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长江口耙吸船疏通航道工作时对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情况的影响,开展实船试验工作。确保有效开展实船试验,分析耙吸作业船组在长江口的可航水域特征,根据风流压差角、横向漂移等影响因素,确定耙吸装驳作业船组和通航船舶交会宽度的控制原则。选取目标船型耙吸船"长江口01"、开底泥驳船"航驳7001"和"长江口驳2"为试验对象。为体现数据的真实性,航行数据采集以不预设操纵方案,不特别规定会遇距离和边坡利用方案,不干预驾驶人员实际操纵为前提,前后分别安装定位定向仪和船舶姿态仪。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耙吸船组作业期间的风流压差角、瞬时航速、瞬时航迹带宽、横向漂移倍数和作业时航道剩余宽度的结论。该研究为耙吸作业时对其他船舶的航行影响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刘斌  刘福强 《水运工程》2022,(S2):69-72
运营航道需要拓宽或加深疏浚时,常因施工船舶与运营船舶的频繁避让导致安全风险大、施工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了船舶安全避让及效率提升措施,即:采用航道有效宽度计算方法,通过施工通航验算,采取科学有效的避让措施,解决耙吸船频繁驶离航道避让的问题。研发了耙吸船的堵耙快速取泥装置、耙头防溜耙装置,解决了耙吸船施工黏土堵耙清理难、边坡施工效率低下等技术难题。实践证明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3.
在港内航道中,船舶的数量多密度大,船舶汇入汇出对在航道中正常行驶的其它船舶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已有的船舶运动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对船舶汇入汇出安全行驶进行了初步设计,并计算出能够进行安全汇入与汇出的最小距离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昊  张亚楠  秦亮 《水运工程》2014,(6):154-157
为提高耙吸船施工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分析耙吸船施工数据,机具性能,进行土质采样试验,深入研究并优化耙吸船施工工艺。新的施工工艺实施后,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耙吸船施工生产率提高了37%,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张群 《水运工程》2014,(7):163-165
浅区疏浚一直是内河航道维护疏浚的难题。当内河航道水深不能满足自航耙吸船空载施工吃水要求时,耙吸船将无法进行上线下耙疏浚施工。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最新研制的艏冲装置系统安装于耙吸船船艏,并利用艏冲装舱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浅区疏浚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连云港30万t级航道、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航道等回淤较小、土质较硬的航道疏浚工程的水深数据分析,发现耙吸船、拖轮耙平器施工区域的水深变化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利用均方差理论超深取代设计允许超深,可提高耙吸船、耙平器扫浅工期预测精度。同时,综合运用均方差、浅点面积率、平均超深三项指标,可以对耙吸船施工质量、耙平器施工效率进行定量评定,为耙吸船、拖轮耙平器的合理配置提供给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子华 《水运工程》2017,(S2):75-77
为解决自航耙吸船在航道疏浚特别是冲淤变化大、施工中无法精确测量水下土方的难题,依托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6”在长江南京以下 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施工中进行研究,采用自动土方计量仪进行耙吸船疏浚精确计量,探讨自动土方计量仪原理并总结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亚楠  刘昊  文栋 《水运工程》2014,(7):154-158
通过对耙吸船施工周期的研究以及施工参数的分析,确定最佳装舱时间,从而提高耙吸船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耙吸船最佳装舱时间的确定,使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耙吸船施工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9.
以某疏浚工程为例,并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所具备的体积大、吃水深且不适用于浅窄行当清淤施工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耙吸挖泥船在本次浅窄航道挖泥疏浚方面应用的分析。根据对待清淤航道水深条件、潮汐特征、船舶性能等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富余水深及上线的控制,既突破了浅窄航道应用耙吸挖泥船清淤施工的技术瓶颈,又达到了拓展清淤区段长度和施工工作面以及确保清淤船机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体积大、吃水深、不适宜浅窄水域施工的问题,进行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施工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潮汐、水深条件、耙吸船特性、施工工艺等要素,得出结论:确保选定的船舶上线位置不仅要满足上线时刻的船舶航行挖泥水深需要,还要保证在施工航速下各个时段的船舶富余水深要求。该施工技术以船底富余水深为关键控制量,尽量延伸上线位置,保证可施工区段长度,逐渐拓展工作面,突破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水域施工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1.
大型耙吸船在淤泥底质航道扫浅施工时,存在超挖方量多、上线精度低的现象,从而导致扫浅效率低。携带联合刮板式耙平器的整平船因其船型较小,可以有很高的上线精度,加之"削高补洼"的施工特点正好可以利用起耙吸船超挖产生的深槽,从而达到理想、高效的整平效果,最高可达1600m3/d。本文就巴西巴拉那瓜和安东尼娜港五年维护疏浚工程整平船联合耙吸船扫浅施工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适应大西洋东海岸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的工况条件,解决耙吸船在新工况条件下航道平整度控制差、船机故障多、施工效率低等问题,以莱基深水港航道疏浚工程为依托,对大西洋东海岸长周期涌浪工况下耙吸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主要包括改变耙齿的组合方式、配合调整船舶高压冲水等参数、优化船舶施工布线等.工程应用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6):418-418
<正>2009年12月3日,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融资建造的13280m3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6"顺利下水。该船挖深达45m,是国内挖深最大的疏浚船舶之一。"长鲸6"为双桨、双耙、双机复合驱动自航耙吸挖泥船,由  相似文献   

