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项目位于某企业用地内,在场地平整过程中,填方边坡形成近30m高的临时填方边坡,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边坡表层土流失严重,加上前期设计欠缺及施工措施不当,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分析边坡回填土层的岩土特性,综合考虑各因素,边坡加固采用预应力锚杆。在现场预应力锚杆的抗拔实验中,通过逐级抗拔实验加载,锚杆均未出现破坏,锚杆抗拔承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就预应力锚杆的设计步骤和现场加载实验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锚杆抗拔承载机理的深入分析,综合讨论了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锚杆抗拔试验及承载力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锚杆抗拔试验资料的Q-s调整双曲线预测模型,获得了一些有益结论,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支挡结构中锚杆抗拔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对锚杆抗拔承载机理的深入分析,综合讨论了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锚杆抗拔试验及承载力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锚杆抗拔试验资料的Q—s调整双曲线预测模型,获得了一些有益结论。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BFRP锚杆的现场拉拔试验,测试BFRP锚杆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并与钢筋锚杆对比,研究BFRP锚杆的锚固性能。根据试验数据分析BFRP锚杆的平均单根极限抗拔力和极限抗拉强度。结果表明:6根φ14BFRP锚杆极限抗拔力与3根φ28 HRB400钢筋锚杆极限抗拔力相当。多束BFRP筋组成锚杆时,平均单筋极限抗拔力约为BFRP筋极限抗拔力的80%。  相似文献   

5.
杨军  梅毕祥 《公路》2023,(2):280-283
旋喷搅拌加劲抗拔桩(抗拔桩)具有良好的抗拔承载性能,近年来已在多个实际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由于该抗拔承载机理试验研究成果不多,工程界仍按照常规抗拔桩或抗拔锚杆的模式进行抗拔桩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现开展了一系列抗拔桩的现场抗拔原位测试试验,着重分析桩长、锚板数目等因素对该桩抗拔承载力与变形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抗拔桩达到极限承载状态之前,其单桩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呈陡降形态;当锚固段桩长一定时,适当减少自由段桩长,可提高抗拔桩的初始抗拔刚度;增加锚板数量不一定能够显著提高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土层预应力锚杆支护设计中的锚杆抗拔力学机理、预应力锁定值及永久性锚杆的安全系数等问题,为锚杆设计实践提供可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罗都颢  蒋思  刘建友 《隧道建设》2020,40(6):873-879
为解决大跨度隧道常规预应力锚索承载力不足的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提升预应力锚索抗拔承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增加锚固节和高压注浆2种提升预应力锚索抗拔承载力的方法和配套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预应力锚索抗拔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抗拔承载力及注浆体与地层间的抗拔承载力,通过增加锚固节和高压注浆工艺,可显著提升预应力锚索抗拔承载力,缩减工期,降低成本,确保锚索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以兰州南山路边坡加固工程为例,为了指导预应力锚索在湿陷性黄土层中的应用,对该地层进行了预应力锚索抗拔现场试验研究.通过逐级抗拔试验,各锚索均未出现破坏,验证了锚索抗拔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超张拉直至锚索破坏,得到湿陷性黄土地层锚索极限抗拔力达到约600 kN,得出实际工程预应力锚索设计安全系数大于2.0.加载过程中,随着荷载的逐级增加,荷载与位移均呈非线性变化.通过曲线拟合,得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层中预应力锚索Q-S曲线拟合多项式,可作为同类预应力锚索计算的参考依据.现场试验充分证实了在混陷性黄土地层中使用预应力锚索是可行的,这对今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验证HS模型的优越性及参数选取办法的可行性,分析小型预制单桩和群桩在不同布桩参数及荷载作用下抗拔承载特性,结果表明:采用HS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差不大,仅考虑剪切硬化的MC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误差偏大;小型预制桩抗拔承载性能均随着桩长及桩径的增加而增大,增速幅度成递减趋势,工程中应充分考虑桩长、桩径与承载性能的非正比例关系,合理选取得到最优桩长和桩径;群桩基础下单桩平均抗拔承载性能要小于单桩抗拔承载性能;桩距相同,桩数越大,群桩效应越明显;桩数相同,桩距增大,群桩效应将得到减弱;小型预制桩群桩基础存在一个最优桩距,可取5倍桩径;水平荷载较大时对桩基极限抗拔承载性能有较大影响。研究结论对小型预制桩基础的优化设计计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详细介绍5-10^m长张拉树脂灌浆锚杆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及特点、施工工艺、锚杆抗拔力现场试验,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摩尔-库仑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考虑砂土应变软化的实用分析模型,将土体内摩擦角及剪胀角定义为塑性剪应变的函数,较为合理地反映砂土材料全过程强度发挥特性。通过三轴试验及条形锚板上拔模型试验对该分析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能较好地反映砂土材料的应变软化特性,准确地揭示出锚板上拉过程中地基土渐进式破坏过程,可适用于大变形情况下砂土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格宾材料在红砂岩填料中的拉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湘潭至衡阳高速公路西线加筋格宾挡墙为工程依托,通过大尺寸的拉拔试验,研究了钢丝直径分别为2.2 mm和2.7mm的2种双绞合六边形金属格宾网与红砂岩的界面摩擦特性.试验改进了筋材的夹持方法,有效地限制了试件的横向变形和在拉拔过程中的颈缩效应.此外,利用Flac3D对本次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种格宾网的拉拔位移-剪应力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双绞合六边形格宾网的拉拔系数比土工膜和土工格栅要大,并且它们的抗拉强度高、延伸率低;数值模拟中,拉拔试验各项指标与模型试验差距甚微,相对误差均小于4.6%,提高了研究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加工工艺对盾构隧道环间锚式接头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锚式接头荷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锚式接头的精细化模型。