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王振军  何廷树 《公路》2008,(3):163-167
增粘剂的采用是保证大流动性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优良性能的关键。针对不同增粘剂掺量对大流动性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不同影响,采用改进L-800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测定仪和自行设计的圆筒法研究了不同增粘剂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增粘剂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干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0.02%~0.03%的增粘剂,在不减少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前提下,增大其塑性粘度,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保证拌和物匀质成型;掺量为0.02%~0.03%,所测混凝土力学指标值不同程度增大,掺量大于0.04%,各指标值下降;增粘剂用量为0.03%时,混凝土干缩值最小,相同增粘剂掺量的混凝土初期干缩先变小后变大,后期增大。  相似文献   

2.
从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渗和抗冻性能等方面入手,对铁渣粉与水泥混凝土的掺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掺配科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和应用实践表明:在C30~C40级普通硅酸盐混凝土与铁渣粉的掺配料中,当铁渣粉掺量为20%~50%时,28 d后混凝土强度、抗渗与抗冻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当掺量为25%~40%时,混凝土各项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针对安徽滁河特大桥C50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要求,测试分析了掺粉煤灰混凝土和引气荆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掺15%~30%粉煤灰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塑性开裂和降低自收缩性能,当掺量达30%时则降低了抗干缩性能;掺粉煤灰会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快速渗透性能,但随掺量增加,混凝土抗水压渗透、抗冻和抗碳化性能有所降低.掺引气剂对混凝土变形性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却能较显著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7)
内养生是控制路面水泥混凝土收缩的一项重要新技术,通过研究内养生材料掺量和额外加入水量对混凝土干缩的影响,指出吸水树脂可以明显地降低混凝土后期干缩率。固定额外加入水量时,0.2%树脂掺量的内养生路面水泥混凝土干缩率降低最大为78.8%;而固定树脂掺量时,10倍树脂掺量外部加入水量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在整个水化期间的干缩率降低效果优异。在路面混凝土中使用吸水树脂进行内养生,建议掺量为0.2%,额外加入水量为10倍树脂掺量。  相似文献   

5.
高桂海 《中外公路》2021,41(5):283-287
该文将石灰石粉等质量替代水泥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研究0%、5%、10%、15%、20%、25%和30%的石灰石粉掺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特性、抗冻耐久性、干缩特性以及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粉的掺量变化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影响明显,加入石灰石粉后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加,工作性能得到改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冻性及耐磨性在石灰石粉掺量较少时得到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则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权衡以上各项性能,建议石灰石粉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6.
文中研究了石灰石粉、硅灰以不同比例取代粉煤灰的预制梁混凝土工作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其对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揭示石灰石粉硅灰复掺胶凝体系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石灰石粉取代粉煤灰掺量的67%、硅灰取代粉煤灰掺量的33%,预制梁混凝土性能最佳,相较于基准混凝土,坍落度提高10%,扩展度提高6.3%,1 h坍落度、扩展度经时损失分别下降了33.3%,37.5%;3,7,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3.2%,4.2%,12.6%;3,7,28 d弹性模量分别提高3.5%、3.7%、6.1%;干缩率接近基准混凝土。复合胶凝体系混凝土微观结构中C—S—H凝胶比例大幅提高,C—S—H凝胶聚集成层状,对混凝土起到更好的填充和黏结作用。按适宜比例复掺的石灰石粉硅灰预制梁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要优于单掺粉煤灰,并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干缩变形。  相似文献   

7.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干缩裂缝问题成为制约道路使用寿命的最主要因素,单一的外加剂可以改善其抗裂性能,但会影响其强度,影响整体性能。本文通过复合掺加保水剂、乳胶粉、橡胶粉三种外加剂,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分析其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缩系数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可知,复合掺配后,可以大大降低外加剂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三种外加剂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主次顺序为保水剂>橡胶粉>乳胶粉,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比选,得出最优组合为A2B3C1,即保水剂掺量为0.4%,乳胶粉掺量为3%,橡胶粉掺量为1%时,复合外掺改性的水稳再生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好。对干缩系数分析可知,随着外掺剂的增加,干缩性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三种外加剂对混合料抗干燥收缩性能影响主次顺序为保水剂>橡胶粉>乳胶粉,得出最优组合为A3B2C3,即保水剂掺量为0.6%,乳胶粉掺量为2%,橡胶粉掺量为3%。综合考虑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缩系数的要求,复合外掺改性后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时的最优外加剂掺配比作为混合料外加剂的方案,即保水剂掺量为0.4%,乳胶粉掺量为3%,橡胶粉掺量为1%。  相似文献   

