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抛丸技术在混凝土桥面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其大都依照经验而定。选择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和灰度值作为混凝土桥面板粗糙度评价指标,研究采用不同抛丸工艺时混凝土桥面板粗糙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并得出不同抛丸工艺对桥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其对施工过程中合理确定抛丸工艺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桥面抛丸处理已经是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施工前的常规处理工艺,目的在于清除混凝土桥面板的水泥浮浆和油污等,增加混凝土桥面板的粗糙度,从而增加桥面防水层与桥面板之间的粘结强度。该文选取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和灰度值作为评价粗糙度的指标,根据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粗糙度与层间粘结强度的相关性,得出层间粘结强度与构造深度无关,与摩擦系数、灰度值呈正相关,实际施工中应以摩擦系数和灰度值作为评价抛丸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抛丸处理工艺是水泥混凝土梁桥铺筑沥青铺装层前的重要工序.为确定水泥混凝土梁桥桥面整体化层抛丸处理工艺关键控制参数,采用平均断面路面构造深度(MPD)和摩擦系数(BPN)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抛丸速度、抛丸次数和表面浮浆对桥面整体化层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影响.依托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验证了抛丸处理工艺的...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沥青路面层间粘结效果不佳是其主要病害形式之一。文中依托南渝(南充—重庆)高速公路,采用凿毛台车,对试验路段水泥砼基面进行喷砂打毛和凿毛台车凿毛处理,处理后测试水泥砼基面的露骨率、构造深度及摆式摩擦系数,并用剪切仪、拉拔仪测试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切和拉拔强度,最后对两种界面处理方法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凿毛台车处理的凿毛界面露骨率在85%以上,构造深度为1.17mm,剪切强度为0.8 MPa,拉拔强度为0.54 MPa,均高于喷砂处理界面;摆式摩擦系数不能用于评价水泥砼界面处理效果;凿毛法能有效除去表面浮尘,增加界面粗糙度,增强层间粘结效果,具有较好的打毛效果和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5.
喷砂除锈是钢桥面铺装的第一道工序,也是确保钢桥面铺装质量的重要环节。依托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对喷砂除锈质量的影响规律,对比了车载式抛丸机和手持式抛丸机的除锈效果。结果表明:丸料规格和配比、抛丸机施工工艺等对钢桥面喷砂除锈质量有显著影响,提出了车载式抛丸机喷砂除锈的最佳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有施工经验,提出以3个主要指标及1个附加指标来评价桥面板处理效果,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各种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与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构造深度、糙化深度、摆值及露骨率能够准确反映桥面板的处理效果,不同桥面板处理方法中,铣刨、露石效果最好;凿点、刻槽次之;拉毛效果最差。此外,研究了桥面板层间工作状态,提出了桥面层间实际工况分级,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不同工况下板面处理技术标准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湿接缝作为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现场施工的主要环节和最容易出现病害的部位,直接影响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施工速度和使用性能。为给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从构造特点、试验研究、使用性能和施工性能,对钢板湿接缝、预应力钢筋湿接缝、普通钢筋湿接缝和超高性能混凝土湿接缝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郭诗惠  郭涛  张铟  蔡春声 《中外公路》2012,32(4):99-105
介绍一种新型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以及进行的单跨简支板的抗弯试验研究情况。首先以GFRP-混凝土组合单跨简支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抗弯试验得到了一系列荷载-跨中挠度、荷载-跨中混凝土应变、荷载-纤维应变关系曲线。其次通过两种材料界面的滑移以及相应的对比分析,研究了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在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板厚等参数情况下,试验构件的受力性能变化情况。试验研究表明: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在正常使用阶段,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各自的优势,组合效果良好;相对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和全GFRP桥面板,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在承载力、刚度和延性方面,都表现出其优越和独特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9.