首先,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并分析得出锚式接头各部件间的摩擦因数参考值。其次,研究锚式接头在拼装过程中所需的压力、接头达到破坏荷载时的张开量随摩擦因数和套环壁厚与插入间隙尺寸差的变化规律。最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部件间的摩擦因数参考值取0.50比较合理;为保证锚式接头正常工作,加工时部件间的摩擦因数应为0.46~0.52,套环壁厚与插入间隙尺寸差应为-0.05~0.01 mm;锚式接头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普通板式橡胶支座作为中国量大面广的公路钢筋混凝土梁桥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支承构件,其力学性能对局部和整体结构的刚度分布和受力变形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服役公路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适应性。因此,针对桥梁服役过程中该类支座普遍存在的滑移、脱空等典型病害特征,研究其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剪切性能。考虑支座界面接触方式、几何尺寸等参数,设计并进行了6个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剪切性能试验。对不同参数影响下支座的损伤破坏模式、剪应变-剪应力曲线、支座有效剪切应变及抗剪刚度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摩擦滑移下的支座剪切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并将其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剪切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支座上、下表面的接触摩擦条件可明显影响支座的水平侧移和抗侧力。对于界面摩擦因数较小的情况,卸载后支座摩擦滑动位移不能完全恢复,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摩擦滑动位移增幅增大,且支座界面摩擦滑移可降低支座有效剪切变形和抗剪刚度的发挥。0.5,0.7,1.0等效剪切变形下支座的抗剪刚度试验结果、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而既有抗剪刚度理论计算结果偏大,且未考虑支座界面摩擦滑移、脱空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际桥梁结构的力学性能计算时,应考虑不同受力阶段支座力学性能指标的取值。  相似文献   

15.
锚杆与周围土体的极限黏结强度估算是锚杆设计的必要参数。现有规范基于锚杆与岩土体类型建议了极限黏结强度特征值取值范围,但该方法所隐含的模型不确定性未知,给锚杆设计带来潜在风险。鉴于此,利用文献收集大量实测锚杆抗拔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以评估规范公式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模型准确性。研究发现:现行规范方法平均低估极限黏结强度约15%~50%,且预测精度离散性高,超过60%。基于数据分析引入模型校正因子,对规范公式进行校正。校正模型平均精度无偏,精度离散性中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隧道锚承载力估值时未考虑锚-岩联合承载,安全性评估中忽略传力构件可靠性的问题,基于楔形效应和隧道锚承载的阶段性特征,推导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估值公式。综合考虑锚碇系统中传力构件的承载能力和隧道锚的抗拔力,反推得到系统所能承受的拉拔荷载上限值,进而对整个隧道锚系统中各部分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且以伍家岗大桥北岸隧道锚工程为依托验证方法的合理性。分析发现:伍家岗大桥隧道锚考虑楔形效应的极限承载力为3 080 MN,是规范计算方法的7倍;传力构件的安全性限制了系统所能承受的拉拔荷载上限值,最大拉拔荷载为486 MN;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揭露的隧道锚初始抗力为9倍设计缆力,极限承载力为13倍设计缆力,建议公式所对应的结果分别为7倍和14倍。结果表明:隧道锚的楔形效应极大地提高了锚-岩联合体的极限承载力;锚碇系统的安全性应由锚-岩联合承载性能和传力构件可靠性两方面综合确定,承载能力低者为系统承载能力的控制性因素;只有从综合角度对锚碇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才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建议的承载力估值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土地区摩擦桩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分别进行静载试验及数值分析,计算得出桩顶沉降值、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荷载分担比等参数的分布情况。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达到预估最大加载量时,桩顶沉降值误差仅为3.34%,桩端荷载分担比仅相差0.07%;确定的极限承载力误差为0.01%;数值分析所得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良好。证明所采用的数值分析方法较为贴近工程实际,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反拉法以测试曲线的拐点来判断锚下有效预应力,是当前最为广泛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手段。近年,众多学者发现测试曲线拐点处存在荷载骤降的情况。因此,针对反拉法测试曲线的突变段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反拉荷载在夹片拉脱过程中需克服锚具握裹力从而导致突变段产生的观点。其中,锚具握裹力主要由锚圈与夹片的摩阻力和锚圈与夹片的机械咬合力构成。同时,为了得到握裹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单锥孔夹片式锚具握裹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设计并阐述了有限元模型的握裹力提取方法。通过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影响锚具握裹力的3项影响因素——控制张拉力、摩擦系数、锥孔数量,并拟合了控制张拉力、摩擦系数与握裹力的关系曲线,得出了控制张拉力、摩擦系数与握裹力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层状围岩隧道施工爆破与锚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在层状围岩中采用矿山法修建隧道时爆破和锚固问题。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结果总结出在层状围岩中开挖出设计的拱形轮廓的爆破原则和参数。通过分析锚固机理 ,结合现场试验 ,总结出了在层状围岩中的锚固方式和锚杆参数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