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区道路是一种利用当地材料修建在草原区的小交通量道路。为了选择合适的牧区道路基层结构类型,修建了不同基层类型的试验段和2个试槽,通过承载板法测定了各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利用双层弹性体系理论反算出各层回弹模量。以回弹模量为评价指标推荐了牧区道路基层类型,并对其结构强度进行了评估,完善了牧区道路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道路客运企业安全评价内容多为定性评价的现状,以道路客运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内容为研究对象,对16家客运企业展开实地调研工作,获取相关数据及材料。以此为基础,针对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建立了一套将企业安全管理内容划分为企业制度、驾驶员及车辆3个方面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并利用表征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事故数据分别对组合赋权法计算结果和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计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组合赋权法的相关性达到-0.841,优于层次分析法的-0.793和熵值法的-0.754。通过组合赋权法得到的企业评分排序结果也与事故数据排序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该组合赋权法可以对道路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作出更为真实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沪宁高速拓宽工程老路加铺利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拓宽工程新老路面结构寿命相协同的原则,对沪宁高速上海段拓宽工程既有道路结构所实施的加铺利用方案进行了结构承载能力评价。以弹性层状理论体系为基础,分别以弯沉和应力应变为评价指标,兼顾新老路面结构间存存的高差以及既有道路结构性能的现状,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分别提出了综合表征既有道路结构承载能力的弯沉评价方法,以及考虑各结构材料自身性能演化规律的两阶段评价方法,前者主要受控于未加铺前既有道路的性能,而新老路之间的高差对结果影响较小;后者主要受控于既有道路加铺后各结构层厚度和材料属性。上述两种评价方法弥补了一般意义上道路结构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中没有考虑高差因素的不足,为拓宽工程合理加铺利用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成都市温江区花都大道与南熏大道交叉口立交化改造为工程实例,研究人口密集区现状交叉口的交通缓堵设计方案。在明确现状道路、路网规划及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了交通分析和影响评价,据此提出了2个总体方案,并进行了比选。从平纵横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主体框架与围护结构设计等方面,对推荐方案(下穿隧道方案)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一体化结构组合,以延长维护结构生命周期,节省工程造价,并为同类地下结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状武金堤路重载、超载车辆较多的特点,在加强超载管理控制的基础上,新武金堤路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中考虑结构冗余,采用钢筋混凝土面层,贫混凝土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组合,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土基的回弹模量,从道路结构的面层、基层、土基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延长重载、超载情况下路面结构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6.
以运行车辆为质点,提出采用汽车道路作用空间的物理分析方法来研究车辆当量系数换算问题。建立了车辆道路作用空间模型,通过大量试验数据分析和应用随机场论的分析方法,研究确定了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横向、纵向道路作用空间特性以及与道路、交通和车型等相关因素的定量数值,并由此推算出了基本车辆当量换算系数,和基于不同公路服务水平条件下的车辆当量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7.
在计算分析厂区专用道路现有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的基础上,提出把区段内出现频率最大的轴载作为路面标准轴载,进行当量轴次换算和容许回弹弯沉值确定,并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设计专用道路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8.
