其交通信息采集及异常事件自动判别一直是智能化交通管理的研究重点。文中分析了传统检测技术及其算法的缺点或不易实现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进行单车动态信息采集,从速度和占有率2个参数考虑事件自动判别方法,以快速检测交通事件、提高事件的检测率、降低事件的误报率,实现交通异常事件检测变"被动"为"主动"、变"救"为"防"。  相似文献   

4.
基于视频技术的微观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完全有能力采集到完整的微观交通流数据,即断面或区域车辆序列信息,包括每一辆车的车辆属性、位置属性和运动属性.微观交通流信息对于通行能力分析、智能交通控制、异常交通状态识别、微观交通流特性研究、宏观交通流行为理解以及实验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视频检测技术在微观交通流信息采集和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章系统分析和完整描述了断面和区域两类微观交通流信息,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微观交通流视频信息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1种交叉口流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RFID技术可准确、实时地检测交叉口流量,在交叉口信号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微型天线组成,安装于交叉口的阅读器通过天线传播信号读取装有电子标签的车辆数据,从而达到交叉口的流量检测.基于RFID电子技术的流量检测方法在智能交通信息采集及交叉口管理中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智能交通系统(ITS)最基本要素——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以及对常用车辆检测器进行的分类、分析和研究,阐述固定型检测技术中较为典型的几种车辆检测器工作原理,分析各自的优势、不足和适用环境。结合当今科技的发展趋势及ITS的发展需求,分析探讨道路交通车辆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交通信息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车辆识别技术的交通流路径分布信息采集系统的构架方案。为了清晰表达交通流路径分布信息,研究了交通流路径分布的信息格式。基于决策支持系统构架设计,提出了交通拥堵管理决策方案库构建技术路线。以上海市快速路基于车牌识别的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建设为实例,阐述了交通流路径分布对于提高交通拥堵管理水平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智能交通系统中运动车辆检测的效率,在固定场景视频下基于类Haar特征和AdaBoost算法提出了一种运动车辆检测方法.通过提取交通监控图像的扩展类Haar特征,在OpenCV平台上应用AdaBoost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及训练得到级联分类器,利用级联分类器进行固定场景视频的运动车辆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在智能交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是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获取交通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介绍了基于车牌识别的交通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的组成,提出提高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及在ITS中对获取的路网车牌识别数据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现代交通检测技术进行车辆分型检测,关键是基于自动识别的车型分类方法.结合应用实践,对车型分类方法进行比选,对气压脉冲分型检测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了基于气压脉冲的车辆分型检测技术的系统构成和工作模式,提出了车辆分型检测方法.并以MetroCount 5600车辆分型统计系统的Traffic Executive分析管理软件为例,对车辆分型参数关系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基于轴距分型的气压脉冲检测技术能够提供路网调度管理动态数据采集的所有分型参数,为路网调度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