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对格形地连墙的受力和变形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南京某基坑工程的格形地连墙支护结构,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岩土材料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步开挖时此类基坑的变形和土压力分布规律,并与实测数据和朗肯土压力进行对比;最后分析后墙及隔墙深度、后墙宽度、前墙厚度和内坑加固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表明: 格形地连墙的侧向变形类似于悬臂梁变形,最大侧向变形位于墙顶,这一变形形态与常见多道支撑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存在差异,且前墙厚度和内坑被动区加固对此类支护结构性状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天津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新建地铁车站中换乘地铁车站越来越多。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也越来越深。超深地连墙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地连墙的接缝质量是保证基坑降水和开挖安全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天津地铁6号线为依托,在总结超深地连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关键技术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其成果对类似超深地连墙的施工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跨江隧道结构沉管施工需对河床基槽进行浚挖,基槽拓宽挖深导致现有护岸结构安全性不足,需重新加固改造护岸结构。格构式地连墙由于稳定性良好,不需内部支撑体系,且变形可控,适用于沉管隧道护岸工程中,并可以作为永久护岸结构。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护岸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格构式地连墙在其中的应用,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其变形量,探讨其适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快步伐,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架建立起来,同时会跨越城市周边河道,桥梁跨越处河道的改造既要满足桥梁建设,又要满足城市防洪排涝要求。地连墙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河道改造中施工用地困难、征地难度大、工期紧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深基坑开挖时地连墙的安全状态做到及时掌控和预测,是基坑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深基坑测斜数据的地连墙弯矩反分析,得出地连墙的内力发展状况;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基本原理,预测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内力的下一步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了一套掌握深基坑地连墙变形和内力安全状况,并预测以后安全走势的实用方法。研究发现,该预测方法能够在施工时,从变形和内力两个方面及时了解深基坑地连墙的安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基坑监测开支。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车站和隧道施工大部分还是采用明挖法,基坑围护结构主要是地下连续墙支护方式。以宁波市机场快速干道永达路连接线工程I标段为实例,重点介绍了地连墙施工中高重型钢筋笼吊装的吊装参数确定、起重设备选型、吊点布置和双机抬吊过程中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李思艺  邵羽 《公路》2022,(4):190-196
对于基岩埋深较大的深覆盖层地区,大跨拱桥基础如采用传统基础形式,势必会增大施工难度和费用。以世界最大跨径平南三桥(575 m)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环形地连墙拱座基础为依托工程,对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处治技术用于深覆盖层地区地连墙施工中槽壁的加固;泥浆循环系统和浇筑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地连墙基础施工的关键;袖阀管注浆可显著提高卵石层承载性能及摩擦性能;平台接力方式可作为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出土方法用于有限施工空间的基坑开挖。相关经验及成果可为西江流域或相似地质条件下修建大跨桥梁基础提供重要的参考,并对此类基础形式的设计施工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佘有光  孙成 《中外公路》2021,41(3):256-260
针对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南锚碇深基坑开挖深度大(58 m)、地质条件差(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水头差大(60 m)的特点,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对锚碇深基坑的地连墙施工质量控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槽壁加固施工工艺进行比选,在锚碇工程槽壁加固施工的基础上使用了双轮铣深层搅拌技术,并结合现场试验和计算优化了泥浆配制和...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某电力缆化工程位于二环路金鸡山隧道口的车道隔离绿化带上,基坑开挖的红线紧临市政干道,交通与基坑开挖过程的相互影响较大,变形要求较为严格。在介绍该基坑的支护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以二维有限元软件为工具,分析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地层的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虽然坑顶最大的位移量达到了65.0 mm,超过了30 mm的变形控制标准,但距离坑顶2.4 m以外的道路路基沉降量则为29.0 mm,小于30.0 mm的沉降控制目标,可认为基坑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不影响道路安全,基坑实际施工过程监测得到的沉降数据也与分析结果相吻合。数值分析结果指导了该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同时也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某大型悬索桥的锚碇基坑的施工监测技术。在该项目施工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嵌岩地下连续墙变形发展和应力水平进行了实时控制,根据实测数据总结了嵌岩支护结构的受力机理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童阳 《隧道建设》2017,37(Z1):199-203
