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T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Ag-nuclearorganized regions,Ag-NORs)的表达对妇科生殖肿瘤诊断和病情检测应用价值。方法:应用KL-2型图像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等试剂和方法,分析147名妇科生殖肿瘤患者和100名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IS%),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恶性肿瘤与健康人和非恶性肿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健康人和非恶性疾病中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的平均IS%值分别为(7.79±0.70)%和(7.81±0.71)%,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患者IS%均值为(5.37±0.81)%,不同肿瘤及肿瘤患者不同临床时期IS%值小于6%比例为63.0-92.0%;于CA1125等肿瘤标志物比较,检测T淋巴细胞Ag-NORs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可以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B72/hTEliT融合基因转染胃癌细胞激发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将构建的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EGFP—C3-B72-hTERT,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人胃癌细胞株GC823。把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负载肿瘤抗原后,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3d,获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PL)。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CTL对转染和未转染pEGFP—C3-B72-hTERT质粒的人胃癌细胞GC823的杀伤活性。结果:C11L对转染pEGFP—C3-B72-hTERT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大于未转染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人B72/hTERT融合基因转染肿瘤细胞后,可诱导出明显的抗GC823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微波接触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航天中心医院(100039)张天许潘红为了探讨职业性、低剂量、长期暴露于微波辐射对人体的细胞遗传物质有无影响,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研究所从事雷达发射机研制工作人员21人和行政人员12人,进行...  相似文献   

4.
检测了铝厂作业工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旦白IgG、IgA、Ig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含量,结果显示CD+3、CD+8、IgG、ANAE含量在短期铝、氟暴露工人中显著增高,而在长期铝、氟暴露工人中均下降,CD+4、IgM含量降低呈显著性差异,而且生产环境空气铝浓度与工人血清IgG、CD+4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铝厂工人免疫功能的改变具有双向性,铝对工人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家标准GB/T 11885—200x《自动轨道衡》的修订过程,给合与国际法制计量组织R106:2005《自动轨道衡》国际建议草案(1CD)的采标程度,分析了该修订稿与现行GB/T 11885-1999《自动轨道衡》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铁道建筑技术》2009,(9):I0037-I0037
潮洲市韩江北桥 广东省潮州市韩江北桥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桥梁总长1930.6m。引桥长1350.6m,宽25~28m,为13×46m简支T梁和25×30m现浇连续箱梁。主桥长580m、宽30m,跨度组合为:11m+(85+114+160+114+85)m+11m,为五跨连续无风撑斜靠式钢管砼系杆拱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在应急状态下,安全、快速、有效地杀灭列车臭虫。方法:现场试验。结果:A组(化学法),B组(物理法)和c组(物理法+化学法)臭虫6天杀灭率分别为88%,89.4%和100%,与杀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持续控制臭虫危害可达12天。结论:联合使用物理、化学方法的应急处理技术能满足小批量(〈2节),快速处理列车臭虫侵害的工作要求,是臭虫防治工作中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137Csγ食管癌细胞的最佳剂量。方法:人食管癌细胞(EC9706)经不同剂量^137Csγ4h后采集其激光拉曼光谱,并对拉曼光谱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蛋白质酰胺Ⅲ带1240cm^-1谱带在各剂量组出现不同程度蓝移,表明改变了β回折构象;色氨酸残基的吲哚环振动谱带550、762cm^-1谱带在各剂量组中出现较明显的频移,说明其内部构象的改变;空白对照组EC9706细胞中酪氨酸是"埋藏式"的,而在4、5、6Gy组却变成了"暴露式;"(2)核酸中磷酸骨架基团的785、1096cm^-1在射线剂量组出现了明显频移和散射强度变化,这可能与^137Csγ出现频移,其它剂量组基本上没有改变。结论:4、6Gy组频移明显,说明4、6Gy组为最佳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热应激蛋白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家兔及人和家兔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对象,分别对热耐受及非耐受动物组织和细胞的热应激蛋白(HSP)从分子量和等电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对HSP合成动力学进行了观察,并对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内HSP水平的联系作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温可使热耐受组和非热耐受组动物组织和细胞迅速合成一系列HSP。新合成的HSP种类在各观察对象中基本相同,以HSP70(68~74)kd及HSP85(80~90)kd及PI为6左右的多肽合成增加最为明显,同步伴随着一些小分子多肽(分子量40kd,PI8左右)合成减少。各实验组不同组织及细胞合成HSP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淋巴细胞中HSP合成动力学表明,受热后立即出现以HSP70为主的多肽合成显著增加,3h~6h后合成达到顶点,再逐渐降低至9h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淋巴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41℃受热30min可引起细胞大量合成HSP,而不造成细胞形态学改变;37℃6h后胞内HSP水平达到最大时,再在45℃受热15min,其形态学改变要比单纯45℃受热的细胞轻得多,且损伤多是可逆的。本研究认为高温使机体组织细胞产生HSP,它在热耐受形成而保护机体免受热损伤的机制中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验证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螺钉置入的相对安全范围[1],进一步为国人行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mm处[2]为进针点,通过在6具防腐人体颈椎标本上建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模型,反复进行置钉操作,进一步明确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 MSCT)三维重建所测的安全范围,指导临床应用。结果:内固定螺钉无1例穿破寰椎上关节面,螺钉尖端至寰椎上关节面的距离2.80±0.12mm;在寰椎横突孔上缘、寰枢关节面上缘及寰枢关节面下缘三个MPR横断面上,以横断面B(寰枢关节面上缘)上螺钉与椎管距离最近,为6.51±0.32mm,以横断面C(寰枢关节面下缘)上螺钉与椎动脉管最近,为5.52±1.22mm,螺钉与寰椎侧块上关节面距离为2.80±0.12mm,所有螺钉均无脊髓、椎动脉及枕寰关节损伤。结论:按照Lu[2]设计的进针点为标准进行临床置钉,以GE RA600 PACS工作站 AW三维测量软件测量的相关解剖学数据为实验依据,据此来指导临床操作经标本实验证实是安全可行的。【关键词】前路; 寰枢椎; 内固定; 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