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于螺旋桨具有特殊的几何形状和技术要求,因此制造增强尼龙螺旋桨的模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先后设计与制造了65型艇、24匹马力救生艇、50吨冷藏船三副不同结构的增强尼龙螺旋桨注射模。用每种模具注射成型的制品均符合技术要求,并通过国家技术鉴定。本文着重介绍增强尼龙螺旋桨注射模的设计与制造。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六十年代末开始试制增强尼龙螺旋桨,现已在拖船、冷藏船、救生艇、沿海渔船、交通艇及挂机农船(主机功率12~250马力[8.8~183.9kW])上得到应用。直径在450~1608mm,使用情况良好,并已通过国家鉴定。但增强尼龙螺旋桨制造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对叶片型腔模的尺寸精度及确准度要求极高,且模具的制造周期又长,一般为4~6个月,从而给增强尼龙螺旋桨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带来困难。本  相似文献   

3.
注射法成形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螺旋桨(以下简称增强尼龙桨),乃是通过塑料注射机,对高温熔融的增强尼龙物料施以高压,一次注入金属桨叶模腔冷却而成的。用此法制造螺旋桨的优点是:制造周期短、效率高、能以机械代替传统的手工生产、并可以实现少无切削加工等。  相似文献   

4.
“船舶工程”1983年第五期,芜湖造船厂张孝深同志所写的“使用增强尼龙螺旋桨时船舶主机的耗油量”一文中,认为装有增强尼龙螺旋桨的船每马力小时耗油量减少了,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六十年代末已开始试制增强尼龙船用螺旋桨,近几年来它已在拖船、冷藏船、救生艇、沿海渔船、交通艇、挂机农船(主机功率为12~250马力)上得到应用,其直径为450~1608毫米,使用情况良好。增强尼龙螺旋桨虽问世不久,但由于它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和经济耐用等优点,而受到用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四、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螺旋桨的实船试用情况对于船用螺旋桨来说,除了前述材质和成形质量问题外,还有一个性能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推进性能。因此实船测试着重于对航速和实船应用情况的考核。1.实船测试实船测试主要是考核增强尼龙螺旋桨,与对象船的匹配情况,及其与原锰黄铜螺旋桨的性能比较。主要进行航速测量和系泊试验(因系泊时,螺旋桨受力远比航行时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实验数据为主,介绍几种船舶在装有增强尼龙螺旋桨与铜质螺旋桨时其主机耗油量的对比情况。一、耗油量实船测试  相似文献   

8.
旅大市水产局大连老虎滩修船厂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经过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于1970年底试制成功尼龙螺旋桨(如图),经1971年初试用后,于1971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截至1972年5月初为止,已有420多只20马力尼龙螺旋桨出厂。目前生产的尼龙螺旋桨仅20马力一种规格,螺旋桨直径620毫米,重5公斤。  相似文献   

