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合玉 《公路》2021,66(11):311-317
通过自制的新型冲刷试验装置分析了黏性土起动机理,本试验装置相比于传统装置,在水流流速、土样的物理变量以及数据采集控制方面更加准确;通过本试验装置能较好地测量土体的起动流速;通过试验证明了黏性土的起动是土粒微团的起动模式,黏性土的起动流速随黏性土孔隙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黏性土孔隙比的减小而增大;通过对黏性土体的抗冲刷特性研究将对临水路堤的防护与监测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托济南某基坑工程,对富水裂隙黏性土进行基本参数、原状土和重塑土渗透试验,对比分析室内外两种试验的差异性,优化室内渗透试验装置;开展SEM电镜扫描、工业CT扫描等微观试验,深入分析渗透机理。研究表明:裂隙黏性土通常可直观看到表面有接近圆形的孔隙特征,孔隙比大于0.8,室内渗透系数通常能达到10-4 cm/s量级,现场抽水试验可达10-3 cm/s量级,CT扫描分析可获取较为完整的裂隙-孔隙管道体系。研究认为:裂隙土的高渗透性主要因其本身大孔隙比和内部发育的裂隙与孔隙管道系统,较大的孔隙比为其高渗透性提供了基本条件,裂隙-孔隙管道系统进一步为高渗透性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3.
以一座大跨悬索桥中塔沉井基础为工程背景,采用"m"法建立了沉井-土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模型,研究了沉井-土动力相互作用对全桥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河床冲刷深度的变化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井-土动力相互作用对边塔的地震反应影响较小,但会增大中塔的地震反应;考虑沉井-土动力相互作用时,在与基础的自振周期相近时,结构的地震反应表现出显著的共振效应,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增大;河床冲刷深度变化对结构的地震反应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冲刷深度的增加,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并不是单调变化,而可能出现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4.
根式沉井基础水平向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根式沉井基础的水平承载特性,对其进行水平承载力测试,试验加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测试出同等直径和长度根式沉井基础和普通沉井基础的水平承载力,同时分析根式沉井基础的变形、井身弯矩及所承担的周围土抗力.试验结果表明:根式沉井基础与普通沉井基础相比,承载力大幅提高;根式沉井基础顶部水平位移较大,底部水平位移较小,基础中上部所受土抗力较大,对整个基础承担水平荷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淤泥地层中压入式沉井下沉所产生的挤土效应及其环境影响问题,结合某超深地下车库工程,分析沉井压入挤土引起 的土体变形机制,并采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法对下沉过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压入式下沉所引起的挤土效应。 研究结果表 明: 1)从土体位移来看,压入式沉井下沉挤土将引起地层发生4种典型变形,分别为井内土塞区的土体上拱、井边沉降区的土体被 带动下沉、稍远的主要隆起区的土体受挤压向上隆起及再远处的次要隆起区的土体隆起幅度逐渐减小; 2)下沉速度越快,竖向挤 土效应越大而水平挤土效应越小,刃脚挤压应力也越大,而当下沉速度为0.2~0.3 m/d时挤土效应最小; 3)土体压缩模量增大,竖 向和水平的挤土效应都会增大,且压缩模量小于2.03 MPa时挤土效应较小; 4)隔离桩可以较好地限制挤土效应引起的土体位移, 但相应地也会使挤压应力增大; 5)为控制挤土效应,建议沉井压入下沉过程中遇到高压缩性的软弱地层时以压入为主,而在遇到 相对较坚硬的地层时则应更多进行井内取土辅助压入。  相似文献   

6.
