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目前传统列车网络系统带宽小的问题,对基于实时以太网的列车网络系统进行设计。该系统整合车载多个系统的网络接口,并进行多网络融合,以减少车内网络布线,降低检修维护成本,并且保证日益增多的列车数据能够稳定、快速地传输。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下一代地铁网络控制系统,采用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列车控制与信息服务多网融合的方案,充分考虑列车控制安全及网络信息安全,满足列车控制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列车网络融合系统实时以太网技术,将列车上的网络通信速度提高到1 000 Mb/s,采用列车控制网与PIS系统网络融合,设计出与网络融合系统配套的车载云平台,实现数据监控与故障诊断功能,并通过装车试验验证,为后续以太网控制系统技术、基于以太网的信息化服务技术在地铁车辆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营方面的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赵颖  柳青红 《中国铁路》2023,(10):128-134
为提高高速铁路突发险情应急处置的及时性,提出基于5G公网的超视距报警信息和实时视频快速传输上车的系统架构,开展列车超视距关键技术研究,并在京张高速铁路开展了基于5G公网的列车超视距应用技术试验。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列车超视距技术在系统应用阶段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报警信息和实时视频快速上车与网络覆盖质量具有强耦合性,一方面用户对超视距危情报警信息的传输时效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另一方面当前高速铁路沿线的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不能满足全天候、全覆盖的车地传输需求。因此,设计2种系统通信架构,一种适用于5G-R专网建成之前,基于GSM-R网络和4G/5G公网的通信架构;另一种适用于5G-R专网建成后,基于5G-R专网的通信架构。2种架构可以满足现阶段和未来列车超视距信息快速传输上车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对于列车网络系统来说,可靠性最为关键。列车网络系统可靠性越高,列车运营越安全,可使调试和维护的成本极大地降低。分析列车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寻找列车网络系统可靠性的提升措施,对列车网络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深圳1号线续建工程为例,从列车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列车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列车MVB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提升措施。建议在列车控制领域,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地减少硬连线,积极地推广和使用车辆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6.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列车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从列车通信网络架构设计及功能集成设计2方面进行了应用性研究。首先,对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构建形式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维度对各种网络拓扑形式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多业务融合网络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的实现形式;最后,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文中所设计的适应多业务融合的列车以太网网络拓扑的可行性。实测表明,该网络系统模型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网络兼容性以及良好的通信性能,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控制系统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客车编组、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实时性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基于LonWorks网络技术,设计客车行车安全监测诊断系统的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具有列车级网络终端自动投入、双网冗余和车厢级网络扩展方便等特点.网络系统的硬件设计采用车厢级和列车级2级总线式拓扑结构:车厢级硬件包括代理节点、制动节点、车辆节点Ⅰ、车辆节点Ⅱ、防滑器节点和显示节点网卡设计;列车级硬件是在车厢级硬件基础上增加地址和数据总线隔离,并实现双网卡冗余.车厢级软件采用双端口RAM与功能节点交换数据,并使用网络变量方式通信;列车级软件采用实时操作系统,具有动态配置网络管理器和网络管理功能,采用显示报文方式通信;人机交瓦界面包括主页而、车厢监测、系统监测、修改车号、查看记录、严重故障显示与报警界面.系统性能分析及使用效果表明:该网络系统使用方便,组网灵活、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工业以太网在动车组列车网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列车网络拓扑结构,并采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以太网用于动车组列车网络系统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TCN列车通信网络的国产化网络控制系统在单轨列车上的应用,并对比分析了国产化网络系统与进口原车网络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房山线列车网络监控系统采用国产化的网络系统,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和控制。介绍房山线列车网络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特点、系统模块组成及其主要功能、网络总线参数,阐述了地铁列车网络监控系统具有的控制、监视、故障诊断和事件记录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列车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列车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列车网络系统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维护设备、远程数据传输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为列车网络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列车控制网络是面向控制的一种连接车载设备的网络通信系统,是分布式列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信息的实时交互来实现对列车各种车载设备的通信、管理与控制等.通信协议是网络运行的最基本的保障,协议实现情况的好坏对于网络以及列车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CRH2型车通信网络协议实现情况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且设计了协议实现情况的分析工具,分析内容包括协议报文封装的分析,协议工作流程的分析,不同应用报文封装的分析,不同应用工作流程的分析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VXWORKS的RS485-MVB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需要,设计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中MVB与RS485通信互连的网关.重点介绍了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COLDFIRE处理器平台实现RS485-MVB网关的软、硬件设计方案与技术.该网关系统充分利用了COLD阿RE处理器的片上资源及其优势,能很好地满足RS485-MVB网关系统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大型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能资源配置是提升服务品质与系统效益的关键.在分析网络系统复杂性和换乘衔接特征的基础上,引入综合协调的理念,将换乘枢纽作为疏解冲突、均衡运能的节点,建立以换乘等待时间最短为目标的网络列车运力衔接模型.设计基于协调层次、偏好导向的递阶循环协调算法,获得协调优化的运营方案,探讨了协调中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实际城轨交通网络为例求解,比选多方案的协调性,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可用于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5.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郑州铁路局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实现,设计出了在充分保证CTC/TDCS和TDMS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网闸、多样的数据交换方式等技术,能够实现2个系统信息实时、安全、可靠共享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6.
智能化乘客信息系统,综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乘客提供信息服务。以802.11n和3G技术进行混合组网可在列车运行中提供较高带宽,实现信息的全区域覆盖。采用多速率接口协议栈,可与地铁多个专业系统互联互通,并方便地获取运营信息;然后通过LCD、查询终端、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实时交互式呈现时间、列车到发站、客流等运营信息,可使乘客便捷舒适地乘坐地铁,提高了地铁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N总线的磁悬浮车车载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保高速磁悬浮列车可靠运行,设计了基于CAN的车载诊断网络系统。它对车载设备诊断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诊断,形成各车载设备的详细诊断信息,提供给地面人员和列车驾驶员参考。介绍了CAN总线技术及其特点,车载诊断网络系统的基本结构,基于CAN总线的车载诊断网络系统的硬件结构,完成了嵌入式环境WindowsCE下包含数据库的车载诊断网络系统的基本软件设计,并通过了试验室测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家乡技术的列车移动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移动列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为乘客提供高速无缝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问题,本文对列车移动网络的自身特征以及所处无线网络环境进行分析,并建立一种基于多家乡技术的列车移动网络系统.构建具有多种无线外部接口和有线/无线内部接口的移动路由器,通过策略配置和网络状态实时监测,实现在多个不同类型的外部无线接口上进行流量分配和负载均衡的机制.提出一种基于自主选举方式的最佳移动路由器推举方法,通过分布式的协议消息交互推举出最佳移动路由器,保证了多个移动路由器的有效协同工作.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列车移动网络的总体可用带宽,降低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数据传输速率抖动,增强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扼要介绍了目前TCMS采用的列车网络系统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并以列车车门为例,详细阐述了当前国际先进的基于工业以太网和Web Service技术的网络通信维护接口设计方法,实现车载设备与TCMS以及与远程列车管理系统异构平台之间的无缝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CRH2型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基于多学科协同仿真的高速列车综合仿真平台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支持UML的Rational Rose工具进行完整的系统需求分析,介绍仿真平台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提出基于HLA-RTI和反射内存网的混合网络系统架构,并基于该平台对CRH2型高速列车进行综合仿真试验,验证仿真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