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是将区域内产生滑坡灾害的发生条件、外界影响因素、和滑坡灾害的现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区域内滑坡灾害的危险性程度等级。选择湖南省衡桂高速公路滑坡灾害的分类与区划为研究示范区,对衡桂高速公路沿线滑坡灾害进行危险度研究,采用因子叠加法进行滑坡灾害区划。  相似文献   

2.
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是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减轻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目前在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采用模糊逻辑系统(FLS)表示评价系统,通过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对FLS隶属函数参数进行调整,对高速公路边坡危险性进行评价。根据四川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和四川省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点,应用T-S模糊神经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危险性分析。选取评价因素9个,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将各评价因素进行定量归一化,划分成3个安全等级。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各评价因素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得出9个评价因素对滑坡灾害危险性综合影响滑坡灾害危险性的程度依次: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人类工程活动、水文地质、地质构造、降雨、地形地貌、地震、植被覆盖。计算各单项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到滑坡危险性评价和各单项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提出边坡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里程数迅速增加。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可避免地进行山体填挖,因此滑坡事故发生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滑坡风险极大,因此有必要开展滑坡风险管理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滑坡发生的机理,分析了其风险发生本质,随后建立了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滑坡风险管理的模型,分别从频率分析以及后果分析两方面,基于风险矩阵理论对滑坡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定性的风险接受准则。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7)
甘肃省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而强烈的地震作用又使陇南地区成为了甘肃省内滑坡灾害的高发区。针对某高速公路在陇南地区遇到的大坪滑坡治理研究课题,阐述该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研究其稳定性,并根据工程特点,提出了削方工程、锚索工程、截排水沟工程等具体的防治对策,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山区公路滑坡与环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红卫  苏生瑞  孙方强 《公路》2005,(7):106-112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蓬勃开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这其中公路建设摆在了首要位置,但是山区公路滑坡灾害却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建设速度。以元磨高速公路为依托,研究了山区公路滑坡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大气降雨、地震、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一个结论:研究公路滑坡,首先要从研究影响滑坡的基本要素入手,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参考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建立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与决策过程。以RHRS评价系统为基础,得到危岩崩落及落石抵达威胁区概率;考虑落石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提出了相应的概率计算方法,进而得到落石灾害概率,基于泊松分布提出了威胁区内落石灾害年均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可接受风险水平和剩余风险水平为主要判据,简要介绍了进行落石灾害风险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超高路堑边坡施工过程的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过程是路堑边坡全寿命周期中稳定性最差且容易发生重大风险事故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路堑边坡定性风险评估方法难以精确定量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在传统的定性风险评估基础上开展定量风险评估是控制工程风险和评价边坡治理方案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以福建省挖方最高的双永高速公路K227滑坡为例,基于路堑边坡风险评估及管理技术框架,研究了该边坡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边坡破坏概率、灾害到达承灾体概率、承灾体时空概率及承灾体易损性等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而定量估算了滑坡灾害导致的财产损失估值和人身伤害风险值。估算结果印证了该边坡开挖后将面临极高的风险损失,需要开展系统的风险控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K227滑坡的治理方案,并对该边坡分"上、中、下"3段分步施工过程开展了定量风险评估。对比评估结果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并实行分步施工,K227滑坡的破坏概率、潜在财产损失与人身伤害风险值均大幅降低,具有显著工程经济价值和防灾减灾效益;该边坡定量风险评估技术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防范高等级公路营运期间路基边坡滑坡风险,本文立足于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依托某高速公路路基失稳事件实例,结合现场勘察检测数据和数学仿真计算,得出路基边坡滑坡发生率为21%、安全系数为1.04;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分别从滑体上中下部三个角度提出了对应的三类路基边坡滑坡治理方案;综合对比治理后滑坡发生发生率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优选出最佳的坡面锚索框架梁支护结合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综合治理方案;最后对治理后的路基边坡效果进行评价。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公路路基边坡滑坡灾害风险评估及治理提供完善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高速公路沿线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掌握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和气象水文等条件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内64处黄土滑坡分为4类,即黄土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黄土顺层滑坡和黄土切层滑坡。研究表明,山西高速公路沿线的黄土滑坡大多分布在活动性大的断裂构造带上;滑坡区地震活动较强烈,降水量较大,工程开挖较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逻辑回归评价模型,对汶川县和芦山县公路周边8 km范围的地震滑坡开展易发性区划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从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的触发机理出发,参考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现有的研究成果,选取包括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曲率、微地貌、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震峰值加速度(PGA)、距离道路距离、年平均降雨量在内的13个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然后,以汶川县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10组样本在R软件中的训练,建立逻辑回归评价模型;最后,应用上述建立的模型,在ARCGIS平台下将汶川县公路沿线地震滑坡的易发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级别。