鉴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模糊评价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裴玉龙  戴彤宇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6):121-125,138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是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当被鉴别路段或交叉口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相差较大时,采用原有的鉴别方法就难以保证鉴别精度,而又鉴于交通安全概念的模糊性、评价者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评价结果常以口语化词汇表达的特点,提出了鉴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模糊评价方法。经过分析比较,模糊评价方法采用的指标是亿车公里死亡率、万车死亡率、万车当量总事故次数及事故严重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层模糊数学评价模型,以哈尔滨市区内部分道路路段及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多发点作为应用示例进行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于加快施工进度的考虑,上海市政系统在很多公路大中修或道路改建工程中,采用了柔性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各家设计单位设计的此类路面结构组合不尽统一。为此,在分析研究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统一设计参数和材料参数的选取,经过软件计算,给出上海市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组合,以方便设计人员选用,并对使用柔性基层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托于2019年及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四好农村路"项目,结合农村道路的特点及现状条件,针对各道路结构层组合,基于奉贤区农村道路的设计经验及道路弯沉值控制指标,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应用及后续跟踪,对比总结了更适合当前环境的结构层组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道路客运企业营运车辆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现状,结合因果图法,对客运企业内部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源进行识别,建立了客运企业交通事故风险评价体系,结合企业调研数据,提出利用企业事故数据和评价指标组合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定义了相似度的概念,通过对比两者聚类结果相似度,确定相似度最高的评价指标组合作为企业内部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点风险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最终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吴军伟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248-250,274,20
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宏观大背景下,针对道路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引入碳排放当量和绿色道路碳积分的概念.重点描述了国内外探索和计算道路工程碳排放当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国外开发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在实际工程案例中的应用也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开发我国道路工程碳排放计算模型的迫切需要和潜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道路沥青的当量软化点及当量脆点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两个新的道路沥青性能指标:当量软化点T800及当量脆点T1.2,它的提出依据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张利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164-167, 200
为了确定适用于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的路面结构,根据当地气候环境、路面类型确定了五种典型路面结构组合。采用路表弯沉、半刚性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永久变形、低温开裂指数、半刚性基层疲劳寿命、路面造价等参数表征路面性能,通过模糊数学对五种典型路面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结构三的弯沉值最小,路面整体强度较好;结构一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最小,基层抗开裂性能最好;结构一的底基层疲劳寿命最大,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性能;结构四造价最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综合评价表明结构五的综合性能最优,综合评价结果为0.95,针对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所处的气候环境及交通特点,最适用于该区域的路面结构为结构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基坑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基坑周边存在现状道路、管线、建构筑物以及地铁等等,基坑设计在确保支护结构本身的安全的前提下,同时也需要对周边现状建构筑物进行保护。本文以某一超大深基坑工程设计为例,在基坑处于岩溶地区、周边存在现状运营地铁及建筑等制约条件较多的情况下,综合采用了墙撑、墙锚、格构式地连墙等多种支护结构形式,并进行合理的平面组合和空间组合,随后以项目实践加以验证,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影响道路工程安全的各因素,建立一套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安全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运营的道路进行安全评价,得到符合实际的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根据建设要求进行道路"白改黑"的大中修整治工程项目中,时常遇到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良好,结构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此时按道路养护技术规范、规程无法判定该道路是否应采用"白改黑"整治方案。为了在此类项目设计中提高采用"白改黑"整治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工程实践,提出了在路面状况分析与评价中选择性地引入"道路环境指数"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城市绿道、滨水道路、市政慢行道路等城市慢行系统相互独立、衔接不畅的问题,针对现有研究缺乏三网融合水平评价的现状,研究了基于组合赋权-改进TOPSIS模型的三网融合评价方法。传统的TOPSIS法采用理想解计算贴近度,没有考虑到异常值与实际情况,故运用基于高斯分布的离群点检测法处理极端异常值,建立了1个综合考虑三网融合水平的评价模型。以往路网评价通常是针对单个对象进行研究,而未考虑多个对象融合情况,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根据三网融合因素、慢行道路网络出行特点、居民出行便利性等,并结合实地调查,选取网络连通性、可达性等相关的13个指标。为了避免单一赋权产生的偏重性,本文建立权重组合优化模型使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的主客观权重与组合权重的偏离程度最小。本研究以朝阳区慢行系统网络为例进行验证分析,根据位置和功能,将其分成21个绿道段,得到21个评价对象的三网融合情况和综合排名。结果表明:相较于以往的慢行评价方法和经典的评价方法,该改进模型贴近度标准差为0.278,具有更好的区分度,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影响三网融合程度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各个指标权重做出针对性的优化工作。该评价方法可作为...  相似文献   

19.
王乾廷  车焕淼  周晓军  王庆爽 《汽车工程》2005,27(6):727-729,681
台架试验中车辆所承受载荷的模拟方法有3种情况:汽车承受的垂直载荷采用液压油缸通过杠杆沿载荷方向直接加载来模拟,对于变结构驱动桥垂向加载时施以当量载荷;车辆以最大牵引力行驶时用电流激励磁粉制动器加载模拟路面阻力矩;进行紧急制动时设计一飞轮,以其转动惯量模拟整车平动惯量。试验表明这些加载方式可以较准确地模拟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所承受的载荷,从而评价驱动桥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综述国内外客货分离道路的实施及研究现状,重点分析国外现有客货分离道路评价方法在我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港口城市道路运输特点,提出我国港口城市客货分离道路评价体系,并研究了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客货分离道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发挥客货分离道路系统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