8.
半刚性基层材料为我国最主要的基层类型,具有强度高、造价低廉等众多优点,然而只有保证期结构完整性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承载及传力作用。为此,选取钙矾石类膨胀剂,拟定5%,10%,15%,20%共4个膨胀剂掺量,采用干缩试验、温缩试验以及抗折强度试验,研究膨胀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膨胀剂后,水泥稳定碎石的温缩应变及温缩系数显著降低;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大,膨胀剂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温缩性能影响的敏感性降低;随其养生龄期的延长,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应变逐步增大,添加膨胀剂后,干缩应变和干缩系数显著降低。稳定剂掺量与抗折强度回归分析表明,当稳定剂掺量为7.0%时,抗折强度最大,为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9.
季冻区掺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季冻区夏季多雨、冬季寒冷、春秋两季冻融频繁的实际特点,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进行研究.首先对各种原材料开展室内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显示:掺入粉煤灰后,水泥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弯拉强度均明显改善.然后分别对水泥混凝土抗冻性、耐磨耗性、抗渗性、干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掺减水剂和粉煤灰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抗冻性能,并且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水泥用量和减水剂用量,而砂率的显著性水平为不显著;当粉煤灰掺量为10%时,混凝土28 d的耐磨性能最好,而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其耐磨性能显著下降;同时,掺粉煤灰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抗渗性显著增强,干缩值大大降低.最后,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吸水树脂最为内部养生料,研究分析内部养生掺量和额外加水量的变化对路面混凝土干燥收缩率的影响。在额外加水量固定的情况下,吸水树脂用量变化主要从占水泥用量的0.05%、0.15%、0.25%来分析不同龄期时混凝土干缩率的变化;内部养生料掺量一定时,额外加水量采用10倍、15倍、20倍变化来分析其对混凝土干缩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刘信才  邓俊双 《隧道建设》2022,42(Z1):249-256
为掌握隧道洞渣采用不同干法工艺制备的机制砂品质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定砂石联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CMS)和制砂楼单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SMS)的性能指标,对比研究CMS和SMS 2种机制砂配制的C35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干缩和抗冻性及石粉含量在5%~14%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SMS机制砂的亚甲蓝(MB)值、压碎指标等核心指标显著优于CMS机制砂; 2)相同石粉含量下,CMS机制砂混凝土达到同等工作性所需减水剂掺量显著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冻性能低于SMS机制砂混凝土,干缩率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 3)石粉含量增加对CMS机制砂和SMS机制砂的MB值及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和程度有明显不同,建议SMS机制砂中允许石粉含量为10%,CMS机制砂允许石粉含量为5%。  相似文献   

12.
以河砂为基准组研究了机制砂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硬化后的力学性能和早期收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配比下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较河砂混凝土差,易出现离析和泌水现象;硬化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大于河砂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大于河砂混凝土,并随水胶比的减小而收缩增大。复掺粉煤灰和矿粉能明显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但不利于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水胶比、砂率、聚合物乳液掺量、硅灰掺量以及玄武岩纤维(BF)掺量5个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率以及透水系数的影响;利用多项式线性回归,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透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结合SEM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水胶比和玄武岩纤维掺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当水胶比为0.30,砂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聚丙烯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及收缩性能影响,设计了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0%、30%、50%的混凝土试块,通过针对未掺与掺入1%聚丙烯纤维的再生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以及收缩性能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大,未掺或掺入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均逐渐减小,而吸水率和收缩率则逐渐增大;②随着龄期的增长,未掺或掺入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收缩率均逐渐增大;③在再生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能有效改善其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杨柳至宣威高速公路项目2标段K33+400~K43+020段主线工程为依托,通过改造设备和工序生产得到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符合要求的机制砂;基于正交试验理论,通过室内试验测得不同机制砂掺量、钢渣掺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及砂率下的C50混凝土7,28天抗压强度及其坍落度和扩展度,并通过理论分析研究5种因素对玄武岩...  相似文献   

16.
田耀刚  蒋静  赵成  阎宝宝  张梦缘  贾侃  齐琳 《公路》2021,(2):259-264
为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可及时开放交通并延长其服役寿命,以自制特种胶凝材料、水性环氧树脂、纤维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优选水胶比和胶砂比,结合水性环氧树脂改性技术,制备出高早强快速修补砂浆,并研究了其力学、耐磨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结果表明:快速修补砂浆2h抗压、抗折及黏结强度可分别达到20.0 MPa、5.0MPa和3.5MPa以上,28d强度持续增长,且具有优良的韧性和低收缩性,28d收缩率<200×10-6;与普通C40混凝土相比,快速修补砂浆28d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可提高20%~30%,其7d龄期与混凝土28d耐磨性接近,表现出优良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机制砂的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有害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对混凝土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文中以花岗岩机制砂为细集料,研究机制砂细度模数(2.3~3.0)、石粉含量(质量分数,下同)(3%~9%)对C50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黑云母含量(1.2%~4.5%)对机制砂需水量比和砂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朱庚申 《路基工程》2021,(6):98-103
针对废旧混凝土再生回填路基稳定碎石进行分析研究,以不同再生骨料掺量(0 %,25 %,50 %,75 %,100 %)和不同水泥剂量(3 %,4 %,5 %,6 %)为基础进行试验,以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优选了5 %水泥剂量作为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础配比参数。分析了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劈裂强度、干缩系数、温缩系数及冻融强度损失率。以25 %再生骨料为基础进行了实际的再生废旧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基层应用,道路强度和弯沉值检测均达到普通道路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温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性能应由绝热温升、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四项指标综合衡量;在温差控制中,应充分利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温度补偿效应,并准确计算相关参数基本与实际相近;在实际施工中提出混凝土浇筑放热后注意开裂危险期,并严格监控温差变化。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新型废料——增钙渣和增钙粉煤灰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分析,证明其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双掺该材料的水泥混凝土的力学强度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强度性能的因素。采用快冻法等规定的试验方法验证了双掺混凝土的抗冻、收缩、抗磨耗等路用耐久性能。对双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机理进行了级配调整、改善界面性能、孔结构等3方面的理论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掺增钙渣、增钙灰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抗折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达到重交通等级公路要求,抗冻性能、收缩性能与普通砂混凝土相当,抗磨耗性能超过了普通砂混凝土,证明双掺此种材料的水泥混凝土可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