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520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为我国高速铁路在1 520 mm宽轨地区的应用提供平面曲线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设计选用的参考。运用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条件,计算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分析不同平面曲线半径和设计超高对列车行驶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得出不同的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平面曲线参数结果,包括曲线半径合理取值范围、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和缓和曲线长度值。研究结论:(1)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主要受到设计速度和速度匹配的影响,设计速度越高,速差越大,最小曲线半径值越大;(2)在同等条件下,1 520 mm宽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大于标准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3)缓和曲线长度值主要受设计超高和设计速度控制,与轨距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外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经验,针对我国350 km/h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中最小曲线半径的取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高速列车单一速度运行模式和高、低速列车共线运行模式下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张建 《铁道工程学报》2012,(6):10-14,54
研究目的:土耳其东西铁路干线拟按180~250 km/h速度目标值、客货共线混跑铁路标准建设,而目前国内尚无时速200 km以上的客运共线铁路标准,本文重点研究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平面缓和曲线长度的合理取值。研究结论:(1)250 km/h客货共线铁路的缓和曲线长度要综合考虑未被平衡的横向加速度时变率和超高时变率;(2)在曲线半径一定时,速度越高,则超高越大;高速列车行车速度一定时,设计超高值是决定缓和曲线长度的主要因素;(3)250 km/h客货共线铁路要同时兼顾高、低速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设计超高值较时速250 km的客运专线小,缓和曲线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4.
从最小曲线半径的确定过程和运营组织两方面,对城际客运专线进入市区后能否与城市轨道共轨做了初步探讨.通过对高低速列车共线运行线路上最小曲线半径取值的试算分析得出:由于高低速混跑最小曲线半径取值过大,不能适应市区内建筑密集区的定线标准,故在市区城际客运专线与城市轨道共轨运行时最好采用同一速度运行,不采用混跑越行的方式.从运营方面分析了几种可能实施的方案,得出结论性意见.认为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通盘考虑城际线与城市轨道的共线,有利于做好线网布局.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站场设计标准与常规铁路站场有很大区别,站场岔后曲线应满足较高的列车通过速度,以满足站场接发列车能力.本文采用车线动力分析方法研究高速铁路站场岔后曲线插入段和缓和曲线长度对行车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站场岔后曲线参数合理取值,为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参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根据舒适度条件,给出了不同通过速度条件下岔后曲线半径与超高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岔后曲线半径条件下缓和曲线长度取值;对岔后曲线插入段和缓和曲线长度优化研究表明:通过岔后曲线夹直线长度应尽量避免取夹直线上车辆第一周期峰值衰减距离与定距之和,对于1200 m曲线,其夹直线不宜选取30 m;岔后缓和曲线长度超过50 m时,对车辆舒适性的改善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6.
线路线形条件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性及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显著增强。我国在制定高速铁路规范时,总结吸收国内外建设及运营管理经验,提出了较高的线形标准。采用动力仿真分析方法对高速铁路参数进行探讨,对高速铁路线路关键参数进行分析,提出线路平、纵断面关键参数合理取值。针对京沈高铁试验段开展更高速度综合实验,对线路线形方案开展动力学分析及评估。提出线路圆曲线、反向曲线夹直线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关键参数合理取值,可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投入;通过对京沈高铁试验段开展更高速度综合实验,对线路线形方案开展动力学分析及评估,提出通过增加8 000 m曲线半径超高的方法,提高速度400 km/h列车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轨道电路是完成列车占用、空闲检查的安全设备,道床的最小道砟漏泄电阻率是确定轨道电路设备选型和设计标准的重要参数。本文对基于通信编码的区间ZPW-2000轨道电路在不同线路标准下的道床最小道砟电阻取值进行了探讨,给出更合理的取值,以保障行车效率并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辆段最小曲线半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不同时期地铁规范中关于车辆段最小曲线半径取值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大,并逐渐稳定。为证实规范合理可行,在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地铁车辆段最小曲线半径出发,剖析最小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并以工程实例分析最小曲线半径选取的标准,论述最小曲线半径对工程实施和运营的影响。建议在现行车辆条件下应尽量遵守现行地铁规范要求,改善运营条件。同时尽快投入力量研究能适应较小曲线半径的车辆及轮轨。  相似文献   

