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高校助学工作的基础。当前认定方法和认定工作中存在着信息虚假、缺乏统一标准、侵犯受资助人隐私等问题。为改变传统的资助模式,文章提出了构建以有偿性资助为主的资助新模式,新资助模式有助于降低认定成本,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蓬勃发展,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增大,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水平不断提高。但学生资助工作仍面临着资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难和挑战,资助资金结构、额度与资助效用的不平衡、资助机制滞后与精准资助的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影响了资助成效。因此,高校要转变资助工作模式,推进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工作模式,从"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延伸,通过在实施精准资助和构建大资助育人格局等方面下功夫,解决学生资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起着主要作用。为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运转,认为应该建立以国家为责任、出资、管理统一主体的高校助学贷款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沈华 《交通高教研究》2012,(5):82-86,110
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改革和成本分担的实施成为解决高校经费短缺的重要举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借助高校资助政策完成大学学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学者开始关注高校资助政策对学生行为选择的影响。首先,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资助政策与学生行为选择间的关系。其次,关注高校资助政策对高等教育入学行为和学生学业发展行为这两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行为选择研究能有效揭示高校资助体系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助于探寻影响大学生行为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前,特困生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校党委十分重视资助特困生工作,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明确提出决不能使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使其完成大学学业,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高校助学工作,不仅关系学生,也关系高校,更关系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助学问题前提、助学指导思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助学工作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助学制度和体系设计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的内涵,在分析当前资助育人工作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基本原则,从"科学认定资格、创新服务渠道、开展主题教育、增强自强能力"方面详述了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模式需要根据学生动态不断更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应以思想政治引领、学风规范建设、团学建设指导、资助管理育人、创新就业教育、宿舍文化建设等思政教育和管理教育为主线,通过品牌主线思政教育、学生事务规范管理、问题导向机制建设、党团学一体化育人、平台创新团学教育管理工作等方面创新模式,通过新媒体融入提升辅导员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效果,为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制度对高校改革的意义,提出高校近期应进行的与此相应的配套改革;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培养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加强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导作用,改革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一项极为棘手的工作。从精准扶贫工作视角,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经验,分析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指出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认定工作中一些现实的思考,用以借鉴,减少认定工作中的矛盾,提高认定中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12月9日,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向中山大学捐赠了100万元奖学金,用于资助中山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既有来自固有生产生活与交往实践方面的影响,也有急遽转换的学习生活时空造成的不适应感带来的困惑与矛盾,既有外界帮扶不足与供给不当诱发的精神贫困,也有贫困生身心修养水平不足与面临的人生巨大复杂挑战之间的矛盾不能解决造成的原因。恪守尊重与平等的基本原则建构贫困生精神扶贫机制,充实交往实践,建设"一家两校"协同互动模式,在巩固发展好物质帮扶传统功能基础上,创新性挖掘精神扶贫功能,不间断扩充精神扶贫机制的社会效益,将资助育人有机融合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系统性工作中,是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系统必须担负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普及,让社会、学校和家庭连为一体。大学生作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深受互联网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集社会各界形成教育合力,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对某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心理状况和环境适应等四个方面评估新资助政策体系对高校贫困生的教育援助效果。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高校贫困生)在心理状况和环境适应两个方面的状况明显差于中、高等家庭收入的大学生;受新资助政策体系援助的高校贫困生相对于未接受援助的学生来说,其学习态度和环境适应两方面状况有显著改善。其结果表明,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有效改善了高校贫困生学习适应性状况,教育援助效果显著。该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拓展高校贫困生教育援助途径提供了有价值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教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教育目标。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无论是"立德",还是"树人",都需要发挥文化的作用。与此同时,要想做好文化育人工作,则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引,需要高校党建作为最根本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建工作是引领、是方向,文化育人工作是基础、是根本,在要具体的实践中实现党建与文化育人合力合拍,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方位"立德树人"育人教育理念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核心工作。中华传统家风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必然诉求。鉴于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特殊性,将高职院校所在地的传统家风文化与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及第二课程建设相融合是高职教育开展家风文化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的有效途径,这样既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也为学生从思政教育视角了解所在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有关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要求,探索新时代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最优化的实现方法,本文以武汉轻工大学经管学院在学生会中建设"活力团支部"的创新实践为对象,对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思想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功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升高校共青团育人实效的实践路径和优化建议,验证了高校学生会团支部对拓展共青团育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对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生为本,探讨坚持需求导向、能力导向、责任导向相结合,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积极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银行、学校和政府在学生贷款实施中的作用和责任,以期在解决助学贷款实施难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应务实创新,做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手;育人为本,做大学生的导师;与人沟通,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统筹兼顾,做学生工作的专家学者,从而实现其角色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