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舰船安全性设计就是要把各类危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本文基于初步危险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等理论,针对舰船设计阶段机舱、机库等重要区域提出安全性分析方法,并给出分析表格。  相似文献   

2.
水面舰船总体区域设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造船是现代先进的建造模式,其优势是可提高舰船建造质量,缩短造船周期,有利于现代化改装.实现区域造船,应从源头解决区域设计问题,这是区域造船的重要基础.文章从舰船的系统特点出发,通过对舰船各主要系统设备采用区域设计及区域建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舰船实现区域设计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不同的舰船、不同的建造厂舰船区域设计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不可能百分之百按区域设计.最后探讨提出了我国舰船区域设计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舰船总体功能,开展了舰船总体区域划分,给出了总体区域划分、分段区域划分的设计准则;从技术和管理角度阐明了区域设计的控制过程,并就区域施工设计向生产设计的信息传输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自动转化方案,为区域设计向区域建造的转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在文中提出了模块化对象封装设计方法应作为舰船总体区域设计中的重点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曾耀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3):63-64,125
分析传统造船模式下舰船内部通信系统设计现状,研究区域造船模式下舰船内部通信系统设计与区域造船要求的匹配问题。在舰船内部通信系统设计中采用分区设计方法,并考虑用综合集成的思路将舰船内部离散的各类内通设备集成为综合内通终端,使舰船内部通信系统设计适应区域造船要求。  相似文献   

5.
舰船安全性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安全性概念,介绍国内外安全性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安全性技术和可靠性技术的关系。结合舰船装备研制特点,探讨舰船型号产品安全性分析工作流程、对转承制方安全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安全性大纲的编制要点以及系统危险源分析方法、危险分析表格填写、安全性设计控制措施。并提出常用的主要危险控制措施,包括内在安全设计、故障最小化设计、安全系数法设计、减少和遏制伤害设计、逃逸与救生设计等。  相似文献   