14.
针对耙吸船在浚挖水深较小、疏浚量较大、运距较远的航道作业时常常要浪费大量时间候潮的问题,开发基于MATLAB的耙吸船减载或候潮施工方案优化软件。该软件根据施工海域潮汐情况,预测耙吸船在候潮施工和减载施工2种工况下的生产率,从中选择更为高效的施工方案。同时,该软件可以精准计算挖泥时间,为施工人员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在保障耙吸船安全施工的同时提高船舶施工效率。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槟城吹填造地工程中,使施工周期缩短10%,生产率提高7%。  相似文献   

15.
京唐港区砂源为粉细砂,颗粒较细且不易沉淀,采用传统的吸砂船进行水下取砂溢流量极大、效率极低且装舱量少,无法提供可靠的砂源且取砂造价过高。通过增加主管分流装置对平板驳进行改造,结合同期航道疏浚的耙吸船连接管道进行吹砂,通过溢流沉淀,将耙吸船泥舱中的海砂吹至砂船船舱内,再用于防波堤筑堤冲砂。试验表明,耙吸船联合改造平板驳装舱砂船每日可提供砂源约0.93万方。将航道疏浚与防波堤冲砂施工有机结合,同时节约了吹填区围埝建设和取砂船单独水下取砂的费用。  相似文献   

16.
吕玉棋 《航海》2020,(1):31-34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进行的是水下作业,不但隐蔽性较强,且技术复杂、未知情况多,包括了水力学、土力学、航道工程学、材料力学等众多学科,施工过程非常依赖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与现代先进技术,属于知识技术密集性行业,是复合型人才施展才艺的前沿阵地。本文把外界对耙吸疏浚船施工认知的一些误区,以及耙吸船驾驶员对疏浚工程施工的误区,加以澄清,对耙吸疏浚船特殊的操作方法作较完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耙吸船由于其船型特点,受到风、流及涌浪的影响,布线、耙头下放深度都将时刻发生变化,直接导致开挖质量以及扫浅生产效率降低.结合日照港石臼港南区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对设备进行改进,对不同浅点采取不同的扫浅形式,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大型耙吸船扫浅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通过改进耙齿、立板、制作耙平器等设备,有效解决了耙吸船...  相似文献   

18.
疏浚工程中由于航道的多样性,经常会遇到航道空间尺寸无法满足耙吸船常规施工要求的情况,特别是大型耙吸船由于其船舶尺寸大,操控难度高的特点,使得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更加高。施工区域受限分为单侧受限、多侧受限,不同的受限区域有必要通过对环境、设备和施工方法综合考虑,优化施工工艺来提升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本文以巴拉那瓜疏浚工程中的Surdinho区段为例,阐述了受限区域的施工优化路线。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内陆湖泊航运条件不佳,通常没有航道与外界相通,常规绞吸式挖泥船和耙吸式挖泥船无法直接通过航道进入,不便在清淤疏浚中使用,其他施工设备往往效率及安全性能不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船舶机械来解决内陆湖泊清淤问题。本文通过河南省某水库清淤扩容工程的实例,分析"拼装式"绞吸船施工情况,为需要清淤的内陆湖泊但又无合适清淤机械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中耙吸挖泥船施工存在水深不足、施工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抓斗船绞吸船联合施工工艺,通过抓斗船疏浚后由泥驳将疏浚土装运至蓄泥坑抛卸,再由绞吸船将其二次吹填上岸.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规避了水深不足的安全风险,并通过半幅施工半幅通航措施,降低了施工对航道通航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