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地铁列车显示屏的设计,包括系统结构、流程及界面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地铁列车清洗机的功能及组成,分析该设备在地铁车辆段土建及各系统设计阶段与各专业的技术接口。对设计时主要专业间的设计界面划分,用户或业主招标时招标范围的划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铁列车乘客信息系统设备界面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阐述了地铁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工作原理,介绍了目前其与地面系统的界面划分的几种方案,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客流需求,特别是高峰客流情况下,地铁线路应配置地铁列车数量问题,建立了地铁线路列车配置数的数学模型,给出地铁线路列车配置数计算方法。以深圳地铁罗宝线的列车配置数及反推数据以及国内部分地铁线路列车配置数据,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就如何在地铁实际运营中有效提高列车运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铁列车的发展,地铁列车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其空气动力学性能也表现得愈来愈突出,本文以地铁列车为对象,建立了其外流场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列车车头绕流场计算与分析,结合地铁列车造型美学要求提出了48°前窗倾角流线型地铁列车车头设计方案,达到地铁列车车头设计空气动力学与美学结构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铁列车运行时间的累积,车轮出现磨耗,车轮直径变小,导致地铁列车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值不准确。基于MC9S12G128MLL单片机,设计地铁列车速度表。提出地铁列车速度表设计要求,分析地铁列车速度表设计原理和硬件结构,设计地铁列车速度表硬件电路和软件,并在单片机开发板平台上开展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速度表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列车在重载条件下列车的碰撞响应,尤其是司机室前端破坏程度,基于EN 15227对地铁车辆碰撞的相关规定,建立了地铁列车碰撞有限元数值模型,根据列车不同的载荷状态和被动列车是否施加停放制动,给出了3种不同工况,研究地铁列车在超载状态与标准规定状态下的司机室前端损伤程度和车体结构的耐撞性。计算结果表明:当载荷作为唯一变量时,司机室前端在超员载荷下所被压缩的距离是标准条件下的5倍左右;而当初速和载荷为定量时,施加停放制动的被动车碰撞破坏更为严重,碰撞界面的车钩和防爬吸能装置均走完全程,被动车司机室前端的压溃区几乎达到吸能极限,若再次加大速度或载荷即会对司机的生存空间造成威胁,故有必要在碰撞标准中考虑超员工况的计算。  相似文献   

8.
为了监控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辆状态及故障信息,并且对地铁参数进行设定,给司机及维护人员提供安全操作提示,介绍了地铁项目列车显示单元的程序设计与开发工作。主要从显示屏系统介绍,程序设计,界面实现,数据通讯以及故障诊断部分做详细描述,经多次调试及试验表明,该显示屏软件程序在列车上运行稳定、性能可靠,给司机和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显示屏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对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列车运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地铁乘客的乘车体验及舒适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铁列车PIS(乘客信息系统)。基于前沿多网融合的架构理念,构建了新型地铁列车PIS的拓扑结构。在阐述新型地铁列车PIS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对实现这些主要功能所需的5个关键技术(乘客助听系统、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列车音视频智能分析及安全预警技术、车载乘客计数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新型地铁列车PIS可满足地铁列车智能化的需求,以及乘客获取互联网信息、乘车信息等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取地铁人因失误数据进而有效预防地铁人因事故,提出使用模拟机采集地铁工作人员人因失误数据的方法,并以地铁调度系统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依据行车调度系统及其任务的特点,采用visual C#软件设计某地铁线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工作站主界面,并选取20名经过训练的研究生作为试验对象,设定6种不同的试验情景和具体操作步骤,通过模拟操作获取人因失误数据。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菜单栏操作的失误率低于右键点击操作的失误率,"查找停站超时列车"情景的人因失误率最高。此结论可为调度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爱丽 《铁道车辆》2012,(2):12-15,1
通过对北京地铁列车头车用车钩缓冲装置的调研和技术分析,确定了西安地铁列车头车用车钩缓冲装置的选型原则。  相似文献   

12.
规划了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系统功能,对综合监控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利用GE Proficy/HMI SCADA-iFIX的技术优势,具体实现了用户安全策略与登陆界面、主菜单和主界面、电力监控PSCADA、环控BAS、火灾监控FAS、列车信号ATS、闭路电视CCTV、报警一栏等8项设计功能,在大型分层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安全策略、实时视频监控等7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尝试和方法创新,对相关应用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北京的城市气候特点,在露天的道岔处设置融雪装置,以便有效地解决冬季大量降雪导致的道岔积雪、结冰、不能可靠锁闭等问题,保证列车能安全、正常地运行。以北京地铁15号线工程为例,论述在地铁道岔处设置融雪装置的必要性,介绍道岔融雪系统设备的原理及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简述蓄电池在地铁车辆中的使用,介绍2种地铁列车常用蓄电池(胶体铅酸蓄电池和纤维结构电极式镍镉蓄电池)的结构、原理、性能及特性,并通过二者的技术经济性对比分析,给出了选型建议,为地铁列车用蓄电池产品选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内燃调车机车采用过渡车钩对地铁列车调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过渡车钩的改进方案,以达到缓解地铁列车停放制动、提高调车效率的目的。同时提出了对地铁列车制动管路进行改进的思路,以实现内燃调车机车与地铁列车同步实施制动与缓解,从而大幅提高调车过程的安全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列车在车站的折返能力,是决定系统能否实现最大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北京地铁6号线远期最大通过能力为30对/h,列车采用B型车8辆编组,列车长度160 m。起点五路居站受车站站位工程条件的限制,在站前设交叉渡线,列车通过站前交叉渡线折返。为了保证五路居站的折返能力,对站前交叉渡线采用12号道岔和常规9号道岔两种方案,从折返能力、工程规模、检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给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既有线路车辆车钩的基本配置和组成情况.对机械钩头、电气连接、能量吸收装置和钩尾连接等车钩主要模块的结构和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路和新开通线路的车辆车钩选型提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网络化运行的地铁线路大量出现换乘车站,许多换乘车站是与早年建设的车站进行换乘,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和现代建设标准的提高,实现既有车站与新建车站设备系统合理衔接难度很大。如何保证既有线的正常运行,对新线的建设施工存在很大的挑战。介绍北京地铁既有2号线车公庄站与新建6号线换乘引起的10 kV高压电缆路径改造施工。  相似文献   

19.
晚点情况下地铁列车间隔的实时调整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铁列车站停时间意外延长所导致的出站晚点情况,讨论晚点列车对于后继列车在“列车间隔”与“运行能耗”两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晚点情况下配备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地铁列车间隔的实时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条线路只有一座车辆段,并设在靠近线路的端部时,必须使线路两端终点站的运营服务时间基本接近。非运营时间客车全部停放在车辆段的传统做法,使运营时间利用率低、运营与夜间维修和施工时间的矛盾日渐突出。通过对利用正线非运营时间停放过夜客车来提高运营效率的可行性研究,结合广州地铁1、2号线的现状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可减少列车空走和司机劳动强度,提高服务水平,有效地提高正线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