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对同一地铁车站2种空调通风系统形式的比较和分析,了解开闭式系统和屏蔽门系统的主要差别和各自的特点。针对空调通风系统专业而言,在工程造价及土建影响方面,明确屏蔽门系统较之开闭式系统的优势。研究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开闭式系统和屏蔽门系统在系统构成、计算结果、空调通风机房及设备布置方面进行比较,并且就这两种空调通风系统在运行费用、土建造价和环控设备初投资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由比较结果得出,在设备运行费用上,屏蔽门系统要低于开闭式系统;在初投资上,包括环控系统设备初投资和影响土建造价的投资,屏蔽门系统比开闭式系统节省投资100多万元。研究结论:仅对于空调通风系统而言,在天津地区,无论在初投资还是在运行费用上,屏蔽门系统都比开闭式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进一步证实,天津地铁2号线初步设计空调通风系统由开闭式系统到屏蔽门系统的转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站台屏蔽门系统的特点 ,就某地铁采用站台屏蔽门系统 ,与开 /闭式、开闭混合式环控方案做比较 ,用地铁PBM软件对这 3种方案分别进行空调季节负荷计算 ,非空调季节的通风量计算 ,确定设备后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地铁站环控系统各项运行措施的节能潜力,制定有针对性的节能运行方案。通过对我国各气候区的屏蔽门地铁站环控系统全年能耗进行大规模模拟,系统而定量分析常见的运行管理参数优化后的节能潜力,包括取消小新风空调的机械新风、加强屏蔽门气密性、提高站内空调温度、提高冷机COP和提高空调箱能效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屏蔽门地铁站,环控系统节能潜力最大的优化措施是提高站内空调控制温度,各站平均节能潜力在17%~21%之间;其次是取消机械新风供应、提高冷机COP和提高空调箱能效比,相应节能潜力在12%~20%之间,各措施的节能潜力大小和排序在不同气候区之间存在差异;节能潜力最小的措施是增强屏蔽门气密性,各站平均节能潜力在1%~4%之间。综合优化上述运行管理参数,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典型屏蔽门地铁站环控系统的年节能量分别为22万k Wh/a、37万k Wh/a和61万k Wh/a,节能百分比分别为41%、48%和52%。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各气候区屏蔽门地铁车站节能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屏蔽门渗漏风量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地铁隧道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及站台设置屏蔽门后的实际情况,利用CFD计算模型分析了车站隧道采用典型气流组织方式下屏蔽门开启时的渗漏风量.分析了渗漏风量对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重新认识了地铁车站设置屏蔽门后地铁车站公共区的空调冷负荷.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地铁通风空调系统通常采用的两种系统形式的特点分析比较,结合西安地区气候特点,整合了闭式系统和屏蔽门系统的优点,提出了新型节能型屏蔽门系统地铁环控系统形式。对该新型节能型屏蔽门系统从系统原理构成、运行控制模式、运行能耗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该系统相关模拟计算结果,得出了节能型屏蔽门系统在西安等夏热冬冷地区的工程应用是可行性的、节能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负荷预测的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敏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4):74--77
分析地铁车站设屏蔽门时的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指出空调冷负荷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客流量及新风量的变化,而二者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变化大。为了实现节能,提出利用地铁既有的综合监控系统与信号、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等系统的互联信息,统计出某一时段的客流量及所需新风量,据此预测所需空调冷负荷及风量;根据预测结果引入前馈控制,通过变频器调整风量,并微调冷水量,主动适应负荷变化,从而实现通风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鲜少华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5):104--107
介绍屏蔽门地铁车站公共区空调冷负荷的组成及其特性.以杭州地铁2号线某标准岛式地下车站为例,计算不同室内设计相对湿度下公共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及送风量,结果表明,提高设计相对湿度可以降低冷负荷及空调系统能耗.分析屏蔽门开启时的风量平衡,介绍屏蔽门渗漏风量的研究现状,提出渗漏风量形成的冷负荷计算方法.对公共区空调系统新风量的确定方法进行探讨,给出若干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地铁从乘客在站台候车的安全及乘车环境的角度出发,通常采用站台加装屏蔽门的形式,其对应的空调有屏蔽门空调箱和屏蔽门表冷器这两种系统形式,针对上述两种空调形式从系统特点和布置形式,以一典型的标准地下车站为例,对其技术及经济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供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研究时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铁站台屏蔽门首末端滑动门为避免遮挡列车门,应采用非标准开度。从开关门时间一致性要求及列车司机门畅通性要求论述了首末端滑动门的设计要点。分析了屏蔽门就地控制(PSL)盘几种安装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对首末端滑动门设置的影响。提出了将PSL盘安装在端门拐角立柱的侧面,采用嵌入端门门体的优化方案。该优化方案既能保证首末端滑动门的设置最优,又兼顾了站台屏蔽门拐角的美观大方。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乘客安全,安装屏蔽门的地铁车站站台须设置一定宽度的绝缘层.分析了目前国内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采用的绝缘层方案,指出既有绝缘层方案的不足.