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超薄导电磨耗层对路面进行融雪化冰是一种有效的道路抗冰技术。制作了600 mm×600 mm×380 mm的桥梁试件,通过低温人工环境室对超薄导电磨耗层除冰过程进行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薄导电磨耗层除冰,电阻越小,磨耗层表面加热时温度分布越均匀,3Ω的磨耗层比5Ω的磨耗层除冰效果要好;当试件上表面风速为8.0 m/s、环境室温度为-4.1℃融冰时,磨耗层的融冰功率需要370 W/m~2。当磨耗层的发热功率为334W/m~2时,对上表面风速为8.0 m/s、环境室温度为-3.7℃的工况勉强能防结冰。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国内外道路现有的防冰除冰技术,并对这些技术从投入成本、技术特点、施工难度、除冰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指出应当转变思维方式、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和技术,促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路面摩擦接触理论,采用Ansys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以路面摩擦系数、摩阻力及制动距离作为结冰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表征指标,从路面结冰工况、冰层厚度及模量、轴载、轮胎花纹类型开展了防冰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力学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结冰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权重不一,防冰沥青路面由于防冰材料的消雪融冰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路面抗滑性能,保证雨雪天气路面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道路凝冰问题,基于环保、经济、实用等原则,针对适用于沥青路面主动抗凝冰的蓄盐纤维填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并对其相关性能展开研究。通过基于单纯形重心设计的融冰试验和电导率试验对蓄盐除冰材料配比进行探究,并基于融冰试验和冻粘剪切试验分析其除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乙酸钠∶乙酸钾∶甲酸钠=7∶2∶1、复合有机盐∶纤维=3∶1为蓄盐纤维各种成分的最佳配合比;在融冰试验中,蓄盐纤维替换率为66%的除冰材料在较高负温下融冰速率能达到1 022 g·(h·m2)-1,表明其融冰性能良好;凝冰后,蓄盐纤维沥青混合料表面冻粘强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下降33%,能够有效降低冻粘强度。基于最佳配合比,新型路用环保蓄盐除冰材料具有良好的融冰能力和除冰降粘功效。  相似文献   

5.
正1成果简介1.1该冬季道路防滑除冰液适合于寒冷地区路面防冰除雪将其喷洒在雪、霜、薄冰上,可使冰雪混合物松软、融化,既防止行车打滑,又便于机械清扫;对环境无污染,可广泛适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路面的防滑除雪,达到防冰、除雪、除霜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环保类路用防滑除冰液。1.2冬季道路防滑除冰液的技术原理该冬季道路防滑除冰液为避免除冰盐给路面冬季养护所带来的各种危害而开展的研究,可减少环  相似文献   

6.
冬季路面冰雪清除工作是保障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的基础。目前,路面冰雪清除主要采用人工清扫、机械清理、撒砂撒盐等,效率低且不及时。在2016年初的"超级寒潮"期间,自主研发的新型主动除冰技术——超薄导电磨耗层主动抗冰系统在厦蓉高速(G72)汝郴段上寨特大桥试验段成功应用,测试结果发现:当除冰热负荷为140 W/m2,可维持路表温度在1℃左右,足以清除路表温度为-5℃,积雪厚度5~10 cm冰雪。超薄导电磨耗层主动抗冰系统可实现路面冰雪及时、快速、主动清除,大大提高了道路冰雪灾害应急处理响应速度和安全保障能力,为道路除冰雪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交通标准化》2009,(4):115-115
由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承担编写的三项国家标准《航空器地面除冰防冰方法——液体法》、《隔热隔音材料燃烧及火焰蔓延特性试验方法》、《隔热隔音材料耐烧穿试验方法》日前在成都通过审定。据悉,《航空器地面除冰防冰方法——液体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1076,该标准的实施将为规范我国民用航空器地面除冰防冰技术提供依据,为保证飞行安全起到重要作用;《隔热隔音材料燃烧及火焰蔓延特性试验方法》和《隔热隔音材料耐烧穿试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确保我国自主研发的隔热隔音材料达到适航要求,规范舱内隔热隔音材料的使用和市场管理,保证民航的运输安全提供了有效的试验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南方地区冰雪灾害天气使用除冰盐而造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现象,分析了除冰盐剥蚀破坏机理及路面受冻破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南方地区提出了控制除冰盐危害的具体措施,从而为高效抗冰救灾减少除冰盐的破坏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面向智能交通的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PS),以公路冰雪灾害防治作为应用目标,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理论设计了公路主动式防冰处置的CPS模型,形成由一系列跨越信息世界、物理世界的节点相互耦合而成的巨型分布式反馈控制系统。围绕该CPS模型,提出了基于热力学规律的 路面温度短时预测算法,并基于风险理论设计了主动式防冰控制策略。对实测数据的实验分析和实际路段的系统应用表明,由于在预测算法中考虑了空气温度与路面温度的耦合变化关系,该 CPS 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30min 的平均路面温度预测误差约为±0.2℃;该CPS 的融冰处置能够覆盖高速公路约3/4 的有效行车区域,可以预先避免凝冰和积雪的形成或是主动降低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防冰热负荷作为桥梁融冰系统设计的首要环节,对系统的运行能耗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阿勒泰、汉中、伊宁3个典型城市,采用ASHRAE防冰热负荷计算公式,借助MATLAB编程得出3个城市最冷月热负荷最大一天的防冰热负荷与气象参数的动态变化图,分析各气象参数对动态防冰热负荷的影响,并提出一种针对某一待求参数受多个已知参数影响程度的预测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该防冰热负荷计算模型下,防冰热负荷与风速趋势相似,天空辐射温度与室外温度趋势相似;防冰热负荷同室外风速、含湿量呈正相关,而与天空辐射温度、室外温度、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且对防冰热负荷的影响程度为:室外风速天空辐射温度室外温度含湿量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环保型长效自融冰雪路面涂层的除冰融雪原理,采用多种融冰雪材料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了人工环境下融雪、冻雨和二次结冰试验,通过碳钢条腐蚀试验和三叶草浇灌试验进行了环保性能分析,并在某试验段进行了道路融雪能力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自融冰雪路面涂层大于0.6 kg·m-2时融雪效果较佳,一次涂刷能多次融雪;涂层对冻雨和二次结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结构物和植被基本无影响,环保性能较佳;涂层一次施工能多次除冰融雪,可满足一个冬春季长效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处理路面冰雪不是采用常规的除冰方法,而是采用预防结冰的方法:即撒布防冰化学剂。方法有三种:(1)用液化化学剂;(2)用预湿的固体化学试剂;(3)用固体化学试剂。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初恶劣的冰雪天气导致中国南方省份运输系统大面积瘫痪,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高速公路融雪除冰系统的建立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桥梁系统因其结构特征和施工技术的特殊性,使其系统设计和建设成为关键问题。结合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桥梁路段的特点,进行现行路桥融雪除冰技术比较。并选取适当技术构建相应除冰方案,以提高通行质量,减小事故数量。  相似文献   

