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施工实践提出了采用常规混凝土检测方法对模袋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的观点,并指出该方法偏于安全。同时地目前模袋混凝土的充灌顺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这种新工艺,建议应尽可能模袋的造价。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丹东市某河流日龙山至蚊子沟沟口防护工程,是丹东市防汛的重点地区,由于该段防洪标准比较低、且处于丹东产业园区境内,为解决防洪和景观的双重任务,采用联锁型水工砖和机织模袋混凝土护岸,在平均潮水位(4.01m)以下采用机织模袋混凝土防护,以上采用连锁型水工砖防护。该文主要介绍了联锁型水工砖和机织模袋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施工情况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曹正喜 《隧道建设》2012,32(2):234-238
沈家门港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北岸出入口原设计采用模袋砂围堰作为主体结构施工平台,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地质情况、海水涨落潮水流、模袋砂刚性等因素影响,模袋砂局部产生沉降、位移。为保证沉管隧道出入口的顺利修建,通过对模袋砂围堰沉降变形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各种加固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采用钢管桩加固模袋砂。并对钢管桩加固模袋砂的工艺、过程及施工效果进行了介绍。采用钢管桩加固既可以发挥模袋砂施工工艺成熟、机械化程度高,又可以发挥双排钢管桩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等优点,是柔性与刚性体的很好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生态土工模袋技术是材料工程与结构工程两学科结合的产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内河航道护岸应急工程是上海地区常见的水利工程,相比以往的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以生态土工模袋为主体的护岸结构有生态性、稳定性和便捷性等多方面的优势。该文结合宝山区潘泾护岸应急工程实例,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工艺、流程及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喷射混凝土工作环境差、能耗高以及施工中跑浆、漏浆等问题,提出钢波纹板结合模袋混凝土的新型支护方案。依托圆形竖井,采用倒挂井壁逆作施工法展开现场试验,分析灌注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 1)模袋混凝土可充填开挖面与钢波纹板之间的构造间隙及预留空间,与钢波纹板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组合结构,能够维持开挖面稳定、抵抗开挖面变形,施工工艺具有可行性; 2)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可知,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模袋内混凝土流动性良好,能充分填充模袋,注满后,灌注压力逐渐消散,且钢波纹板产生的环向应变很小,支护结构在工作状态下均匀受力; 3)试验选用的土工布均具有透气、透水、不透浆的特性,能有效解决喷射混凝土施工存在的跑浆、漏浆等问题,但材料特性和加工性能略有差异; 4)钢波纹板与模袋混凝土结合形成的新型支护结构,为隧道等地下工程支护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西合浦至山口高速公路填海路堤边坡防护,介绍了土工模袋砼的特点、应用范围、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西合浦至山口高速公路填海路堤边坡防护,介绍了土工模袋砼的特点、应用范围、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在长期受风浪侵袭、高流速水流冲刷、深淤泥的特殊环境下路基土工模袋护坡施工技术的应用,它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而且工期短、质量好,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水位环境下沉管隧道模袋砂围堰的破坏形态与破坏机制,依托广州市洲头咀沉管隧道,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探讨高水位环境下沉管隧道高坡率模袋砂围堰失稳破坏形态,提出相应的破坏控制指标与评价方法,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1) 硬质地基中,模袋砂围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会出现边角处应力集中张拉破坏与砂袋界面处应变局部化破坏,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内部或整体滑动; 2) 软弱地基中,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会引起围堰局部脱离或底层模袋张拉破坏; 3) 实际工程中,模袋砂围堰中的模袋难以被贯穿撕裂,无法形成围堰内部整体弧形滑动; 4) 模袋砂围堰存在明显的包裹增强效应,能有效提高整体稳定性,高水位环境中模袋砂围堰设计坡率显著大于常规土石坝围堰设计坡率。  相似文献   

10.
实际工程中常遇到需要水下边坡防护的问题,为此,介绍两种新型的边坡防护方法——模袋混凝土边坡防护和铰接式水工垫防护。模袋混凝土技术采用织物模袋做软模具,通过混凝土泵将砂浆或混凝土充灌进模袋成型,起到护坡、护底、防渗等作用。铰接式水工垫是采用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制成形状一致的块体,块体之间通过特殊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来抵抗水流的冲刷,块体之间允许适当的位移和变形,从而使该种铺面维护系统具有高度的地形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刘力英  黄雪阳 《隧道建设》2017,37(Z1):20-25
为了探索硬质地基上干坞坞口模袋砂围堰变形的空间效应及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以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轴线干坞坞口模袋砂围堰工程为背景,借助数值手段建立围堰三维有限元模型,明确了干坞内降水工况下围堰空间条件下的水平向变形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多折角U形和两直角U形2种围堰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降水工况下,模袋砂围堰纵向不同位置的水平向变形规律不同,将围堰变形视为平面应变问题存在缺陷;2)围堰存在类似于基坑的空间效应,其本质源于围堰自身平面布置导致的系统刚度差异;3)围堰顶部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围堰角部与中部系统刚度不同,差异变形的存在导致了裂缝的发育;4)多折角U形围堰布置方案优于两直角U形布置方案,前者对空间效应的利用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12.