考虑冲刷作用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传统设计常采用忽略最大冲刷深度以上土体效应且认为冲刷线下土体物理力学特性不变的方法,此简化方法忽略了局部冲刷坑的尺寸效应和桩周土体应力历史的变化,设计桩长冗余度较大。为了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在Reese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修正的p-y曲线进行砂土中单桩水平承载力的理论推导,为了验证结果正确性,随后进行了相应室内模型试验,且同时利用LPILE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桩端点极限土抗力不变原则计算的等效冲刷深度公式可靠,相应的p-y曲线导入LPILE中计算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13%~17%,能够较好模拟现场冲刷情况;随着冲刷深度增加,单桩基础水平承载能力减弱,自由长度增大,桩身最大弯矩增大而土抗力影响深度减小,最大弯矩位置向桩端移动;修正的p-y曲线考虑冲刷坑底以上土体的有利作用,最大水平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为3.6%~6.0%,桩顶最大水平位移误差为13.9%~23.5%,最大弯矩误差为2.9%~4.4%,最大弯矩点位置误差为3.3%~7.7%。最后进行冲刷深度、冲刷坡角和冲刷宽度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影响程度依次下降,试验条件下,相比无冲刷工况,冲刷深度为15 cm和30 cm时,桩顶位移增幅高达51%和106%。相应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冲刷作用对桩基承载力的重要影响和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季冻区公路路基细粒土冻胀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4种不同塑性细粒土扰动样进行了室内闭式冻胀模拟试验,简述了土的含水量和塑性对冻胀性的影响,即各种细粒土的冻胀性都随着含水量增大而增强;在含水量相同时,土的冻胀性随着塑性增强和颗粒变细而减弱。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得出了各种黏性土和粉土的冻胀率关于超塑含水量的经验公式,并经综合分析建立了细粒土的冻胀率关于超塑含水量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对黏性土、粉土及细粒土进行冻胀性分类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给出合理建议。此外,还取原状样进行了室内冻胀试验并对原状样和扰动样冻胀性试验结果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用扰动样模拟试验结果对细粒土进行冻胀性分类研究,是可靠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南阳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掺灰比4%~12%膨胀土进行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不同掺灰比膨胀土应力-位移关系,分析不同掺灰比对膨胀土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电镜扫描试验,探求掺灰改良膨胀土微观结构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上覆荷载下,膨胀土强度随着掺灰比的提高而增强,掺灰比由7%增至10%时膨胀土抗剪强度增幅明显,掺灰比超过10%后抗剪强度增幅较小。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石灰与膨胀土颗粒形成团聚体结构,使改良膨胀土中粗颗粒含量提升,增强了土体结构性。  相似文献   

9.
在松嫩平原地区分散性土常引起堤坝管涌、路基失稳等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以吉林农安地区土体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基础上,进行原位取分散土样,取样深度0~80 cm,进行大量室内试验得到各层土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碎块试验、针孔试验和双比重计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体为粉质黏土,浅层土体易溶盐含量较高为1.15%,为盐渍土;深度10~40 cm的土样为分散性土,深度50~70 cm的土样为过渡性土,深度80 cm的土样为非分散性土。  相似文献   

10.
用土水特征曲线分析膨胀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非饱和土理论与工程问题的联系,探讨用土水特征曲线来评价膨胀土的改良效果.将石灰、粉煤灰2种改良剂(均用4种掺量)掺入百色膨胀土,开展自由膨胀率试验,同时按改进葡式击实法确定的各改良土最佳含水率制备试样,通过压力板仪完成脱湿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吸力范围5~1 000 kPa),获得不同改良土的膨胀性及土水特征曲线线系...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深水、厚覆盖层、强风、巨浪等复杂环境条件下跨海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的承载能力,针对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主通航孔2×1 500 m三塔斜拉桥的中塔基础,提出了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新型沉箱复合基础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该新型沉箱复合基础由底部周圈带有裙筒的沉箱、打入地基中的钢管桩与后注浆垫层组成,其能够降低沉箱复合基础对水下垫层平整度和裙筒入土深度的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其承载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分别开展了沉箱基础、设置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等3种基础方案在竖向荷载、竖向与水平向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具有优越的竖向和水平向承载能力,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通过后注浆形成的碎石混凝土垫层强度较高且处于裙筒侧向约束状态,可将上部竖向荷载传递至裙筒、群桩基础和桩间土,并通过裙筒和群桩基础传至到地基深部,从而有效提高了软弱厚覆盖层地基中沉箱基础的竖向承载力并可减小基础沉降;在竖向和水平向荷载的组合作用下,裙筒能够充分调动筒内外浅层土体的水平抗力,半刚性连接桩则驱动塑性区向深处延伸,从而有效提高了基础的水平向承载能力并减小水平位移。研究成果可为琼州海峡等跨海通道的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组合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单层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在同时考虑水平向加筋体的约束作用及桩土接触面存在剪切力的基础上,依据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水平向加筋和散体材料桩双向组合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同时考虑水平加筋以及桩体和土体重力对地基承载力的贡献。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土体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桩土接触面的摩擦角以及水平加筋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土体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桩土接触面的摩擦角等可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其他条件相同时,桩顶设置水平加筋层后,地基承载力可以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乃麒元 《路基工程》2021,(3):128-133
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桩基-边坡耦合三维数值模型,并模拟黏土边坡中的不排水加载条件,分析了坡度分别为0°,15°,30°,45°,60°条件下,桩顶水平荷载分级施加时的桩身水平变形和弯矩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研究黏土斜坡地基中单桩的水平承载特性。结果表明:斜坡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坡度越大,桩身变形及弯矩越大;单桩水平临界/极限承载力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提出了黏土斜坡地基中不同坡度区间内的单桩临界/极限承载力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14.