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建立评价模型的稳定性,将上述模型仿真到芦山县公路沿线,形成芦山县公路沿线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图。通过2个研究区域的ROC曲线,可以得到AUC值分别为0.912和0.783。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地震滑坡分布吻合度较高,建立的评价模型稳定性较好,可以推广用于地形、地质环境相似山区公路沿线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滑坡灾害治理过程,就滑坡灾害形成原因及教训进行了探讨,着重就处治方案技术特点、工程造价、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1)边坡出现失稳病害时,应充分重视,并及时予以处治,防范灾害事件逐级演化、恶化和后果逐步放大;(2)边坡失稳滑坡灾害的发生,不仅直接导致灾害整治费用增加,同时会危及邻近构筑物,导致项目设计变更范围扩大,工程投资大幅增加;(3)进行微型桩和抗滑桩方案比选时,应综合考虑技术特点、经济性、安全风险、实际施工管理水平等因素,对微型桩抗弯能力低、刚度小的特点应给予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牵引式滑坡是高速公路建设中常遇到的边坡灾害类型之一。K7滑坡为一发生于贵州省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境内的中型滑坡,是由于工程建设而引发的牵引式滑坡。基于工程地质分析法,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稳定性影响因数及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该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及定量地评价开挖及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该滑坡在开挖及降雨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开挖和降雨都会对安全系数及稳定性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对该滑坡采取了抗滑桩、排水、封闭坡体裂缝相结合的加固措施。通过监测表明,K7滑坡原因分析正确,综合治理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原山区公路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的致灾原因,以2016年—2020年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等高原山区公路典型灾害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灾害与公路断道的关系,得出了该地区典型灾害发生频率由高至低为洪水水毁、崩塌、泥石流、滑坡,断道风险由高至低为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水水毁的结论,并揭示了高原山区地形地貌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地质、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提供的物源条件与降雨耦合是诱发公路典型灾害的主因,且断道多发生在雨季5月—9月,灾害频繁爆发时段较雨季延迟。基于此分析,从灾害防治、防治管理及监测预警等方面提出了高原山区公路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中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古滑坡的稳定性问题.该文提出了滑坡滑动面力学参数分析的内容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然后针对云南昭待高速公路玄武岩滑坡的平面形态分类并选取典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玄武岩滑体松散、取样困难的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获取滑动面力学参数,而在古滑坡滑动面力学参数取值时,考虑了时间效应下的滑动面强度恢复效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云南昭待高速公路玄武岩古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工程实践表明其不仅具有合理性,还能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20,(1)
青藏高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西藏G4218高速公路白衣错~莫格段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系统研究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灾害分布,分析其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灾害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沿线不良地质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山区公路灾害治理和选线提供有效的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多为山区,山区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地貌及地质环境复杂。省内公路大部分处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深挖高填路段多。随着近年来云南省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滑坡频发,对全省的公路运行安全及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公路滑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适当的管控措施。本文在对蛮金线进行详细岩土勘查的基础上,将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估矩阵相结合,对全线48处滑坡进行了风险评价,具有指导公路建设,保障公路安全运营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3年~2015年云南省15条主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2016年高速公路气象敏感度调查数据,研究了云南省高速公路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特征、灾害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隐患点主要集中在昆明、曲靖、楚雄、玉溪、普洱、文山和昭通北部等地区,从区域分布看,曲靖的隐患点数量最多为16个,从路段看,G56杭瑞高速隐患点数量最多为30个;(2)路面结冰、大雾、强降雨和团雾是影响云南省高速公路的主要气象灾害,占总数的94.4%,道路结冰是造成交通部门封路的主要气象灾害,占云南3年总封路次数的58.1%;(3)云南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独特的地形、干湿分明的季节变化和相应的天气系统造成的;(4)制定了云南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预警指标,并提出行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曾泽民 《路基工程》2017,(5):188-192
以粤北山区某高速公路K227+210~+385右侧煤系地层路堑高边坡滑坡为例,阐述了滑坡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折线型不平衡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根据滑坡的分布范围、变形特征、诱发因素、稳定现状与趋势等,并考虑施工风险、工期及质量控制等因素,提出滑坡综合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以对公路路基威胁最大的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因素和公路建设的人为活动两方面入手,研究了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选择滑坡发育阶段、滑坡规模、降雨、河流冲刷、地下水等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作为滑坡危险性的主要评价因子,提出了评价因子影响程度分级标准;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并以G316线陕西安康段三处公路滑坡为依托工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