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屏蔽门绝缘层方案——整体复合绝缘层方案,及其所采用的绝缘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并与既有绝缘层方案进行比较;对整体复合绝缘层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站台门系统的可维修性、降低故障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设计以4G网络为载体、诊断维护服务器为核心、信息安全传输为关键的网络架构,实现对地铁站台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监视、故障诊断和维护,满足跨区域异地监控站台门系统各功能的运行状态。对发生的故障进行维护管理与决策,同时根据故障数据,诊断出故障原因,并生成指导性维修预案,从而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现场故障的维修效率,代替人工完成对站台门系统的监控与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2.
防止地铁屏蔽门与列车间隙夹人的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描述屏蔽门限界的形成,对广州地铁各线路列车门、屏蔽门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由此得出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距离参数。针对屏蔽门与列车的间隙会对乘客构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滑动门门体设置安全挡板和增加激光探测装置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飞速发展,站台门得到广泛运用,其设计工作量以及业主对站台门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研究站台门系统结构组成、安装设计工艺与模型特征参数,利用遍历命名技术与基于模型特征化的三维设计技术,开发了站台门参数化三维建模软件。实现了站台门参数化建模和自动装配,提供了可视化模型,并在5 min内响应设计方案,为站台门BIM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站台门是全自动运行系统中与乘客直接接触的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目前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新增功能需求与实施方案尚无规范标准可循。通过对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运营场景需求分析,得出站台门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下间隙异物探测、车辆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和多就地控制盘(PSL)控制功能需求;针对传统的车辆与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方案进行全自动运行系统适用性分析与比选,提出全自动运行系统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对实现列车门与滑动门故障对位隔离控制功能的信息传输通道和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此运营场景的客流引导播报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同时,确定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PSL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地铁站台屏蔽门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屏蔽门系统的构成、功能及与地铁车辆的接口,分析了屏蔽门与车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给出了屏蔽门各参数及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屏蔽门监控系统集屏蔽门、综合后备盘,列车等功能于一体,是地铁车站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上,通过VC++编程开发综合后备盘仿真界面。通过3Ds Max、MultiGen Creator构建屏蔽门与列车三维模型,最终通过综合后备盘的开关按钮和信号指示灯来控制和显示屏幕门的开、关状态,实现屏蔽门与综合后备盘的联动。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轨道屏蔽门系统的安全角度出发,结合成都地铁10号线屏蔽门的设计,就屏蔽门安全系统的控制方式以及安全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保护措施,对3类屏蔽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分析比对;探析当前地铁屏蔽门安全系统的设计缺陷,提出有效的、合理的、可靠性更高的屏蔽门安全系统设计,为以后的屏蔽门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地铁月台门系统的构成和功能,针对台北捷运月台门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盘、多功能控制盘、简易控制盘特点以及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中央控制盘、多功能控制盘、简易控制盘控制系统,满足台北捷运月台门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站台门控制系统在高风压、多种车型、高密度行车及自动驾驶情况下高频开关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基于热备冗余控制原理及多种车型自适应控制原理,构建多种车型智能同步联动的站台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站台门在160 km/h的列车风压作用下,一整侧滑动门开门同步误差≤0.2 s,且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该试验结果可为站台门控制系统在高速铁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斌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74--77
从实现地铁车站与站台屏蔽门联动以达到自动扶梯节能的目的出发,分析该系统的LonWorks现场总线结构,讨论LonWorks神经元芯片在智能节点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用NeuronC语言编写系统节点应用程序的方法,探讨系统与自动扶梯和屏蔽门的接口设计,并简要描述系统的组网和人机界面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