9.
作为限制列车运行时速的重要因素,最小平面曲线半径直接影响铁路选线、工程实施及投资造价。对于客货共线铁路,要兼顾货运列车和客运列车不同的运行速度要求,合理选择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本文根据最小平面曲线半径设置原理,分析其影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3种减小最小平面曲线半径的方案:减少客货列车速度差;客车采用可调节超高式列车;采用可变超高式轨道。经检算分析发现,采取相关措施后在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1 600,2 000 m线路条件下运行200 km/h的客运列车能够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400 km/h等级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是我国现阶段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尚未有400 km/h高速铁路纵断面参数设计标准的研究。在满足高速列车行驶安全与旅客乘坐舒适条件下,本文对400 km/h等级高速铁路纵断面参数进行了设计与验证,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相同坡度差、夹直线长度条件下,列车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随竖曲线半径的增加而减小,建议400 km/h高速铁路最小竖曲线半径取值为30 000 m;(2)当竖曲线半径≥20 000 m,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数值受坡度差值影响很小;(3)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随着夹直线长度的增加而逐渐消散,叠加振动减小,建议400 km/h高速铁路夹直线长度最小取值为200 m;(4)本文研究可为400 km/h高速铁路纵断面参数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升人们乘坐高铁的出行体验和服务质量,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司拟研发400 km/h高速动车组。文章结合我国科技部"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项目研究成果,主要从运行能力、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角度着重探讨动车组运营速度由350 km/h提升至400 km/h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配合实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重载技术的发展,应广大技术人员要求,我刊组织了系列技术问题讨论。请有关领导、专家畅谈各自的观点,本期特请中国工程院刘友梅院士,铁道部科技司吴新民处长、铁道部运输局周伟处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林祜亭研究员,就200km/h客运技术问题谈谈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60 km/h~200 km/h客车高性能合成闸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树脂基合成摩擦材料和我国提速列车半金属合成闸片的现状,详细介绍了160km/h~200km/h客车高性能合成闸片的研制情况,并提出了制定160km/h~200km/h客车高性能合成闸片标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志宏 《铁道车辆》2008,46(5):17-20
介绍了200 km/h轨道检查车的主要设计原则、技术参数及结构,并进行了曲线通过计算.  相似文献   

15.
围绕400 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顶层运用需求和项目目标,提出了研制400 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创新总体目标、技术特点、技术难点、技术路线及总体技术方案。目前3列400 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已基本完成研制。  相似文献   

16.
CRH2型200 km/h动车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介绍CRH2型200km/h动车组的主要技术参数,阐述了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网络控制系统、辅助电源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及车内装饰等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时速350公里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号CRH3型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是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采取技术合作方式,根据我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要求,引进世界顶级高速动车组先进技术,构建起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产品技术平台后,由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可满是时速350公里速度级客运专线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时速160 km、200 km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压力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南阳 《铁道建筑》2003,(12):29-31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理论及特征线法发展了准高速、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压力波动的数值模拟方法,据此研究列车通过单线隧道和两列车在双线隧道内相会时压力波的变化规律,根据舒适度判据,得出合适的单线和双线隧道断面积,供新线隧道断面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遵循GB/T 28029.1—2011标准,采用WTB和MVB两级总线结构,布设以太网来实现软件更新及数据下载。通过制定列车级及车辆级通信协议,实现对高压、牵引等系统在内的整车逻辑控制、状态监视、故障诊断,并满足互联互通需求。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该动车组运行安全可靠,满足各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300km/h电动车组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有关300km/h电动车组的总体设想。作者从高速铁路运输需要出发进行研究、计算和综合论证建议采用3动1拖为一个单元共两个单元组成动力分散的300km/h的短编组列车,以两个短编组列车组成一列长编组列车。井提出了该列车的总体参数,对系统的组成也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