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300m钢筋混凝土索塔施工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合分析了环境、主要影响参数对苏通长江大桥300.4 m钢筋混凝土索塔施工精度的影响,采用"追踪棱镜"方法即时修正环境影响,实现了索塔全天候施工放样,确保了高精度完成索塔混凝土节段的几何控制.并研讨了钢筋混凝土全天候放样技术、索塔施工控制系统、误差分析与线形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2.
嘉鱼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920 m的非对称钢混组合斜拉桥,南北索塔高度大于230 m,其应力及线形控制成为施工难点。由于嘉鱼桥下塔柱具有粗短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张拉下横梁预应力束导致塔柱根部外侧产生较大拉应力;中塔柱横撑顶推力温度及焊缝收缩影响会削弱顶推效果;超高索塔结构夏季高温下施工立模位置受温度影响大。该文以嘉鱼长江公路大桥北索塔为例,对其应力和线形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和BDCMS对索塔施工阶段的应力位移分析,采取低温合龙下横梁并减少第一批预应力张拉束以改善下塔柱应力;从计算和控制方法上保证顶推力施加到位;塔柱在夏季施工高峰期,采用双棱镜法对主塔进行立模定位控制,结果显示基于双棱镜法施工塔柱浇筑成品线形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3.
苏通大桥超高混凝土索塔的施工控制,是全桥控制的关键所在.建立索塔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正装分析,其中考虑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和几何非线性.根据计算结果,得到各节段的预拱和超长,以此为根据,对相应节段进行放样并定位模板,达到了较高的施工精度.  相似文献   

4.
嘉绍跨江大桥斜拉索塔端锚固采用钢锚箱-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6个塔中钢锚箱均位于130m以上高空,安装时因受风、温度等因素影响,保证其现场安装精度难度很大。嘉绍大桥钢锚箱安装时,基于几何控制法的理念,采用文中所述的"简化棱镜追踪法"对首节钢锚箱进行放样测量,确保其精确调整到位;采用"相对位置控制法"对其余钢锚箱节段进行安装控制,且该方法可大幅减小温度及风的影响。钢锚箱施工完成后实测数据表明:各节钢锚箱的安装垂直度、安装高程、锚点坐标及索塔塔偏均满足相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肖剑 《公路与汽运》2015,(2):163-168
赤石特大桥的索塔最高为290m,采用双曲线空心内凹槽八边形结构,施工难度极大,施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确保索塔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双曲线线形,施工中采用了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文中以7号索塔为例,对线形施工控制技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公路》2021,(5)
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背景,基于液压爬模技术融合现代工厂化建造制造理念,提出了适用于超高索塔的一体化智能建造施工设备及配套施工技术,并针对该设备及相关工艺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在其智能化、多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整体爬升同步性良好、流畅无碍且速度较快。该项技术将大大减小超高索塔作业人员数量并降低作业强度、保障作业安全,进一步提高桥塔建造品质。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昆阳路越江工程采用独塔斜拉桥形式跨越黄浦江,江中心设塔。涉水施工的不确定性以及与河道通航的相互影响增加了索塔建造的难度,施工控制尤为重要。现依托昆阳路大桥水中索塔建造,结合黄浦江的航道特点和建设环境,分析大型斜拉桥位于内河航道中心的索塔建造关键控制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索鞍无预偏悬索桥索塔纠偏是指张拉锚跨索股以平衡中、边跨的不平衡力,此施工工艺是国内首次采用,其施工和控制技术难度大。针对新工艺施工方法,利用现有悬索桥结构理论和施工控制理论,研究不同于常规索鞍预偏施工的张拉锚跨索股索塔纠偏的施工控制技术。可为今后同类型桥梁施工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5)
以某大跨度斜拉桥桥塔施工为依托,对大跨度斜拉桥索塔施工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横梁分层浇筑在成本、结构受力方面优于中间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通过设置主动横撑和中塔柱预拱度,能够有效地优化倾斜索塔内力,中塔柱合龙应对合龙口温度、线形进行连续观测,从而确定合龙时机。研究成果对同类桥梁索塔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清水河大桥主桥混凝土索塔横梁达80m的超高支架,从制约因素、施工要点着手,对横梁超高、大吨位支架的设计和施工详细介绍,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铁盾构通过暗挖隧道施工案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岗领  王立川 《隧道建设》2010,30(3):298-303
以西安地铁盾构通过地裂缝暗挖段区间为实例,通过对“先通过”方案及“后通过”方案之过站小车、弧形导台加钢板、弧形导台加钢轨3种方法综合对比,最终选择了“后通过”方案之弧形导台加轨道法。并重点介绍通过狭小已施作二次结构的暗挖隧道时,盾构接收控制、空推步进、二次始发施工技术与控制要点,以期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康宁  刘志伟 《隧道建设》2019,39(9):1507-1514
为充分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可视化特点,解决北京地铁19号线施工过程管理中信息的离散性问题,保证各种施工信息随着施工逻辑有序集成,以在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为工程背景对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进行研究。首先,确定BIM进度管理的逻辑,通过建模阐述BIM模型的划分方式以及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信息附加行为,确保模型进度跟踪的精度和有效性; 然后,通过开发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 最后,根据此方法探索BIM技术对施工过程中工序信息、材料信息、成本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方面的新手段,进而得出通过BIM技术能有效地遵从施工逻辑附加、跟踪、集成施工过程信息的结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视化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跟踪、集成方面。  相似文献   