14.
正2月7日,合肥地区大雪刚刚停歇,8日傍晚,又一场大雪再次降临,全市各个公交停车场、枢纽站、各大公交首末站停车坪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8日17时,合肥公交集团总经理平伟通过集团管理干部微信群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支持一线营运服务工作,确保新春期间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众志成城铲冰除雪努力支持营运生产合肥公交集团未雨绸缪,精心组织,扫雪除冰工作部署到位,铁锹、扫帚、融雪剂、草垫和自制雪耙、雪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发热电缆进行融雪化冰作为一种有效的道路抗冰技术,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赤石大桥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建立了热力融冰过程的数值模型,研究了发热电缆融冰系统在90、120和140 mm 3种不同间距下的热量传递规律和路面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主桥沿底面的热损失基本可以忽略,而引桥的热损失较大;在电缆敷设层添加一定厚度的隔热材料和上面层采用导热沥青后,引桥沿底面的热量损失减少3%左右;从向路面传递的热量来看,90 mm间距融冰系统的融冰能力要远大于140 mm间距融冰系统,并且路面温度场更为均匀。发热电缆室内融冰实验结果表明,在90 mm电缆敷设间距和发热功率为30 W/m时,试件上表面温度达到2.5℃左右,能满足融冰要求,模型实验试件内部温度分布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机场道面实际除冰雪作业中方案不能完全适应环境的问题, 考虑了除冰雪过程中作业方式和航空器适航条件, 构建了具有时间约束的两阶段除冰雪作业模型; 基于机场除冰雪车辆的作业能力, 研究了机械除冰雪作业方法中多车辆的协同作业问题, 设计了基于复拉普拉斯矩阵的队形控制模型; 为了减少通讯消耗及保证通讯稳定性, 基于Henneberg序列操作方法生成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车辆最优通讯图, 并验证了所生成最优通讯图满足队形控制模型所要求双根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两阶段除冰雪作业模型能够选择不同的异构车辆进行编队作业以达到时间和效果最优; 基于复拉普拉斯矩阵和领航者方法相结合得到的控制模型与传统控制模型相比队形更稳定; 采用边有向化操作所生成的最优通讯图保证了队形中领航者和跟随者之间通讯的有效性; 在一阶运动学模型下, 基于5自主体“人”字形编队从任意位置出发能够在1 min内实现速度收敛一致及生成期望队形, 且运动轨迹中不存在绕圈、小角度转弯的情况, 符合实际作业车辆运行规则, 并能在随后的作业中保持期望队形。可见, 所构建的队形控制模型能够实现对大型异构除冰雪作业车辆的队形控制, 满足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江苏徐州地区温度气候状况,利用ABAQUS建立以发热电缆为电加热介质的桥面温度场数值模型,研究了发热电缆融冰化雪工程中发热电缆布设方式对冬季桥面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桥面的温度场分布和桥面升温时间受发热电缆的线功率、布设深度和布设间距影响较大;发热电缆周围温度梯度较大,增加发热电缆的线功率、减小布设深度和布设间距,可以加快桥面升温速度,从而提高融冰化雪效率。通过对融冰化雪效率、效果、经济性和施工便捷性的综合考虑,建议发热电缆布设的线功率采用28 W/m,布设深度为10 cm,布设间距为10 cm。  相似文献   

18.
山区公路隧道受到"隧道风"影响,在降雨或者降雪后,雨雪融化渗入路面引起道路结冰而导致交通事故。世界上寒冷地区对隧道口形成的这种被称为"暗冰"的现象非常关注。暗冰致使路面抗滑性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率大大增高,本文分析了寒冷地区暗冰的成因及特点,论述了对暗冰的处理方法,特别研究了电热膜法和发热电缆法的除冰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应用到交通运输领域中,实现智能交通的重大变革,首先,从信息资源整合、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新技术应用、信息主动推送、智能网联汽车等方面提出智能交通的痛点及需求。其次,总结智能视频分析、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平台应用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业务领域研究现状。再次,围绕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汽车电子标识、数据湖蓝光存储等新技术,分别从技术突破、业务应用两个方面阐述新技术突破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新技术 在智能交通领域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路交通网络的日益复杂,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GIS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合理的选择自己的出行路线,既节约了时间成本也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GIS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了交通网络的各个方面,其发展的情景也被一致看好。将对GIS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