化纤模袋混凝土是一项新的施工技术,作为面层加固,它是一种较好的防侵蚀结构。可用于桥台、渠道、航道、海港防波堤、水库、大坝等处的护坡工程和抗侵蚀加固工程。是70年代后期国际上的一项先进的护坡方式。我国自1983年从日本引进并成功地应用于江苏省的南官河口岸以来,已有约8个省市的10多项工程用了国产化纤模袋修建护岸或护底工程近10万m~2。  相似文献   

13.
邓彪  郭小龙  李志军 《隧道建设》2016,36(9):1114-1119
为快速恢复南昌红谷隧道冬汛灾后被冲毁的模袋砂堰体,给围堰内剩余工程提供无水作业条件,选用“土石围堰+塑性混凝土钻孔咬合桩和高压旋喷桩防渗体系”新型堰体恢复方案: 水中利用抓斗船沿围堰轴线抛填石块,陆上利用自卸汽车外运黏土从堰体两端逐步抛填直至堰体合拢,采用成孔过程中对周边地层扰动较小的反循环钻机施工塑性混凝土钻孔咬合桩,并在新做塑性混凝土咬合桩与原围堰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接茬处施工高压旋喷桩加强止水。实践证明: 重建土石围堰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作业区域小、稳定性好、抗渗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沉管隧道江中围堰的新建和重建等临时性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4.
模筑钢纤维混凝土在磨沟岭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卫新 《隧道建设》2003,23(2):39-41,51
从设计与工艺控制两方面介绍了磨沟岭隧道应用模筑钢纤维混凝土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天津海河吉兆桥设计为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混凝土桥面板位于钢桁架大面积镂空部位。通过比选,采用吊模结构,与钢桁架上弦杆组成桥面板的整体承重体系,进行混凝土浇筑。该工艺施工速度快、周转率高,不仅解决了跨海河施工支架搭设难题,也使模板更加贴合混凝土桥面线形。从整体吊模在钢-混凝土桥梁的应用和混凝土桥面板施工工艺等方面展开论述,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小龙  李志军 《隧道建设》2016,36(9):1147-1154
为了实现江中沉管与岸上匝道水下互通立交,在岸边施工高度为20 m、方量达80万m3的充砂长管袋围堰,围堰采用两侧为充砂长管袋、中间为砂芯的堰体结构,并在砂芯范围设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隔断赣江水,施工围堰内明挖结构。以南昌红谷隧道为背景,介绍了国内内河沉管隧道规模最大的充砂长管袋围堰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克服了赣江水位落差大、航道范围水流速度大和水位高等复杂的水文条件,利用7个月完成了充砂长管袋堰体的填筑和塑性混凝土防渗体系的施工。工程实施结果表明: 充砂长管袋围堰及其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内河沉管隧道领域是一种工艺新颖、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防护体系,且对江河环境影响受控,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17.
简介橡胶密封条接头模分件加工工艺,详述采用整体加工接头模的工艺方法。分析了整体加工工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张华 《隧道建设》2017,37(12):1607-1612
为了解决隧道衬砌拱顶脱空及混凝土厚度不足等质量问题,从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和操作要点等方面介绍衬砌逐层逐窗浇筑及带模注浆技术。通过在蒙华铁路万荣隧道进行现场应用,发现采用衬砌逐层逐窗浇筑及带模注浆技术浇筑的混凝土饱满、密实,能有效解决拱顶衬砌厚度不足及脱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衬砌的整体性。最后,从拱顶衬砌质量和注浆施工工序对带模注浆及回填注浆工艺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在预制箱梁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芯模的上浮问题一直是困扰施工生产的技术难题。结合实际工程现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分析了泵送混凝土浇筑箱梁上浮力的影响因素,介绍了一种测试混凝土上浮力的简单试验方法,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了混凝土浇筑箱梁时浇筑高度及有无振捣对芯模上浮力的影响,得到了施工时有效控制芯模上浮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导报》2006,(4):121-122
为注塑成型的塑料件涂漆仍然是一个耗时且成本密集的过程。一种尚在开发阶段的新工艺很可能改变这种情况,这是一种注塑成型和反应注模成型(RIM)相结合的模丙涂装(IMC)工艺。 通过这种两个步骤的工艺,零件先以注塑方式成型,然后在旋转模、旋转平板或推台的作用下转移到第二个空腔中在这里,通过工艺对反应物双组分聚亚安酯体系进行注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