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强  喻贵民 《中国造船》2003,44(Z1):239-246
本文对渤海油田的事故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对事故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由此对事故井进行了分类.本文还详细阐述了渤海油田在事故井处理过程中已经采用的工艺技术及其组合,并透彻的分析了失败和成功的关键点.在总结以往事故井处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下一步事故井处理的总体思路和相关建议.此外本文还首次提出建立<渤海油田事故井处理专家系统>,并阐明了专家系统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框架构成,该理论的提出将对渤海油田长期开发过程中-事故井的处理提供非常宝贵的软件基础.  相似文献   

2.
宋永强  胡速 《中国造船》2003,44(2):90-92
介绍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石油工业相结合的DTS(Data Totalization System)数据集成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油田开发过程中钻井、完井、油藏测试等各个阶段的现场数据,形成了完善的钻完井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同时实时传回后方基地对现场远程传输回的数据进行处理,作出对钻井工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决策方案,在公司总部实现对现场施工的远程监控、动态管理,并形成涵盖整个作业区域的钻完井数据库。在过去的两年里,DTS数据集成曾服务于QHD326—A26海底大位移井、中国西北石油局的TK431井。目前已经推广到渤海QHD和SZ36—1作业区及南海作业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项目产量最大化,渤海新建的A组块工程项目组开展了组块陆地建造完工最大化、组块海上连调生活自持、海上连调期间与钻完井的联合作业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工作.打破了以往新建组块海上连调与钻完井不能并行作业的瓶颈,既实现了工程提前投产的目标,增加了投产井数,又节约了生活支持船,实现了管理和效益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4.
徐闽  王蓉 《船舶》2016,27(4):25-31
旅大10-1油田生产形势好,油藏通过继续挖潜预测出较好采收率,启动了该油田综合调整工程开发。在开发方案研究中,工程方新建注水海管,降低水源井产水,解决油田富余生产水回注问题;通过新老平台修井机轨道对接实现后续钻完井、修井作业;改变电网运行方式,以零成本方式提高电网热备容量。最终开发方案顺利通过审查并已实施投产,为这个"短平快"的项目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也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柏健 《船舶》2011,22(2):62-64
针对油轮在渤海油田某区块两种系泊方案,从力学角度、技术可行性、成本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并对系泊方案给出了计算模型,特别是通过系泊力试验以及程序分析,最终“桩锚+浮筒”这一方案以其相对简单的安装工艺、较低的成本以及应用于渤海油田该区块较好的安全性而被采纳。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海上油田生产期间富裕伴生气的回收利用,以渤海油田某平台为例,分析该平台改造原空余甲板及公用系统,加装天然气液化、储存和加注装置,实现利用油田富裕伴生气向海洋石油支持船加注LNG燃料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渤海边际油田建设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华灿  吴小薇 《中国造船》2003,44(Z1):34-40
我国渤海的秦皇岛32-6油田是稠油边际油田,本文基于该油田的海上油田建设工程技术,分析出了渤海边际油田的建设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与创新,分别从油气集输流程技术、工程结构设计技术、能源供应设计技术、集中自动控制技术、工程项目先进管理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它们的关键技术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以旅大4-2WHPB平台外挂井槽工程实践为例,从新增井口片设计、钻井操作平台及隔水套管防撞结构等方面,分析渤海油田外挂井槽结构设计与施工特点,并对工程实践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海洋石油平台一般在陆地建造期间就已完成平台吊机安装和相关功能的试验,出海后对吊机进行简单调试就能投入使用。渤海油田某项目WHPA平台因吊机安装位置与平台钻修机橇块位置较近,吊机安装后会增加平台海上吊装的难度且风险极高。为解决该问题,经过多次讨论分析,将设计方案确定为平台出海安装固定后再对吊机进行安装。这种方案虽然在施工中受到地域限制和海洋环境影响,施工难度和风险大,对安装技术要求较高,但通过该设计方案安全有效的完成了吊机安装工作。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10,(5)
