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斜向和垂直布筋的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对路面施加预应力.分别得出了斜向布筋和垂直布筋的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通过这两种结果的对比得出:斜向布筋有效地减小了板体底面的起伏变化,使板体整体平整性较好,荷载影响范围小.这些研究成果为日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在国内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依据,有助于加速中国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
斜张法双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接缝少、不易出现病害和设计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降低造价、连续施工,提出斜张法双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新概念。通过对斜张法双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设计参数的研究,提出了预应力值大小计算方法、斜向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布置方法及U型板的设计方法,并针对试验路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3.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路面类型,板长一般可达120m~200m,由于其具有接缝少、承载能力高、耐久性强等优点,被常用于收费广场、超限监测站及重载道路。文章依托斜向预应力实体工程,开展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的位移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夏季中午温度最高时,混凝土板的位移约4mm,晚上温度较低时位移约1mm,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为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普通混凝土路面由于存在横向接缝易发生挤碎、拱起、错台、唧泥等病害,从而影响路面的行驶质量,难以满足高等级公路长期的使用要求。目前减少路面接缝的主要途径是修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本文所提的是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主要针对陕北地质条件,两桥梁之间路基短从而铺筑沥青斜向预应力混凝土。本文主要阐述斜向预应力的概念,并对其施工工序进行研究,各道工序必须充分满足设计要求,否则会出现不必要的裂缝病害。  相似文献   

5.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实际上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安放斜向的预应力筋,从而使路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产生充足的预应力,以此确保在不使用混凝土伸缩缝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主要从施工准备、立模、滑动层铺设、钢筋加工及安装、混凝土拌合、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摊铺、养护、张拉预应力筋等方面对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采用该施工技术可以实现无缝混凝土路面,改善路面质量,提高交通运输的舒适度,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斜向施加预应力路面的受力特性,通过理论推导由斜向预应力产生的路面板内压应力计算公式,预应力筋的直径、布设角度和间距是影响板内应力的主要因素。建立力学模型,模拟分析预应力筋作用位置、布设间距和角度以及直径大小对路面板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锚固区和板角部分区域出现拉应力,但混凝土不会出现开裂;预应力筋布置在1/2板厚偏下是合理的,此时板底压应力大于板顶部,路面板产生负弯矩;预应力布设角度建议范围为25°~45°;考虑到经济性和预应力筋张拉空间,建议预应力筋布设间距最小为0.5 m,预应力筋的布设间距也不能过大,过大易造成路面板应力分布不均匀;可通过调整预应力筋的直径,以得到合理的布设角度和间距。  相似文献   

7.
针对预制装配式路面及养护工程特点,从预制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以及在路面承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减轻预制装配混凝土板的自重两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对轻质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块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改进预制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促进该技术在路面养护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5,(6)
预制装配式路面维修养护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无阻碍交通的快速修复技术。预应力的应用提高了混凝土路面板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了道路用户费用。文中采用弹性设计准则进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的配筋设计。采用无黏结后张法施加预应力,并采用新型张拉方式进行试验板张拉,进一步验证了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应用于预制装配式路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碾压式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通过其在105国道中的应用,简述了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及其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的优点,表明碾压式混凝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超薄水泥混凝土罩面在广东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梅河高速公路的工程实际,采用在原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超薄水泥混凝土罩面,接缝与原路面相同的方法进行设计。根据国内外经验和室内试验,优选了两种界面剂和一种超薄水泥混凝土外掺材料,同时根据当地的施工及气候条件,选择了满足试验要求的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顺利完成了试验路的超薄水泥混凝土罩面施工,取得了超薄水泥混凝土罩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中的研究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1.
徐启友 《公路》1989,(5):3-8
近年来,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很大发展,许多省、市都在铺筑,并制定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有了规范可循,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建打下了基础。一、浙江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建情况我省50年代末期开始在公路的沿溪淹水路段、过水路面两头及穿越城镇路段,铺筑少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这些早期铺筑的水泥路面,厚度15~18厘米,混凝土标号200号,路面平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抗压强度高、刚度较大、耐久性较强、使用寿命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性质,现浇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时间长,强度增长慢,开放交通晚,无法满足路面快速施工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基于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技术理论开发了一种新型可循环使用的路面体系,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路面,通过标准化设计基础板、中央应力板和连接板,进行工厂化预制和现场模块化安装,施工速度快,施工环境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装配式路面使用性能优异,既可广泛应用于公路新建、改扩建和养护工程,也可用于地震、泥石流等极端自然灾害条件下的道路抢修。  相似文献   

13.
李珍玉  王永和 《公路》2006,(5):120-123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设计、施工、管理等过程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为了更好地考虑这些不确定性,新版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以可靠度概念取代了传统的安全系数,从而使路面设计更科学。以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靠度的主要结构参数为随机变量,采用疲劳概率分析模型,分析了随机变量的变异性和概率分布,编程计算某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可靠度指标。  相似文献   

14.
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简介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张玉宏  王松根  李昶 《公路》2003,(9):94-97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其使用年限末期,不能再承担服务功能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建构新的路面结构。国内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面方法不够完善,这与我国机械设备制造工艺相对落后有关。国外(主要指美国)在处理旧水泥混凝土板块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相对严重时的原位利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碎石化工艺。这一工艺能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成小粒径嵌挤颗粒,从而为新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提供理想的基层。主要介绍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艺状况及其设计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的成套技术已经由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倡导引进并开始进行试验段铺筑。  相似文献   

15.
从水泥混凝土路面动水作用试验研究分析,文章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对基层影响导致的三种基本破坏形式;通过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揭示水压力对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劈裂作用机理,结合基层冲刷试验,提出了水对混凝土路面的影响不可忽视,也是设计、施工、养护部门共同面对的技术问题。有必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基层之间设置隔离层,设置隔离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水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具有施工便捷、控制反射裂缝效果明显、减少废弃工程的特点,在目前大量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依托沪青平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改建(白改黑)工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为上海公路类似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提供一种新的工艺。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上海地区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力特征,引用了混凝土材料的曲线疲劳方程,以及由此推导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车辆轴载换算关系,提出重载交通下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厚度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将本文方法与现行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本文的设计方法更能反应上海地区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工程实际.所得结果对现行规范进行了有效的延伸,对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板厚度设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平面尺寸的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进行分析、探讨了水泥混凝土平面尺寸的合理划分研究表明小板块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造价低、维修方便的优点,可以大大减轻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压力经过对比后推荐几种小板块水泥混凝土路面平面尺寸、可供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直  戴宠丝  方明准 《公路》2007,(2):33-37
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靠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风险指标体系,确定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风险预警指标及其阀值和相应的风险预警信号。应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风险预警模型,从而增强了抵抗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加拿大魁北克的应用一直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如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结构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和施工经验不足、交通量和轴重日益增加、用于养护的资金不断减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魁北克交通管理部门一直致力于路面设计规范的修订。在过去的10年里,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作为标准结构被接受。随着交通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对其关注度的提高,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魁北克的应用逐渐广泛。为了进一步优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善路面养护和维修工作,魁北克逐渐采用一种新型路面结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自2000年以来,在魁北克交通部门的鼎力支持下,铺筑了2条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试验路。该文将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介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及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