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蓄电池极板短路.通常先发生在一两个单格电池内,主要征兆:大电流放电时,电压突然下降;放置时该单格电解液比重和电压要比其它几格低,充电时该单格电压和比重增加不大,但温度升高很快,充电终了气泡很少或根本没有气泡。  相似文献   

2.
蓄电池极板硫化的分析判断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表明,90%以上的蓄电池过早损坏的原因是极板硫化。 极板硫化表现为:①打开加液盖后,可在极板上看到白色霜状物(即硫酸铅粗晶粒) ;②极板硫化多发生于负极板上;③蓄电池实际电荷量及单格电压明显下降;④在很短的充电时间内,电解液就产生大量气泡,且单格电压迅速升到2.8 V,但电解液密度上升不多;⑤从蓄电池取出的正极板呈浅棕色或澄黄色(应是深棕色),负极板呈浅灰色或灰白色( 应是深灰色),且极板变得硬脆。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汽车所使用的蓄电池多为铅酸蓄电池。车辆起动或低速时,由蓄电池对全车用电设备供电;车辆正常行驶时,由车上发电机对蓄电池充电。铅酸蓄电池固有特性要求:1块6单格蓄电池要完全充足电,需外加16.5V左右的直流电压。图1所示为铅酸蓄电池充电特性曲线,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规律为:初始充电,蓄电池电压缓慢上升;当蓄电池电压上升至14.4V左右,电解液开始出现气泡;当充电电压达到16.5V左右,电解液出现"沸腾"现象;此后继续充电  相似文献   

4.
正确使用和及时维护蓄电池格外显得重要,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1、新蓄电池进行初充电时,应按规定加入相对密度为1.25~1.285的电解液。电解液加入蓄电池之前,温度不得超过30℃。注入电解液后,应静止5~6小时,待温度低于35℃后方可开始充电,此时如液面渗入极板而降低时,应补充到高出极板上缘15mm处。初充电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充电电流约为额定容量的1/15,充至电解液中放出气泡,单格电池端电压达2.4V为止。然后将电流降  相似文献   

5.
蓄电池极板硫化的故障现象为:充电时电压升高快,易析出气泡,放电时,电压下降迅速。抽出极板检查时,正极板不呈深棕色,而呈淡褐色,负极板不是深灰色,而是灰白色。硫化了的极板导电性能差,阻碍电解液向极板内部渗透,使极板内部的活性物质不能很好地参加化学反应,因此电池容量降低,内阻增加。  相似文献   

6.
判断蓄电池隔板是否破损蓄电池由隔板将其分为数个独立的单格电池,如果隔板破损,会造成电解液互相渗透、串通,引起漏电,从而破坏单格电池的独立性。要想知道蓄电池隔板是否破损,可在无载荷的情况下检查各单格电池的电压是否相等,然后将各单格电池串联后再测电压,看其总电压是否  相似文献   

7.
1、判断蓄电池隔板是否破损蓄电池由隔板将其分为数个独立的单格电池,如果隔板破损,会造成电解液互相渗透,串通,引起漏电,从而破坏了单格电池的独立性。要想知道蓄电池隔板是否破损,可在无载荷的情况下,检查各单格电池的电压是否相等,然后将各单  相似文献   

8.
1短路短路的特征是电路电压和容量低,万用表显示的电压数值几乎等于0。在充电过程中,电压上升较慢,且冒出的气泡较微弱,甚至没有气泡冒出,但电解液温度较高。短路的原因是由于极板严重变形或极板活性物质严重脱落,使得正、负极板相接触。  相似文献   

9.
1蓄电池爆炸1.1蓄电池爆炸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蓄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水被分解产生大量氢气和氧气,当这些气体不能及时从蓄电池内排出,或其遇到火花被点燃时,就会引起蓄电池爆炸。产生蓄电池爆炸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1.1.1加液盖通气孔堵塞引起蓄电池内部压力变化过快①若蓄电池极板严重硫化,在此情况下充电,单格电压及电解液温度会迅速升高,气泡产生快且剧烈;若加液盖通气孔堵塞,迅速膨胀的气体将会引起蓄电池爆炸。②蓄电池过充电时,也会使电解液温度迅速升高,产生的大量气体受热剧烈膨胀,如这时加液盖通气孔堵塞,将会使电池内部压力过…  相似文献   

10.
傅绍雄 《摩托车》2004,(11):36-36
新蓄电池首次充电为初充电,初充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蓄电池的容量和使用寿命。其操作如下:1.将配制好的电解液,待温度降下后注入各单格电池,使液面高出极板10~15mm,并将新电池放置6~10h,冷却后才能进行充电;2.充电时应将蓄电池的正极“ ”接充电机的正极,负极“-”接充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