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清刷质量的好坏以及清刷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下连续墙的止水效果及施工进度。传统的刷壁工艺存在刷壁效果差、刷壁效率低、施工场地要求高、工序繁琐等缺陷。为了解决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清刷这一施工难题,通过对接头刷壁器钢毛刷进行改进以及刷壁器安装方式进行优化,将刷壁器连接固定在成槽机斗架体的刮泥板外立面上,利用成槽机的斗架体带动固定架实现上下运动,从而对地下连续墙接头面进行清理刷壁。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刷壁器的研制使得刷壁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解决了工字钢接头清刷的质量问题;同时减少了工序转换,节约了刷壁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如何在Marc软件中实现墙土单元之间的接触分析,并根据现场荷载试验数据,对接触体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行了探讨,为同类工程计算、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施工环境的限制,空间受限是其一。基于工程实践,对空间受限情况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限制条件,将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空间受限条件分为三类:低净空限制、导洞内限制以及障碍物限制。对三类受限情况以及对应受限情况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分别进行阐述,并对低净空以及障碍物限制下地下连续墙施工进行了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盾构切削超深地连墙进出洞时盾构刀盘的布置型式以及可切削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是上海市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试验段的主要难题之一。基于可模拟盾构切削混凝土地连墙的试验要求,制定相应的试验模拟技术以及试验过程参数监测方案,并结合初步试验成果,提出了技术优化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同类超深地连墙盾构穿越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林凤兰 《隧道建设》2009,29(6):641-644
介绍声波透射法检测地下连续墙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等,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声波透射法在连续墙墙身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并对连续墙质量进行分析与评判。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地下连续墙工艺限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易出现墙面渗水、接缝漏水等现象。一旦发生渗漏,堵漏服务将显著提高施工成本。为避免地下连续墙后期堵漏,节约成本,提出了钢筋笼附膜地下连续墙技术并基于杭政储出围护结构项目,对防渗膜材料性能、钢筋笼附膜工艺开展了试验研究。开挖结果显示,试验区地下连续墙开挖侧墙面与接缝处无渗漏现象发生研究结果表明,钢筋笼附膜地下连续墙工艺在具有可行性,且满足地下连续墙墙面截渗、接头止水要求,是围护结构防渗施工新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地下连续墙等基坑支护施工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层,岩溶即其中之一。岩溶地质条件对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极为不利。基于实际施工经验,对成槽施工前溶洞勘察、成槽过程中岩溶问题处理进行详细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溶洞中存在漂石、斜岩情况的处理以及溶洞导致的塌方和路面下沉等问题的处理,并基于实际经验给出部分岩溶区域地下连续墙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公路交通荷载引起的振动随深度的衰减规律,分别对深度为5.5 m.19.5 m、34.5 m.39.5 m的孔中测点以及孔口附近地面测点进行了位移振动同步测试,并在时域和频域上分别对有车工况和无车工况下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交通振动中的高频部分会迅速衰减.低频部分则衰减缓慢,铅垂方向位移衰减因子相比水平方向衰减因子衰减得更快;有车工况下,铅垂方向位移幅值在深度39.5 m处仅为地面的15%.振动衰减已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坑变形可分为有支撑暴露变形和无支撑暴露变形。结合上海地铁M2线曲阜路车站的工程实践,分析了基坑围护墙体的变形特征。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有支撑暴露变形是深基坑开挖阶段变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空效应规律,适量地减小每步开挖空间和时间,按要求及时加撑,可以明显地减少基坑位移。科学地运用这种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的规律性,充分调动软土自身控制变形的潜力,可以达到科学施工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地下连续墙基础沉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利用高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采用Druker-Prager模型对黄土地层中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沉降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墙芯土的竖向变形主要发生在墙顶附近;墙端以下土体的竖向变形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墙端下约1.5倍的基础宽范围内土体的竖向变形为整个基础沉降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