13.
结合广州地区已建和在建的数条地铁线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针对含断裂带、残积土、软弱土、溶洞、“红层” 及上软下硬等特殊地层,总结分析在这些复杂变化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风险及主要的风险控制技术,为今后地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指导。  相似文献   

14.
风积沙地区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长松  黄俊文  肖均 《隧道建设》2011,31(2):202-207
为积累风积沙地区公路隧道施工经验,以榆神高速神木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对该隧道在风积沙段施工中采用的3种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监控量测手段,同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3种方案的沉降控制效果、施工技术难度和施工周期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了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小导管+上下台阶临时仰拱法适用于工期紧张,需要快速施工且对地表沉降没有严格控制要求或允许较大地表沉降的场合;水平旋喷桩+三台阶临时仰拱法适用于对地表沉降有严格控制要求的场合;大管棚+上下台阶临时仰拱法在介于上述情况之间时适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全站仪在隧道施工测量的现场使用,详细地总结了免棱镜测距技术在隧道开挖与衬砌过程中的具体使用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传统隧道工程测量中断面放样及检查对施工速度的影响,为施工决策提供数据基础,避免了超挖、欠挖,为整个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了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6.
苏海峰  路艳  崔文一 《隧道建设》2012,32(3):404-406
为解决施工人员无法进入构件内拆模以及难以控制构件内壁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施工难点,结合某隧道工程实例,通过从操作难易程度、质量控制和经济成本3个方面比较预制法与气囊法2种施工方法,得出气囊法在边沟施工过程中更安全、经济、高效的结论,并且能有效地保证边沟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合称“两江大桥”,其斜拉索采用超大吨位平行钢绞线斜拉索体系,稀索布置,索体规格为WQJX15.2-139,控制索力14500kN。针对2座大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所采用的钢绞线斜拉索体系的结构特点,对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的整体顶升张拉技术与应用进行介绍,说明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整体顶升张拉技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吴乐 《隧道建设》2010,30(4):465-468
No. 2 ventilation shaft of Kuocangshan tunnel on Zhuji Yongjia expressway has complex geologic condition, many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and short construction schedule.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on tim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muck dropping shaft sinking and secondary enlarging excavation" is selected for the sinking of the shaft from several shaft sinking methods, including conventional one time shaft sinking method, "muck dropping shaft sinking and secondary enlarging excavation" method and raise boring method. The select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is technology not only achieves good results in construction schedul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but also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cost.  相似文献   

19.
机械法施工作为当今联络通道施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因测量通道空间狭小和测站不规则位移等原因,其施工导向测量手段仍然停留在人工测量阶段,降低了机械法的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为掘进面附近受力管片的位移监测也多为人工方法,难以满足监测时效性的需求。为了同步解决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导向测量和监测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机械法联络通道自动导向系统。该系统基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指北原理,采用光纤陀螺与双轴倾斜仪和目标棱镜组合构成导向靶,通过巧妙布设的基准棱镜和监测棱镜,在自动导向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管片位移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某新建道路地道下穿施工运营中的高速公路工程,因高速公路车流量极大,不能上道作业且行车道区域不准埋设监测点。行车道区域的竖向位移自动化监测通过采用测量机器人免棱镜测量技术,研制了一套同时满足免棱镜和棱镜测量的自动化变形位移监测系统。结合测量数据分析在不同工况节点下的路基竖向变形情况,同时判断路基安全状态,可为今后类似下穿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工程测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