<正>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公司5000米潜油电泵于8月22日在中石化塔河油田10113CH井投用。截至9月13日,该井生产正常,每天比原来增产15吨原油。这标志着世界上泵挂最深的潜油电泵诞生。塔河油田原油地面黏度大于100万厘泊,油藏埋深超过5700米。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地层能量不断衰竭,3500米的深抽工艺已难以满足开发需求,深井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及产品研制成为向深井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渤海油田锦州25-1井隔水导管在钻入过程中遇阻,未下入到位,且未采取固井措施的情况,采用建立隔水导管受力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应用ANSYS软件分析该井隔水导管在风、流、冰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及井口稳定性,确定在最危险工况下和承受防喷器重量时隔水导管承载能力满足作业要求,在复杂环境荷载作用下井口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PLC的抽油机间抽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光  凌云峰  曹宝良  朱蕾 《机电设备》2006,23(3):I0026-I0029
为改善油田抽油机系统的运行现状,结合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通过测量电动机的工作电流,确定不同产量油井间开周期.在此基础上,研制基于PLC间抽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系统,提出了采用星角双向切换加间抽控制的节能控制技术方案.现场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原理可行,功能设计实用,整机性能良好,解决了低产低效井能耗高、泵效低的问题,取得了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中国各个海域中,渤海海域拥有数量最多的即将弃置的海上平台,而且已探明有大量的边际油田需要开发。海洋平台的拆除工作在渤海海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研究一套适用于我国渤海海域的海上弃置平台组块拆除方案将会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并依托岐口海洋平台上部组块拆除潜在项目,提出了双船浮托法整体拆除弃置海洋平台上部组块的方案,并为以后工程实际操作提供了相应的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康宁  高卫东 《中国修船》2006,19(Z2):48-50
文章根据"自立号"生活平台用于油田的生活支持船的需要,经常用驳船运往渤海海域的各油田,根据运输过程中海上的各种工况及平台结构特点,制定出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且可持续使用的标准运输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5.
《船艇》1990,(5)
沪东造船厂为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建造的一艘52000吨浮式生产储油轮——“渤海长青号”,于3月31日正式交付拖航,由渤海石油公司海上拖轮拖往渤海34-2/4 E油田,经海上系泊定位后,为渤海油田开发生产服务。“渤海长青号”是迄今为止。我国  相似文献   

16.
LD10-1油田井口平台加挂井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D10-1油田井口平台加挂井槽项目中,对三种加挂井槽的方法(内挂井槽、外挂井槽和新增桩腿加挂井槽)进行详细分析论证,最终确定合理的加挂井槽方案。在加挂井槽的方案论证和实施工程中,对三种加挂井槽方式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和各自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晏绍枝  喻贵民  马巍巍 《船舶》2012,23(3):71-75
为了适应边际油田的开发,改善修井机重量大、作业区域宽、整体重心高的弊端,主要介绍了不压井起下作业装置(以下简称Snubbing装置),并对不同形式的应用进行优缺点分析,进一步提出Snubbing装置在渤海边际油田开发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强  于聃  张丽娜 《船电技术》2016,36(8):56-59
本文介绍了海洋平台谐波的产生与治理,并以渤海某油田项目实例,给出如何根据谐波分析的计算结果来选择滤波方案。通过对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两种方案的比较,给出适用于海上平台的消谐方案和提高海上平台电网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明信  吴泓  赵万优 《中国造船》2003,44(Z1):254-258
套管钻井技术是利用套管代替钻具进行钻井作业、边钻进边下套管的技术.现代套管钻井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加拿大Tesco公司为代表的技术,完钻后下入回收工具回收井下钻具组合,可使用井下动力马达;另一种是以美国Weatherford(威德福)公司的钻鞋为代表的技术,完钻后钻鞋随套管留在井下,可以被下一只钻头钻掉.赵东油田在开发井的13-3/8"表层套管钻井中使用威德福BBL的套管钻井技术,一次成功完成钻井22口,总进尺5626米,最高单井平均机械钻速231.1米/时,刷新了套管钻井的世界记录,也是套管钻井技术首次在国内大规模的应用.套管钻井加快了钻井速度、降低了卡钻等作业风险、提高了钻井作业效率、节约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20.
《船艇》1989,(6)
海洋石油开采的重要工程船舶,被称为“海上原油加工厂”的52000吨浮式海上储油船“渤海友谊号”,4月4日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完工,正式交付拖航,并将前往渤海油田,为开发渤海油田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石油工程的国际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