9.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螺旋桨的成形工艺与性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增强尼龙螺旋桨的主材料性能,成形工艺与工艺流程。并对实桨取样后的检测与实桨经过大气曝晒、海水浸渍后的性能检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24马力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螺旋桨鉴定会,已于一九八○年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山东省泰安地区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船舶设计、研究、使用、检验、原料生产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等三十六个单位的六十三位代表。与会代表全面审查了各种技术资料,并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认为: 该型螺旋桨采用注射法塑制,在模具制成后就能以机械代替手工生产,而且几乎可以完全免去机加工。其成型周期极短,18分钟就可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小螺旋桨尾流能量耗散,提高桨舵系统的推进效率,开展桨舵组合式推进器设计研究。首先,基于适伴流设计思想结合面元法编制最大阻力减额的扭曲舵设计程序,获得桨后舵不同展向位置的扭曲角度,并通过与一前端削平的舵球及桨毂光顺连接形成桨舵组合式推进器的设计方案。然后,采用数值仿真分析获得均匀流场中桨舵组合式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压力分布与流场特性等细节,初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最后,开展船后桨舵组合式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试验,获得不同航速下螺旋桨和舵的水动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桨舵组合式推进器较原型桨舵推进器的效率在全航速段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设计工况点提升值达2.7%,证明设计方法正确,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上海渔轮修造厂、南京玻璃纤维工业研究设计院、上海长红塑料厂、上海胜德塑料厂、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等五个单位,于1971年5月组成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协作试制小组,开展了渔轮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螺旋桨的研究试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试验基本上达到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对转螺旋桨这类组合式推进器的设计问题,采用了升力面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前后桨的相互迭代求出彼此间的诱导速度,以此来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此方法作了一对对转螺旋桨的设计,同时应用面元法进行了水动力预报。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导管螺旋桨这类组合式推进器的设计问题,采用了粘流CFD与传统的势流升力面设计相耦合的方法来计算,以此来考虑船体及其附体与推进器的相互作用,以及流场粘性的影响,解决设计所需的实效进流场的问题,并采用此方法作了导管螺旋桨的设计和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15.
1.钢板螺旋桨简介船用螺旋桨,常用铜合金、铝合金、铸钢或铸铁等金属材料制造;塑料工业发展后,又出现了尼龙注塑螺旋桨。铜合金和铝合金等螺桨,材料比较昂贵,加工工艺和设备较为复杂。在材料和设备不能满足船舶修造需要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钢板焊接成型螺旋桨。起初采用单板叶片,后来扩大使用范围,推广到较大功率的船舶,又采用了双板复合叶片。现在,这种螺旋桨最大的直径已经达到1200毫米,配用的船舶主机功率最大的为250马力,我厂建造的机动船舶全部使用这种螺旋桨。目前,它仅用于内河中小型船舶。这里简要介绍双板复合叶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增强港口竞争力,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开发出新型岸桥设备——组合式吊具上架.介绍组合式吊具上架结构原理,分析这种新型设备对于提高码头作业效率的作用,并预测其应用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考虑铺层的复合材料螺旋桨流固耦合算法的正确性,利用ANSYS/CFX软件,对±45°对称铺层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螺旋桨建立流体模型和结构模型,实现双向流固耦合稳态求解,得到不同进速系数下的敞水性能,模型桨敞水试验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试验吻合良好,均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验证了采用ANSYS/CFX双向流固耦合算法计算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侧斜变化对螺旋桨水动力及变形振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艇后伴流场的不均匀性,螺旋桨运转时,周期性变化的载荷与桨叶结构的耦合作用会使桨叶发生变形。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利用ACT_Transient FSI技术,将Fluent结果直接转换导入有限元求解器来计算螺旋桨结构响应,从而实现艇后螺旋桨瞬态单向的耦合分析。以DTMB 4381,DTMB 4382和DTMB 4383桨为研究对象,对艇后螺旋桨的水动力特性及桨叶的变形等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螺旋桨侧斜角的增加,脉动推力振荡明显减弱,桨叶最大变形量增加,但桨叶振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层合复合材料结构相比,夹芯复合材料结构轻质、高强,结构可设计性强,可实现多材料和多功能的一体化集成.本文基于螺旋桨结构水动力边界条件,以INSEAN E779A螺旋桨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流固耦合仿真方法研究夹芯结构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和结构响应特性,并与金属材料螺旋桨、传统层合结构螺旋桨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夹芯构型与...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导管螺旋桨应用的普及,计算与分析其水动力与结构强度的方法也越来越准确、快速、简便。以荷兰船模试验水池No.19A+Ka4—70螺旋桨为实例,详述了导管螺旋桨计算与分析的整体流程。通过MATLAB计算得到螺旋桨翼面与导管的空间坐标,在Pro/E中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在HyperMesh中建立CAE模型。以流体部分网格为分析对象,分别在Fluent与CFX中进行导管螺旋桨水动力分析,并比较了不同计算软件得到的导管螺旋桨水动力分析结果,为导管螺旋桨水动力计算提供了基本思路。以流体-固体网格为研究对象,在CFX平台上中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得到螺旋桨的结构强度分析结果,拓展了螺旋桨结构强度分析方法。该水动力与结构强度分析与研究为导管螺旋桨总体设计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