李宁  张媛君 《路基工程》2015,(1):172-176
某高等级公路连云港段,地处苏北滨海平原,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深厚软基,使其承载能力和工后沉降达到一级公路的标准。通过对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水平位移、沉降监测数据及其处治软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承载力为124 k Pa,工后沉降为8 cm,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水平条分法在贴坡高填方路堤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实践,采用足尺模型试验,得出荷载作用下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滑动破坏面出现的位置及形态,并测定了其相应的极限承载力。通过对层状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斜坡地基上高填方破坏面为折线时的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并推导了计算其安全系数和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结果表明:利用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分析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稳定性不仅简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依托黄土地区某新建铁路填方路基与黄土峁间需设置变电所的基础工程,结合场地空间狭窄条件和黄土湿陷性特征,采用排桩挡墙收坡及旋喷桩加固墙前地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性和承载力要求,并通过桩顶位移和地基承载力测试评价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主要经历快速增长和保持稳定两个阶段,且墙前土开挖越深,桩顶水平位移越大;3个测点的最大桩顶水平位移分别为19.7、20.8、20.2 mm,均小于控制值;墙前地基采用旋喷桩加固,呈正方形布置,直径0.6 m,间距1.2 m,桩深10.0 m,复合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选取站房7根钻孔灌注桩进行静载试验研究、测试了各桩的竖向极限承载、水平临界荷载、水平极限荷载结果表明:在采用正循环钻进成孔工艺的条件下,两种不同类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可分别取1 560、3 896 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可分别取780、1948 kN,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可取320kN,单桩水平极限荷载可取640 kN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张凯  刘旭锴  周燕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53-256,265,M0025,M0026
通过国内不同规范和文献的对比研究以及工程实例分析,建议以桩基地面水平位移达到6 mm的水平荷载作为桩基横轴向容许承载力,或者采用建筑桩基规范桩基水平承载力公式估算。考虑到软土地基桩土作用非线性的特点,引入了NL法对水平受荷桩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建立了软土地基桩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精确分析方法;在相同的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m法计算的水平受荷桩变形值和内力值要比采用NL法计算的数值分别增大150%、15%左右,采用m法进行水平受荷桩设计时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9.
以宝兰客专兰州枢纽工程某一涵洞为背景,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该湿陷性黄土地基,通过现场浸水与未浸水载荷试验,分析处理后地基的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既能有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又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浸水后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小,沉降变化明显;垂直渗透深度大于水平渗透范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ABAQUS建立桩土模型,用不同弹性模量的模型桩模拟不同配筋率的桩基,试验发现桩基弹性模量对桩顶沉降、桩基轴力、侧摩阻力、中性点位置并无较大影响。由行业规范配筋要求与承载力计算公式,确定桩基配筋率与承载力的关系,分析在填土固结与桩顶施加水平荷载的条件下,桩基配筋长度对应力应变规律的影响,提出了关于新近填土场地构支架桩基的配筋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