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港口体制改革必须完全清晰地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政府职能从港口企业中彻底脱离,即“政企分开”问题;二是产权的界定,即港口不同投资主体间产权的界定及有机组合问题。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港口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也无法确定,适应市场经济的多种经营形式也无法实行。回避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港口体制变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关于政企分开 现有体制下的港务局集政府职能、事业、社会机构和企业生产经营于一体,是典型的政企不分。改革的步骤首先是实现现有体制下港务局从其所兼有的港政管理等政府职能中脱离出来,并由国家通过制定《港口法》予以明确。相对于一个口岸,成立唯一的港口主管当局(或港务管理委员会)行使现有体制下海监局、港务局及口岸委员会等有关港政、航政和行政协调等政府职能,实现“一城一港一政”。原港务局作为一种过渡暂可保留,但为一个企业局。第二步实现事业和社会机构从港务局中脱离出来,有关公安、医疗、学校等纳入地方编制,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第三步实现真正的港口政企分开,即撤销现有港务局,在原有装卸公司基础上组建法人化的码头经营公司,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经营上的自主权和财务上的独立性,真正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为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有必要对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和较难操作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港口政企分开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国务院港口改革意见,双重领导港口将下放地方管理,并实行政企分开,明确港口管理部门的职责,港口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制和规范。1.港口管理部门设立的方式和职能界定按照“一城一港一政”模式,对现有港口管理职能进行理顺,分离港务管理局承担的企业行为,界定港务局与交通局、口岸委、规划局、土地局、海洋局等部门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能分工。实行…  相似文献   

3.
港口体制改革中的主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改革过程中认识上的偏差 按照国家港口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一城一政一港”的原则,将港口现有的行政职能从原港口企业分离出来,交由所在地政府负责,港口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这些改革原则是十分正确的,但在如何理解和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面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4.
曹沫 《水运管理》2003,(2):11-1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交通部等五部委《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38个双重领导港口于2002年3月底以前全面下放地方,港口行业开始实行中央、省、地市分级管理体制。港口下放后,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政企分开,一港一政”的原则自行确定港口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个高效的港口管理体制以及一个与一流港口相适应并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组织运行模式,上海港实现“政企分开”,实行“一港一政”,新组建了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港口管理局作为市政府负责港口和航运的职能部门,将以国际一流港口的公共性、开放性和服务性为标准,对整个上海的港口规划发展、港口服  相似文献   

6.
按国务院的要求,长江干线港口应实现“一城一港,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作为从政港口当局,加强辖区港口企业的设备管理,及为保障港口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之键。  相似文献   

7.
2月26日,广州港务局和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成立.这是广州港港口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改革港口管理体制的有关要求,大中型港口都要实行政企分开并组建企业集团.大中型港口离政皈企后,将成为完全的市场经营主体.选择符合自己客观实际、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有利集团经营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港口多年工作的体会和思考,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港口》1998,(1):18-19
<正>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深圳进行港口管理体制的改革试点。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建立了“依法把关、监管有效、方便进出、服务优良、管理科学、收费合理、国际一流”的口岸管理体制和实行“政企分开、统一协调、平等竞争、高效运作”的港口营运机制。 一、在政府直接领导下改革传统的港口管理体制 深圳港口管理体制在改革前,也是受到我国计划  相似文献   

10.
<正> 企业改革改制是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前几年,我港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如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内部医疗制度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幼儿园、食堂)等。目前,我港的改革改制即将进行到实质性操作阶段,笔者认为,在港口改革改制以后,职工教育管理工作也要相应建立与现代港口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检》2003,(7):48-50
《港口法》明年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中国《港口法》经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明年1月1日起实施。《港口法》的面世确立了中国港口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并实行政企分开的行政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制的核心就是.政企分开多家经营:“一港一政”统管理。确立了政府通过对港口规划岸线的管理合理布局保证港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目前《港口法》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港口管理和经营体制将会有较大的改革,即实行“政企分开”、“一城一港一政”的体制,以促进港口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港口经营企业;鼓励多方投资,多家经营,防止和打破港口的垄断经营,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港口经营市场。这些改革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港口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我国形成港口经营中的竞争格局已成为定局。 但是,港口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经营市场有其特殊性,港口投资的回收期长,社会效益对地区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港口经营仍会受到一定的保护,市场准入将仍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一点已在草拟的《港口法》中有所规定。因此,我们既要强调将市场  相似文献   