6.
吴念  张金隆 《船舶工程》2006,28(3):46-49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装备保障性现状;在分析舰船保障性设计要求与舰船装备特点、舰船全寿命周期保障性设计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舰船设计与舰船保障性设计同步实施方法;最后,描述了舰船保障性设计过程,并为全面开展舰船保障性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金 《舰船科学技术》2023,(22):202-205
为提升舰船三维重构结果的细节丰富度,在双目视觉支持下提出红外遥感舰船图像三维重构设计方法。通过像素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转换,融合可见光图像与红外遥感图像的点云信息。从可见光图像与红外遥感图像融合结果中提取舰船目标的质心、质心区域灰度以及舰船区域面积的特征点。利用半全局匹配算法,匹配提取特征点。依据匹配结果采用三角化曲面算法实现舰船图像三维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重构获取的舰船图像,细节丰富,未出现空洞或细节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面舰船防火能力,通过分析水面舰船的密性要求及各种区域划分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区域化设计的水面舰船烟密区域初步划分方法,归纳了火灾烟雾控制管理流程,并给出了火灾烟雾控制的具体措施。此外,通过对典型舱段实例进行划分方法说明,可为相关舰船总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舰船上存在着爆炸危险区域,本文介绍了引起爆炸的条件,概述航船爆炸危险区的分类及如何采取电气防措施,提高舰船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复杂舰船网络的生存能力,降低复杂舰船网络的路径开销,需要进行抗毁性设计,提出基于最短路径的复杂舰船网络抗毁性设计方法。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模型对复杂舰船网络的区域结构分解和拓扑,进行舰船网络的路由探测算法设计,提高路由节点的通信覆盖率和冲突规避能力,采用能量均衡方法进行舰船网络节点的优化部署,以最短路径寻优准则进行复杂舰船网络抗毁性优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复杂舰船网络设计,抗毁性能较好,网络的连通度提高,抗波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舰船设计质量是决定舰船最终质量的关键。在分析一般产品设计质量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舰船设计及舰船质量的特点,提出了舰船设计质量的概念模型,并分析了影响舰船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综合鱼刺图、FMEA的特点,研究提出了鱼刺图与设计FMEA结合的设计质量控制方法,并采用设计流程卡规范设计过程,提高工作的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舰船技术的发展,舰船电力系统容量不断提升,对舰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船的环形区域配电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本文介绍舰船配电系统常用的几种方式,着重分析了环形配电方式及其优点;讨论舰船区域配电系统及其构成的模块,并给出舰船区域配电系统的结构图,总结了舰船区域配电系统建立的目标;提出2层现场总线的监控系统和3层现场总线的监控系统,并分析2种监控系统应用场景。这对我国舰船区域配电监控系统可靠性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图像检索是舰船图像分析领域的热点,当前舰船图像检索算法没有考虑用户对不同区域感兴趣的差异性,使得舰船图像检索效果很差,为了获得更优的舰船图像检索结果,本文设计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的舰船图像检索算法。首先分析当前舰船图像检索的研究进展,描述了感兴趣区域的舰船图像检索流程,然后采集舰船图像,对它进行一定变换处理,并从舰船图像中提取兴趣点,最后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兴趣点实现舰船图像检索,采用多幅舰船图像进行了检索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舰船图像检索算法相比,本文算法不仅获得民更高精度的舰船图像检索结果,而且明显缩短了舰船图像检索的平均时间,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检索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舰船图像检索,实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把握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的变化,设计了基于危险理论的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引入危险理论将舰船通信网络入侵频率作为风险评价输入,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级别作为输出,建立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样本集合,然后采用Elman神经网络对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样本集合进行训练,建立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最后采用舰船通信网络系统为例,分析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高精度把握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变化态势,不仅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而且舰船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效果要优于其他方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设计分析方法对舰用齿轮箱和推力轴承进行抗冲击性能分析,同时创新性地引入质量控制领域中的[3σ]准则思想,基于齿轮箱和推力轴承冲击作用响应确定齿轮箱和推力轴承的抗冲击危险区域,针对大齿轮传动轴轴承、轴承座、大齿轮传动轴辐板部位、下箱体箱壁交叉处等抗冲击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区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与原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适当增加危险区域的板厚,在设备质量仅微量增加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舰用齿轮箱的抗冲击能力,所采用的评估体系和流程适用于舰船所有设备的抗冲击性能预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6.
舰船环形区域配电网络结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新兴技术的应用,现代舰船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多种多样,而舰船电网结构是关系舰船性能的关键因素,需要从可靠性角度进行严格的论证分析.本文以环形区域配电系统为模型,设计了3种区域内部配电网结构,并借鉴陆地上电网可靠性评估成果,采用网络等效简化思想,对所设计配电网结构与传统干馈式单母线配电结构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比较,从而选择出高可靠性的区域配电网结构.  相似文献   

17.
舰船模块化设计与建造符合我国舰船研制的需求,注重舰船模块化顶层设计,注重舰船建造工艺改革以及设计方法与管理制度改革十分必要.本文简述了潜艇模块化总体设计、潜艇模块体系分析,亦提出了近期可能实现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8.
目前,常见的舰船零部件设计方法在对零部件的设计过程中,因所设计的零部件之间的契合度不高,导致最终的设计效果不佳。基于此,提出一种计算机辅助的舰船零部件设计方法。首先,分析舰船零部件结构,建立舰船零部件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利用Auto CAD开展舰船零部件的绘制工作。最后,建立舰船零部件的三维参数化模型。与传统的舰船零部件设计方法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机辅助的舰船零部件设计方法能够提高零部件之间的契合度,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9.
韩旗 《船电技术》2011,31(2):33-36
舰船配电网络结构是关系舰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现有舰船配电网络结构已不能满足未来舰船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目前舰船配电网络结构,指出了现有配电网络结构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总结分析了区域配电的特点,提出区域配电将是未来舰船配电网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直流区域配电系统的网状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付立军  叶志浩  王琦 《船电技术》2007,27(4):193-196
本文在综合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研究方面,分析了直流网状网络在舰船容量设置以及故障重构方面的优点,阐述了直流区域配电系统在隔离故障和优化舰船设计方面的优势.对于基于直流区域配电系统的直流网状网络,提出了此类网络在继电保护研究方向上主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