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解决当前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难题,以提高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结果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首先分析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的研究进展,找到各种系统的局限性,然后描述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的硬件组成,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调,并分析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的软件技术,对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设计,最后与其他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物流信息优化效果要明显优于对比系统,克服对比系统存在的弊端,提高了船舶物流信息传输的成功率,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船舶交通信息分析系统具有分析时间过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交通信息分析系统设计。船舶交通信息分析系统硬件设计为无线路由器选取、处理区选取以及系统接口设计;系统软件设计包括无线网络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交通信息分析单元。通过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船舶交通信息分析系统的运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船舶交通信息分析系统,设计的船舶交通信息分析系统极大降低了分析时间,且具备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舶智能设计对各种电气信息的需求,首先分析了智能设计模式下船舶电气信息的构成.然后,探讨了船舶电气设计流程、设计任务等管理信息和产品、设备信息的集成方法及其表达形式.最后,构建了船舶电气智能设计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数据库框架,介绍了其在船舶智能设计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结合欧盟SSN研究报告和我国有关VTS数据格式标准化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VTS数据交换的具体内容。针对船舶动态位置信息、船舶静态信息和船舶航程相关信息,定义了基于电文和XML的两种数据交换格式。  相似文献   

5.
船舶智能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智能化是船舶发展的重要方向。船舶智能化是在综合传感、通信、信息、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船舶具体应用环境,构建基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等特征的智能系统,使船舶航行、管理与服务更高效、更低秏、更安全和更环保。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三个方面介绍了船舶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从船舶智能航行和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分析了船舶领域智能化现状和展望。船舶智能航行方面,探讨了综合船桥系统和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方面,分析了水路ITS、交通流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并提出了基于可视分析解决船舶管理大数据处理的流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嵌入式船舶运行信息数据库信息查询的开销大,查准率不好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聚类和相关谱特征提取的嵌入式船舶运行数据库中信息快速查询方法。首先进行嵌入式船舶运行信息资源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结构分析,提取嵌入式船舶运行信息数据信息流特征,对船舶运行数据进行自相关特征分析,提取反映船舶运行状态特征的相关谱特征量,对提取的谱特征量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特征识别和分类处理,提高数据库查询的目标指向性,实现数据库信息快速查询。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嵌入式船舶运行数据库中信息查询的查准率较高,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船舶密度大、天气和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为了保证船舶航行安全,船舶驾驶员需要快速使用更加准确、详细的气象信息。船舶气象信息除了利用NAVTEX、INMARSAT-C和气象传真接收机等传统的仪器获取外,还可以结合目前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丰富的气象信息获取。将多种途径得到的多源气象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达到更为有效的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杨桂平 《江苏船舶》2020,37(1):41-44
针对目前造船企业船舶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船舶质量检验流程,提出了船舶质量检验系统需求,并构建了基于移动端的船舶质量检验系统,以此管理船舶建造质量检验过程和该过程的质量信息,并实时反馈、传递质量信息。经实船应用验证,该系统显著提升了船舶建造质量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船舶移动网络风险识别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船舶移动网络信息安全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数据信息特征挖掘和采样分析,筛查干扰信号的特征指标,快速识别异常信息并进行预警。实例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响应速度较高,可有效提高船舶移动网络信息安全性,为船舶航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船舶设备功能也越来越复杂,船舶通信信息的数据量大大增加,信息的分析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船舶一体化通信的基本原理,并将先进的云计算方法引入到通信信息平台中,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分析效率,并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促进船舶控制自动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AIS信息显示与航行安全有一定的联系。船载AIS安装后,驾驶台信息数量的增多将增加驾驶员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难度;AIS与已有的驾驶台信息系统性能标准的不统一以及综合显示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驾驶台信息过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AIS对航行安全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桂荣 《中国航海》2004,(3):32-34,45
在AIS强制安装使用的过渡期间盲目使用AIS会带来不安全的因素。AIS传感器传输的船位和船首向信号的精度直接影响信息交换的质量。AIS与其他驾驶台信息设备性能标准不统一和缺乏连续性,使得其在其他信息显示器上叠加显示AIS信息面临着困难。多种驾驶台信息来源显示信息的不一致客观上加重了驾驶台信息过载的程度。船舶保安对AIS的要求和过渡期间不完善的AIS操作培训将对航行安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雷达和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是配备最多的2类安全助航设备,在海上船舶导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雷达与AIS提供的信息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和冗余性,二者融合可以改善探测性能、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是近年来海上导航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雷达/AIS信息融合技术,接着总结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重点阐述航迹关联和信息融合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雷达/AIS信息融合技术发展中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明纪栋  施扬 《机电设备》2007,24(2):19-22
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消息类型及标准消息格式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基于PC机环境下的信息处理模型,并在C Builder开发环境下用Winsock编程对AIS消息的传输进行了实现.这一信息处理模型可为AIS消息处理的研究提供一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5.
航道水深实时监控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掌握航道水深信息,引入了航道水深实时监控系统的概念。该系统是基于测深仪和AIS设备而构建的,系统由多个监控点和一个监控中心组成,监控点的测深仪采集到该点的水深数据后经过处理器调试送人AIS,由AIS将这些水深及位置信息发送出去,监控中心的AIS接收这些数据信息并将其经过解码处理之后在开发的电子海图上显示出来,从而实现水深的实时监控功能。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实现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IMO(International Mariti me Organization)对船舶配备AIS(Automatic Indentification System)设备强制性要求的实施,世界沿海国家AIS基站建设迅速发展,AIS的应用日益普及。利用AIS资源,建立广泛共享、实时服务的船舶助航信息服务新体系将有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研发AIS基站网络系统收发接口、AIS服务器及数据库、AIS信息WEBGIS(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实现以符合国际I HO-S57标准电子海图数据为基础,叠加实时的AIS信息,运行于互联网上的AIS信息WEBGIS平台。用户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登陆互联网,在通用的网络浏览器上,可以方便、及时地浏览、查询和获取AIS及船舶助航信息。同时管理部门可用该平台通过AIS基站播发AIS安全信息及航标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7.
AIS基站控制软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网络的发展趋势,提出基站控制软件系统的概念,设计软件系统的信息流程,划分系统模块,并用程序逐一实现,做到了通过Internet对单个基站进行远程管理。本地客户端可以访问远程基站,浏览基站的信息,播发控制信息与服务信息。为以后在基站网络环境下开发管理与控制多个基站的软件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船舶监控系统的研究对船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船舶导航能力和海上交通管理能力。该文提出的基于虚拟仪器的船舶监控系统,应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了AIS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网络最新发布的船舶信息数据,进行信息的解析和存储,同时应用Google Earth显示船舶的位置及路径信息。系统选用Kalman滤波对船舶的航迹进行跟踪优化,结合BP神经网络对船舶航迹进行预测。系统可实现AIS数据采集、解析、存储、显示、分析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作为航运大国,研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AIS,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分析AIS主要使用技术的基础上,对AIS的核心部件——信息处理器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实现了AIS通信的底层软硬件支持,为进一步开发功能完善的AIS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析AIS信息结构,提出AIS信息的采集方式,设计AIS串口数据解读流程。以船载局域网为基础,对解读后的AIS信息的网络共享方式进行了探讨,着重设计罗经航向数据无线网络共享,并利用VB6.0编程设计了基于移动PC的罗盘仿真式数字化分罗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