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晨康 《中国船检》2013,(11):84-87
东北航道(NEP)一般是指西起挪威北角附近的欧洲西北部,经欧亚大陆和西伯利亚的北部沿岸,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的航线集合。东北航道是一个区域概念,非固定航线,船舶穿越东北航道视冰情,在不同海域可选择不同航线。由于东北航道海域存在冰、低温、高纬度、偏远等环境特点,现下还存在颇多船舶航行安全风险。对于业界关心的如何针对冰区对船舶进行改造,冰区航行操作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作者用亲历“永盛”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的经验,向读者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2.
马先山 《世界海运》2002,25(5):14-16
结合“埃德蒙顿”号在白令海冰困遇难的教训,建议船舶应谨慎进入冰区;同时对从事冰区航行的船舶应做的准备、冰区航行的方法以及冰困后的救助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船舶减速航行试验的测试,得出只有正确控制船舶的航速,加强船舶的科学管理,才能达到最佳节能效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虾峙门西口水域交通流安全,对该水域水文潮流及岛间水流进行流体力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船舶和来自不同方向的船舶在此水域受流影响的情况。通过对该水域交通流的梳理,总结该水域交通流的基本特点,并据此提出优先组织虾峙门西口出口交通流、组织由锚地出来的船舶和穿越航道的船舶安全航行、对进口交通流的分流控制等方案。  相似文献   

5.
曹阳 《航海技术》2001,(5):21-21
众所周知,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岸、苏伊士运河南端以及中国的老铁山水道、成山头水域等等,都是航行的复杂航段。上述区域具有船舶密度大、交通情况复杂、航道和自然环境不尽人意、回旋余地小的特点。为此,IMO采纳分道通航制,旨在隔开相反的通航船舶流向以避免发生对遇,从而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然而,船长和驾驶员切不可因为实行了分道通行制而放松应有的戒备。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客轮高速穿越分道,捕鱼船在分道内捕鱼;船舶在分道内滞航等待引航或者上物料;高速船从后面赶上贴近被追越船追越;船舶任意穿越分道进入沿岸锚地;或者船速相差无几的二条或三条船占据整个分道齐头并进。凡此种种都给在分道内按船舶总流向行驶的船舶带来麻烦,有时甚至险象环生。因此,在分道通航制区域内航行,仍应引起船长和驾驶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船舶雾航安全是船舶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于频繁进出港口作业的拖轮来说尤为重要。根据天津港地理特点及拖轮的工作性质,结合天津海中对天津港港内航行的要求,提出如下问题,仅供交流船舶航行操作经验之用。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船舶在海上安全航行,提出人工智能在船舶航行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使用Maklink图论方法描述海上作业点分布,建立作业点Maklink连接图,生成船舶在作业水域内可航行网络图。建立船舶在海上作业区域航线规划数学模型,并设置约束条件;利用Dijkstra算法求解船舶在海上作业危险区域航线规划模型,得到船舶航行初始航线;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内的蚁群优化算法对船舶航行初始航线实时优化处理,得到船舶航行最终航线,为船舶穿越海上作业区域实时导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生成船舶在作业水域航行网络图,得到初始航线并对初始航线优化处理,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船舶安全夜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金 《水运管理》2001,(12):30-33
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水运业呈现一派勃勃生机。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水上交通秩序紊乱,发生海事的机率也随之增加,且这些船毁人亡的恶性悲剧更多地发生在夜间。据某港航单位统计,近10年来,重、特大海事发生在夜间的就占了70%以上。可见,认真查找发生海事的原因,深入分析船舶夜航的特点,积极探求船舶安全夜航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影响船舶在间安全航行的几个因素 船舶在夜间航行,客观环境差。倘若驾引人员警惕性不高,措施不力,就极有可能诱发各类事故。影响船舶夜间安全航行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9.
天津港是华北、西北地区的枢纽口岸,也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港,进出港航道狭长,地形复杂。作者从船舶操纵角度出发,介绍了船舶进出天津港的注意事项及技术要领,对天津港船舶引航、进出港船舶安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航行计划是指导船舶航行的预备方案,其正确合理对保证船舶安全、经济地完成航行任务,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航行计划,则很可能导致诸多不应该发生的航行事故。那么,怎样才能纠正航行计划中的错误与偏差,则是本文所论述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