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掺钢渣稳定土的击实性能,以焦桐高速公路工程叶舞段沿线低液限黏土为原材料,分析掺钢渣后影响其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的因素。在综合考虑钢渣掺量、钢渣陈化龄期和钢渣最大粒径3个因素作用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法,得到了影响钢渣土干密度因素的主次程度,并通过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各个因素对击实土样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石灰改良路基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某新建道路工程浅层路基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掺灰量的石灰改良土进行击实试验、界限含水率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掺灰量对其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和液塑限的影响规律,以及掺灰量和围压对石灰改良土抗剪强度指标有效粘聚力c′和有效内摩擦角φ′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掺灰量的增加,石灰改良土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率增加;掺灰量对石灰土的界限含水率指标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液限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于塑限,9 %左右的掺灰量对其影响最大;当掺灰量大于某个值时,石灰改良土强度随着围压和掺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掺灰量的增  相似文献   

3.
改性红粘土的击实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通过掺石灰、掺砂以及掺石灰和掺砂联合对郴宁高速公路三个桩号的红粘土进行了击实试验,分析了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干密度与掺和比的关系、最优含水率与掺和比的关系以及击实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掺和不同配合比的外添料后,红粘土击实曲线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掺石灰的红粘土其最佳含水量随着掺石灰比的增大而提高,而干密度则随着掺石灰比的增大而减少。这是由于石灰引起了粘土颗粒的集聚占了大孔隙改变了土颗粒有效的级配影响了压实效果;掺砂红粘土的最优含水量的和最大干密度随着掺砂比的提高刚好与掺石灰红粘土的变化规律相反;联合采用石灰和砂粒进行改性处理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都处于单独掺料的特征之间,基本变化规律与掺砂处置的情况类似,说明砂粒对红粘土的改性处置效果要大于石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沧州地区盐渍土为对象,研究无机改良材料生石灰、粉煤灰及水泥不同掺量配合比下改良盐渍土的击实及溶陷特性。结果表明:单掺生石灰时,掺量增加,氯盐盐渍土最优含水率增大,溶陷性减弱,当掺量超过8%,对最优含水率的影响变小;在双掺生石灰和粉煤灰时,掺量增加,最优含水率增长率降低,最大干密度减小,生石灰掺量2%~8%时,溶陷性随掺量的增加而减弱,当生石灰掺量超过8%时,溶陷性开始增大;在三掺条件下,最大干密度得到显著提升,溶陷性也有一定的减弱,当生石灰、粉煤灰和水泥掺量分别为3%、3%、4%时,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水泥掺量和钢渣掺量对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混合料击实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3种水泥剂量(3%、4%、5%)和5种钢渣掺量(0、25%、50%、75%、100%)配制了混合料,并开展重型击实试验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入钢渣颗粒后,水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增加,在较高水泥掺量下,混合料表现出更好的击实特性。在3%水泥剂量下,钢渣对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4%和5%水泥剂量下,钢渣颗粒的最佳掺量为50%,此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间接抗拉强度均呈现较好的发展规律,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通过对不同石灰剂量稳定的含砂低液限粘土的击实试验和CBR试验,研究了其击实特性和水稳定性,确定了石灰的合理掺量。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掺量为3%、4%时相对未掺石灰的含砂低液限粘土水稳定性明显提高;最大干密度随掺灰量增加而降低,掺量超过4%后,降低幅度减小并趋于稳定,最佳含水率变化规律则相反,确定石灰合理掺量为4%;最后确定了路基93、94区采用掺灰3%稳定土、96区采用掺灰4%稳定土的技术方案。对路基填筑后的沉降观测表明:沉降速率满足要求,路基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张健 《路基工程》2017,(2):126-129
盐渍土作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土体,在用作路基填料时表现出易溶陷、盐胀、腐蚀等问题。结合某铁路工程建设,采用石灰、水泥及粉煤灰对盐渍土进行改良试验研究,分析了石灰、水泥及粉煤灰掺量对改良盐渍土的击实特性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改良盐渍土的最优含水率随改良材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除水泥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随改良材料的增加而增大外,石灰、石灰粉煤灰、石灰水泥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均随改良材料掺量的增加而减小。改良盐渍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呈正相关关系。龄期一定时,因部分石灰水化和物理作用的不完全致使石灰、石灰粉煤灰及石灰水泥改良盐渍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改良材料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水泥改良盐渍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则随改良材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石灰改良粉质粘土的击实特性规律,通过重型击实试验分析得到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在不同石灰掺量下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石灰改良粉质粘土的微观结构。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随石灰掺量的增加,土的最佳含水量增加、最大干密度减小的规律。通过对扫描电镜照片的分析,得到掺入石灰后,大孔隙减小且孔隙数目增多,土体颗粒粒径减小,团聚体数目增多的结论。这些微观结构的改变,使得击实过程中土体的含水量、有效击实功、土体性质、粒径大小和级配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体击实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泥或石灰对江西省某高速公路红黏土进行改良,并采用击实试验、承载比(CBR)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改良红黏土的击实特性和力学强度特性。结果表明:水泥或石灰的掺量越高,改良红黏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均增大;水泥用量为10%~15%或石灰用量为5%~10%时,改良红黏土的CBR、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回弹模量较大;尽管干湿循环对改良红黏土的强度不利,但水泥或石灰用量越高,干湿循环后的CBR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建议改良红黏土的水泥用量范围为10%~15%、石灰用量范围5%~10%。  相似文献   