水泥混凝土桥面抛丸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早期推移拥包等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层间粘结对桥面耐久性的重要性,说明抛丸技术从制造业引进到混凝土桥面处理的背景.介绍了抛丸机工作原理及抛丸技术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抛丸技术在渭河特大桥桥面处理中的成功应用.提出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在公路领域推广这一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弯曲刚度和变形计算方法,对6块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试件进行了两点对称集中加载静力试验研究,得到组合桥面板在静载试验下的荷载-跨中挠度试验曲线。考虑到组合桥面板受力性能及构造特点,提出了基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弯曲刚度计算理论的组合桥面板弯曲刚度的2种简化方法,并分别按照2种简化方法对试验试件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变形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这2种简化方法所得到的变形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比一般常用的等效刚度法要准确,建议在工程实践中采用简化计算方法进行组合桥面板刚度计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人工凿毛、抛丸、精铣刨三种桥面混凝土板处理方法和沥青面层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评价三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同时结合三种桥面混凝土板处理方法的经济性,提出了不同桥面板处理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王众 《北京公路》2010,(4):36-40
对采用抛丸喷砂技术进行桥面铺装凿毛处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抛丸喷砂桥面铺装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灌河大桥为钢-混结合梁斜拉桥。为分析该桥桥面板混凝土收缩应力水平,分别通过试验测定和理论计算公式,得到混凝土前期收缩应变时程曲线和弹性模量时程曲线,根据收缩应变结果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混凝土前期和后期收缩应力,并对结合梁桥面板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灌河大桥桥面板混凝土前期收缩量和收缩应力的试验结果大于JTG D62-2004规范公式计算结果;采用杆系模型得到桥面板混凝土顺桥向后期收缩应力最大值为1.5MPa,采用板壳模型得到桥面板混凝土应力最大值顺桥向为1.5MPa、横桥向为2.2MPa,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小桥面板的收缩应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U形肋+平钢板+混凝土板形成的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利用Ansys空间有限元软件,对组合桥面板的U形肋尺寸、U形肋间距、横隔板间距、钢顶板厚度及混凝土板厚度等主要构造参数进行研究,提出U形肋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的合理构造尺寸,为今后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路面抛丸机抛丸过程中不同钢丸颗粒粒径对钢丸抛出速度的影响,采用离散元方法模拟钢丸颗粒在抛丸器内的宏观运动过程.研究表明,不同粒径的钢丸颗粒从抛丸器抛出具有不同的速度,粒径0.5 mm左右时具有较小的抛出速度且平均速度的标准差较大,抛射速度不稳定;粒径1~2 mm时具有较大的速度且平均速度的标准差较小,抛出速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某大桥混凝土桥面,通过抛丸工艺处理,喷涂纤维增强防水粘结层,有效改善和提高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沥青铺装层之间的抗剪强度为例,阐述了混凝土桥面喷砂抛丸及纤维增强防水粘结层施工工艺控制重点,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及沥青铺装破损桥梁工程两大难题,对有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中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及理论研究.为探究适用于组合梁斜拉桥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纵桥向的受力性能,设计并制作了6个带U肋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足尺试件,进行了轴向压力和弯矩加载试验,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多主梁钢板组合梁桥面板的静力性能,结合某具体工程,制作足尺的多主梁试件,进行跨中及悬臂端静力加载试验.通过试验测试混凝土桥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变形和极限承载力等,观测混凝土桥面板裂缝发展情况及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整体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刚度比预制-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大,在预制-现浇混凝土接缝处采用分离环形钢...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存在现场钢筋焊接、混凝土浇筑量大的问题,随着桥梁快速化施工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桥面板连接方式进入工程视野,即钢筋不焊接、环形钢筋交错布置的窄缝连接.现通过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发现了此种新型接缝包含钢筋屈服与核心混凝土破碎两种破坏模式.在理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接缝在轴心受拉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对基于理论公式的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论证,分析了不同构造参数对接缝强度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理论公式对接缝破坏模式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界面处理方式后的预制桥面板高强韧性无收缩钢纤维混凝土湿接缝的受力特性,分别对采用直接浇筑、丙烯酸聚合底涂剂、人工凿毛、人工凿毛+丙烯酸聚合底涂剂四种界面处理方式后的预制桥面板湿接缝进行四点弯折试验,分析不同界面处理方式后截面的荷载-应变曲线。同时结合有限元模型,对预制桥面板的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凿毛和涂抹丙烯酸聚合底涂剂的截面处理方式能显著提高预制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通过对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分析可知,预制桥面板无论初始、极限荷载加载阶段,其湿接缝区域在Y方向的位移最小,X方向的应力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