13.
宗纲 《中国港口》2004,(3):27-27
2月26日,广州港务局、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成立.此举标志着广州港港口管理体制已完成实行政企分开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以来,除秦皇岛港外,所有的大中型港口均实行了“以所在城市为主,以交通部为辅”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和所在城市缺乏自主权的问题,调动了地方和所在城市的积极性,港口建设和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无论是港口改革与开放,还是港口的建设与发展,都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港口改革、建设和发展面临新问题 1.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仍未理顺 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港口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由于“双重领导体制”下港口在行政上受地方政府领导,但在港口建设与经营方面仍由交通部实行行业领导和管理,地方政府对港口的投资和经营收益无权过问,使地方的积极性仍不能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对港口实行以所在城市管理为主,又不能不造成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对港口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关心程度下降,协调能力不足,致使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倾向有所滋长;再加上实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本不能使港口企业做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港口企业的积极性也无从调动,活力不足的问题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实践证明,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并没有理顺中央和地方、所在城市及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不能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需?  相似文献   

15.
2004年2月6日,广州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按照国务院关于沿海港口管理体制的改革部署,实现政企分开。五年来,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广州港集团”)以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业绩。港口生产快速发展、通过能力日新月异。截至2008年底,广州港集团资产规模达到113.2亿元,是成立时的2倍,实现利润4138亿元,是成立时的4倍。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三,世界第七。这五年,是广州港历史上生产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指南。港口体制改革,亦必须遵循这一指导原则。整个港口体制改革过程,都必须在中国特色这个要求下进行,任何固守陈规或照搬国外模式的作法,都将把我们的港口体制改革工作,导向误区、导向失败。 目前对港口体制改革,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大体如下: 一是把港监、船检功能从港务局划出,成立海上安全监督局与港务局两个平行局,海监局管政,港务局管企。 二是港务局实行政企分开。局管政,港口企业成立联合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相似文献   

17.
薛文 《中国港口》1997,(5):14-16
<正>“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按照国家确定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港口管理体制如何改革,政企如何分开,这是港口面临的热点和难点。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一、港口管理体制历次变更的回顾 回顾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港口体制改革的历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为计划经济时期;二为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实现财政经济统一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繁重任务,从而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在港口来讲,当时主要是接收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拾残、清理、整顿,忙于恢复生产。对于如何管理尚无经验。毛主席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之后,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海港管理暂行条例》,于是港口管理体制正式定格于苏联摸式“政企合一、港航一体”,“集中领导、区域管理”。在领导关系上,因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期间曾经历了四次大的变更和反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港口管理法规,是1954年元月21日政务院第203次政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条例》。该项法规执行了34年,已于1988年6月18日宣布废止。 《中国港口法》的起草制订工作,始于70年代末。文通部有关司局、中国港口协会以及有关港口的专家参与了这项工作。但终因有关领导对港口管理体制模式,思想认识不统一;部里机构多变,而未能尽快出台。 下面谈谈个人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模式的看法。 (一) 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的回顾 1954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海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港务局既是政府主管港口管理工作的行政当局,又是经营码头装卸、仓储等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际上是学习苏联港口管理的体制模式,明确港务局是“政企合一”的性质,是“企业性质的管理局”。其后,曾一度实行过“大港管小港”和“  相似文献   

19.
刘岩松 《中国港口》2002,(12):15-16
<正>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先行一步的南方各港口在完成了港口管理的立法和依法行政工作之后,如何深化改革,加强港政管理,促进港口发展成为我们港口管理者的又一重要课题。其中,培育港口市场主体、做好总体规划报批、岸线资源管理、加快深水海港特别是深水集装箱泊位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依法行政,加强港政管理、理顺与港口企业的关系,发展港口  相似文献   

20.
地主港模式在新兴港口推行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规钦 《水运管理》2009,31(8):20-22
为加快我国港口体制改革前进步伐,寻求适合我国港口建设发展并更具优越性的港口体制模式,根据国内外港口发展的成熟经验,归纳、总结并富有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更适合我国港口建设发展的新型“地主港”管理模式,阐述该模式在国内新兴港口实施的可行性及迫切性,对该模式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提出建议:加强“政企分开”的港口管理体制的落实,强调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建设;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