10.
昆明新机场击实试验结果表明:陡坡寺组强风化料最优含水率小于15.0%时.湿土法制样的最大干密度比干土法制样大;最优含水率大于15.0%时,千土法制样的最大干密度比湿土法制样大。陡坡寺组中微风化料击实曲线以峰值点左右对称,表明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含水率的增大或减小对其击实效果影响程度相同。随着最优含水率的增加,陡坡寺组风化料最大干密度整体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钢渣土击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钢渣是一种很好的路基填料。为了详细了解钢渣土的填土性质,按照土工试验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方法,对钢渣土进行了击实试验。试验得出了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曲线图,结果表明钢渣土中粗细料含量的不同,对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击实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S型复合固化剂对土石混填路基土进行化学加固试验,分析了S型复合固化剂的作用机理。通过土石混填路基土的重型击实试验、CBR试验、渗透性试验与固结试验,研究掺加S型复合固化剂或石灰对土石混填路基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石灰或S型复合固化剂后,土石混填路基土的最优含水率降低、最大干密度提高,随着龄期的延长,加固土的CBR逐渐增加,且都能有效减小土石混填路基土的渗透系数,提高土石混填路基土的压缩性能。总体上,S型固化剂使用效果优于石灰,对土石混填路基土有很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振动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振动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对比了振动法与重型击实设计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振动时间与混合料的级配关系密切,一般为2~3 min;与传统的重型击实法相比,振动法得到的混合料密度偏高,最佳含水量偏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偏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振动压实法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标准试验方法,比采用重型击实方法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大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更符合实际工程中的振动碾压情况。本次研究振动压实法的静压力、激振力、振幅和振动频率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大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结果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将钢渣和轮胎颗粒掺入海相淤泥中,测试钢渣和轮胎颗粒改良海相淤泥的CBR强度。根据试验结果判断钢渣和轮胎颗粒改良海相淤泥作为替代砂砾的路基填料,以解决淤泥对海洋的污染问题,发挥钢渣和废旧轮胎在再生利用方面的价值。通过加州承载比试验,分析了钢渣掺入比和轮胎颗粒掺入比对海相淤泥的承载性能的影响,得出随着钢渣掺入比的増加,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均增大;钢渣和轮胎颗粒改良淤泥遇水后稳定性大于纯钢渣;70 %钢渣+10 %轮胎颗粒改良淤泥的加州承载比强度最大,可以替代砂砾用于路基填筑。  相似文献   

16.
昆明新机场红粘土填筑料击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燕  龚泉  谭峰屹 《路基工程》2010,(3):148-150
介绍了击实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对昆明新机场红粘土进行击实试验研究。对于红粘土,干法与湿法击实试验备样方法不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差别较大,二者的平均差异绝对值为0070 g/cm3,相对差异为45 %;平均最佳含水率绝对差异为42 %,相对差异为97 %。红粘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的测定宜根据现场施工土料取样进行室内击实试验或三点击实试验;缺少现场试验成果时,建议最佳含水率采用230 %,最大干密度采用1610 g/cm3。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水泥稳定碎石通过击实试验很难得到规律良好的击实曲线的缺陷,首先通过标准击实法得出水泥-石屑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然后根据结合料的击实原理及原材料的本身特性,提出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室内振动击实法和现场灌砂法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理论计算的最佳含水量与振动击实试验结果相比仅差0.1%~0.2%,最大干密度与现场灌砂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接近,并且稍大于振动击实法和现场灌砂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因此按理论计算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在现场实测压实度时就避免了出现超100%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振动、重型击实实验,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确定风积砂最大干密度的各种实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振动与重型击实各自的特点,得出在该项目段确定风积砂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